2009年5月25日星期一

月供股票的盲點

自金融海嘯發生後,不少投資專家或者理財顧問均提及平均成本法 Dollar Cost Averaging (DCA),他們直指DCA是「精明投資」, 因為這種投資方式異常簡單,適合大眾投資者進行長線投資,達到「穩賺」的目標。

一般而言,DCA是應用在月供投資上,當中可以包括基金或者股票。DCA是不用理會單位價格的高低,持之以恆地以固定金額作定期投資。當市況不穩時,單位價格便會向下,而當期供款便能買入較多的單位;反之,當市況良好時,單位價格自會上升,但由於供款金額維持不變,故買入的單位會較跌市時為少。長遠來說,單位的買入價會拉勻,緩和短期市場波動對投資組合回報的影響。

另一方面,DCA能有效建立投資者的紀律。因為不論任何市況,投資者都維持參與,不需太過依賴對市況的分析;不會因為過度樂觀而增加投資風險,亦不會因為過度恐慌而錯失入市良機。

當各位讀者看到這裡時,心裡頭是否在盤算著DCA的效益「究竟DCA是否真如理財顧問所述般,長遠而言必定穩賺無賠呢?」 答案當然不是,DCA其實存在一定限制,此法只適合於以下市場走勢,ㄧ). 有波幅但反覆向上 二). V型、U型或者碗型。

投資顧問很多時均會舉出很多DCA賺錢實例,惟投資者必定要留意利用DCA賺錢的前提,就是整體市況長遠向上。倘若投資項目整體市況長遠向下的話,DCA只能協助投資者越買越平,累積單位數目雖然越來越多,但是虧蝕同樣卻愈來愈大。最佳的例子就是假如閣下於2000年開始月供電訊盈科股票的話, 就算是用平均成本法都不能不賠本的,這是因為電訊盈科九年來的走勢都是反覆向下。

另一方面,DCA是否長期都能將成本平均化呢? 其實DCA在開始的階段確實可以有效將成本平均化,但愈到後期由於每期供款金額相對於已供款金額的比例愈來愈細,就算此時價格不斷下跌或處於低位,對全期平均價影響有限。

坊間有不少理財顧問常常鼓吹DCA的威力,有意無意之間誇大它的效用,好像投資者只要利用此法便不用留心投資的項目,亦不需擔心市況波動,長遠必定能夠「賺錢」。中國人有一句說話:「針無兩頭利」,DCA當然有不少好處,對於波動性大而反覆向上的市場尤為合適,亦有效減低投資者看錯市的風險,但是它亦有自身的限制,投資者在開始月供計劃前必定要好好選擇投資市場或者產品,不要胡亂投資,而且需要定期檢討投資組合及策略。

請緊記:「世間上並不存在不需費神的投資項目,亦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方法!」

2009年5月18日星期一

把握三次牛市 不難致富

自從勞動節過後,港股進一步上升,不知不覺間已經到達了萬七點水平,不少投資者開始質疑股市的升幅是否已經太大,心裡頭開始思想是否應該把手上的股票全部賣出去,然後再在低位買回,從而賺取中間的差價。

的確,如果投資者能夠每次也成功把握股市的上落,從而做到低買高賣,賺到的利潤必定會比單純地耐心長線持有為高。但是,筆者想提醒投資者預測股市上落並不是ㄧ件易事,倘若現在股市是真的處於牛ㄧ之中,在牛市初期胡亂沽出好股票,往後要買回來便會非常困難,因為他們的股價將會呈一浪高於一浪。

一般而言,投資者需要把握的不是股市的短期波幅,而是股市的一個週期發展,意思就是指我們要賺一個大浪,一個從牛一到牛三的升浪。爸爸曾經跟我分享過一個個人經歷:「我曾經在過往的股市週期裡成功把握到低位,但是隨著股市開始反彈,我心裡頭開始覺得持有的股票開始貴了或者大市將會調整,於是便急急把股票賣出;但是隨後股市並沒有跟我預期一樣,反而是不斷繼續上升,不過手上的好股已經全部賣出,自己後悔不已。因此,我自此告誡自己長線投資要以長遠的心態去持有,不要在意股票的短期波幅,反而是重視週期發展。」

很多時候,投資者並不是不能挑選到「大牛股」,而是在牛市初期,當股票升了幾成或者高位回落之後,投資者便急急賣出去,繼而破壞了整個投資策略,失去方寸,影響到自己的致富計畫。

投資者必定要分清楚「投資」及「投機」,「投資」是重視股票的長遠發展,而「投機」則重視股票的短期股價波動。投資實際上並不需要太聰明,而是需要我們耐心持有一隻好股,然後進一步分享它長遠向上的利潤。

筆者建議投資者在對待長線投資時要與股票保持適當的空間及距離,大約一星期左右才觀察有關股票的消息及最新變動,留意基本因素是否有變,不然的話就繼續耐心持有,這樣便能減輕自己因一時衝動而賣出了好股,錯失了賺盡整個升浪的機會。

2009年5月13日星期三

新書銷售消息

新書<一步步致富>實在是有賴各位BLOG友及讀者的支持,因而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請容許我真誠地向各位說聲「謝謝」!

現在書本名列商務印書館的暢銷書榜第17位,希望各位朋友可以繼續支持,鼓勵身邊一眾好友閱讀,藉此共同研究投資致富之道。

2009年5月12日星期二

分散投資風險

上期提到投資組合如果過份分散的話,根本不能協助投資者減低風險,反而可能會增加組合的不確定性,最終導致虧錢的情況出現。今期筆者將繼續詳細解釋何謂風險及論述怎樣才算是合適的分散投資方法,各位讀者在閱畢之後,不妨檢視一下個人的投資組合,看看是否已經妥善處理投資組合的分佈。

在金融財務學內,風險是指那些未知的潛在損失,而且包括了不同類別的風險,如市場風險、公司風險、信貸風險等等。但是,對於投資股票而言,一般面對的風險有兩大類,分別是有組織性風險(Systematric Risks)及無組織性風險(Unsystematric Risks)。有組織性風險又名不可分散的風險,意思是指投資者並不能避免這種風險,而且投資者也不能透過分散投資來減低,例子有經濟衰退、通脹、利息變化、戰爭等。而無組織性風險又名可分散的風險,這種風險是可以透過分散投資來減低,例子有罷工、法律改變等。上述兩種風險加起來合稱總風險,在總風險之中,倘若投資者運用分散投資法的話,就可以減低可分散的風險,唯一不能解決的是不可分散的風險。曾經有研究顯示,在一個投資組合中,投資10-15隻股票上,便已經能夠把風險減至最低水平;往後無論投資者再加幾多隻股票也好,風險也不能再次減低。

當解釋了風險之後,筆者接著希望論述合適的分散投資方法。有部分投資者以為買同一行業內不同的股票,便已經等同於分散風險。譬如有些投資者喜愛銀行股,於是就把整份資金分為數份,然後買入數隻銀行股,以期望收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其實,這種投資方法並不符合分散風險的原則,因為如果一旦銀行業因經濟轉差而受累時,組合內持有的所有銀行股將會一起全部下跌,當中或許只存在幅度的差別而已。因此,當投資者建設股票投資組合時,最好的方法是先研究不同股票之間的相關性(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盡量選擇一些相關性較低的行業,從而有效地分散風險,避免全部股票同時間受同樣的因素影響。譬如,在2008年,假若投資者選擇同時間投資內地地產股及內地銀行股,很可能發現跌幅都頗大,主因是兩者的相關性頗高;假若投資者將其中一隻股票改為快餐飲食股,很可能會發現組合的表現會大幅改善。

但是,以上其實也並不是最佳的分散風險做法,因為投資項目集中在單一地區及產品上。最好的投資組合應該包括不同地區內的各類投資產品,譬如可以是香港的股票、歐洲的房地產債劵等等。

有部分朋友當聽到分散風險就會問:「假若我的投資組合本金不大時,分散風險的做法會否有所不同?」在此,筆者認為不同的投資者對分散風險會有不同的看法,最重要還是找出自己合適的方法,因為每名投資者對風險的敏感程度也不同,接受風險亦有不同。不過,假若投資本金不大時,筆者傾向集中投資當一股票/投資產品,因為唯有集中火力在優秀的股票上,本金才能急速地上升,分散投資組合可能只會減低投資回報。不過,當資金到達一定規模時,就有必要適量的分散風險,避免辛苦賺回來的錢因單一公司出現意外而付諸流水。

2009年5月10日星期日

巴菲特忠告:長期價值投資者不應動搖信仰

無論什麽時間,股神巴菲特都能成爲世界關注的焦點,他的一舉一動被不少投資者當做判斷大勢的依據,最近,他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召開一場股東大會,有3.5萬名投資人參加。人們不遠萬裏從世界各地聚集到一起,就是爲了得到一次直接面對巴菲特的機會。我們欄目記者付豫受巴菲特邀請,走進了著名的小鎮奧馬哈。

巴菲特在危機前高調呼籲買入股票

記者:“我現在是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小鎮奧馬哈,每年母親節的前一個星期六,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來到這個小鎮,他們懷著一種朝聖的心理來到這裏,是爲了一個人:沃倫•巴菲特,今天是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2008年的年會,呆會有3.5萬人將要進入我身後的這個中心廣場。”

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劉建位:“我們公司一直遵循價值投資原則,今天看到有三萬多人來參加這個盛會,我覺得非常震撼,也堅定了價值投資的信心。”

由於主會場無法容納下所有參會的股東,所以很多人就通過廣場中心的四十多個分會場設立的大螢幕上來參與股東大會,年會正式開始之前巴菲特出現在公司旗下産品的展示大廳,所到之處都被圍得水泄不通。當巴菲特再次面對《經濟半小時》鏡頭時,顯得非常熱情。

國際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中國有一個很棒的未來,中國的發展,就像一個人的成長和釋放出潛能,中國正在的成長,還會不斷地更加成長,它只是剛剛開始。”

按照公司規定,股東大會的內容不能拍攝,不過通過這張公開發表的年會照片,我們也能清晰地感受到,此刻的奧馬哈,因爲巴菲特而湧動的激情。年會開始之前,按照慣例要播放一個跟公司業績相關的電影,而今年的電影由巴菲特親自擔綱表演,巴菲特說伯克西爾公司失去了3A評級,董事會建議他做做其他的工作,因此他從公司董事長的位置上卸職轉而幹起了床墊促銷的工作。這樣的自我調侃讓在現場的人不時爆發出陣陣大笑。雖然這個環節再次讓我們領略到了巴菲特的幽默,但現實卻沒有這麽輕鬆,自從經濟危機發生以來,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利潤已經連續5個季度下滑,評級機構將該公司評級從最高的3A級別下調,對於巴菲特來說,他到底經歷了一個怎樣的2008?在本次年會上,巴菲特把唯一的15分鐘專訪的時間留給了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

記者:“巴菲特先生,您最近最關注的是什麽?”

沃倫•巴菲特:“美國的經濟在這裏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也引起了美國總統的關注,美國的每個公民都密切關注著這個問題,這就是最主要的話題,在美國想把負債擺脫掉,所以政府要去杠杆化,當人們開始存更多的錢,花得更少,所以美國政府要推動經濟不停推動,扮演著一個很大的角色,現在經濟根本的慢了下來,經濟是個很大的問題,大量發行貨幣會有助於推動經濟復蘇,但是長期來說有一個通貨膨脹的危險。我們在美國有一個說法是,沒有免費的午餐,每件事都有它的後果。”

2008年,也許是巴菲特投資史上最戲劇化的一個年頭。2007年12月11日,伯克希爾股價最高達到了151650美元,換算成人民幣每股超過103萬元,與巴菲特最初接管公司時的18美元股價相比,最高上漲了8425倍。2008年3月5日巴菲特以620億美元財富,把他的好朋友,屢次在財富排名上勝他一籌的比爾蓋茨請下世界首富寶座,取而代之。而就在這一年九月份,以雷曼兄弟破産爲標志的一系列事件把人們對經濟危機的恐慌推向頂峰,巴菲特在他寫給股東的公開信中,這樣來描述他感受到的慘景:

各種類型的投資者都既困惑又遍體鱗傷,仿佛是闖入了羽毛球比賽現場的小鳥,社會上的流行語變得像我年幼時在一家餐館墻壁上看到的標語:“我們只相信上帝,其餘人等請付現金。”

但是,就在雷曼倒閉,高盛岌岌可危的時候,巴菲特突然斥50億美元巨資購買高盛優先股,並在紐約時報上高調宣稱,“我,正在買入!”,以巴菲特在美國投資界無人能敵的號召力,這的確讓美國人一度群情沸騰,此後,巴菲特又採取了大筆增持康菲石油,富國銀行,等一系列的大手筆兌現了他抄底的諾言。2008年,巴菲特在股市上投入超過320億美元,但是,在這場深刻的經濟危機面前,股神巴菲特也未能倖免,2008年年末,巴菲特遺憾的宣佈,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市值縮水了115億美元。股票的每股賬面價值下滑了9.6%。一年虧損9.6%。那麽,到底是什麽樣的原因,使一向謹慎的巴菲特會在那樣一個危機重重的時刻,冒著巨大的風險來率先來高調抄底呢?

沃倫•巴菲特:“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說了並不知道股票會怎麽樣,不知今年會怎麽樣,但是我保證在十年以後的十月份,投資股票會比投資國債有更好的回報。”

記者:“中國有句老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麽回顧過去的六個月,您是否對情勢有些誤判,因而‘偏向虎山行’呢?”

沃倫•巴菲特:“美國的歷史大概有兩百年,我們可能有了十五個金融危機,在19世紀有了六個衰退,當時稱其爲衰退,現在叫作恐慌,但他們其實就是會不時的發生,不等於是一個沒有止境的無底洞,在每個世紀裏都有一些不景氣的年頭,但是好年份多餘壞年份,這個國家才會不停前進,我認爲在中國和美國都是這樣的。”

巴菲特如何評價自己的2008?

在我們的鏡頭前,巴菲特一如既往地對美國經濟的未來充滿信心,這也正是他在危機前高調呼籲買入股票的原因。正如他常常強調的那樣,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但無論如何,投資失利,公司價值縮水這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有不少人說,股神這回終於走下神壇。那麽巴菲特自己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2008的呢?

巴菲特坦率地承認,2008年,是從他1965年開始管理伯克希爾公司至今的44年間業績最差的一年。在他寫給股東的公開信中,我們不止一處看到他的自嘲:

“我還犯了一些疏忽大意的錯,當新情況出現時,我本應三思自己的想法、然後迅速採取行動,但我卻只知道咬著大拇指發楞。”

面對115億美元的市值縮水,巴菲特到底是不是輸家?在我們得到他的回答之前,先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七十八歲的長者,四十多年來與市場漫長較量的結果。巴菲特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至今已有44年,這44年裏,巴菲特只虧損過兩年,2001年虧損6.2%,加上這次2008年虧損9.6%,其餘42年全部盈利。而2008年,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下跌37%,這說明,巴菲特虧損了9.6%,卻以27.4%的優勢大幅戰勝市場。再和中國股市相比,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08年滬深300指數下跌66%,中國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爲虧損50.63%,表現最好的基金冠軍年收益率爲虧損31.61%,相比而言,巴菲特虧損9.6%的業績,遠遠跑贏中國所有的基金。

國際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隨著時間的推移,長期來說,我們還是會做得很好,我們不可能每個小時,每一天,每個星期,做得很好,可以賺錢,但是我們放眼十年十五年或者二十年,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我們會應該會做得很好。我們想別人買我們公司的股票,就是餘生都擁有。就像你買一個農場或者公寓,或者你住的房子,我們長期以來是吸引這樣的投資者,有一個很長的眼光。”

回顧巴菲特的投資歷史,他的投資回報,似乎常常能因爲時間的推移而峰迴路轉。20世紀末,美國股市在網絡股、科技股的推動下使牛市達到頂峰,但是巴菲特始終沒買一股這類股票,1999成爲巴菲特歷史上投資業績最差的一次,但是在網絡股泡沫破滅後,人們發現,股市連續三年跌幅超過50%,而巴菲特這三年賺了10%,也就是說他以60%的優勢高於大盤。或者再看看帶著投資者大玩過山車的中石油。巴非特通過中石油賺到四十億美元後開始分批減持,但是,從巴菲特第一次開始減持中石油H股開始計算,中石油的累積升幅達35%,他因此少賺了至少128億港元,不少人嘆息股神失算了,但是,就在巴菲特全部清倉中石油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中石油就開始高台跳水,中石油H股的跌幅目前超過35%,A股跌幅更是高達77%。現在就來評點巴菲特在2008年的表現,似乎爲時過早,我們的確不能預計伯克希爾公司的額的市值未來會畫出怎樣一個曲綫,然而,無論人們如何評價與猜測,似乎都沒有給巴菲特帶來很大困擾。

沃倫•巴菲特:“我現在都睡得很香,睡眠一點也沒問題。”

令人印象更爲深刻的是,當我們拿他的去年的投資回報開玩笑時,巴菲特先生毫不介意地接了招。2007年10月,經濟頻道第一次采訪巴菲特時,他給記者開了個玩笑,在采訪結束時,他故意大聲說:付豫,讓我告訴你一隻很能賺錢的股票,可是他卻對記者耳語說:“我不告訴你,不過這樣,別人就不會老來問我,而去問你了”。這一次見面,我們把球回給了巴菲特先生,故意納悶的問他,爲什麽買了他特別推薦的股票,卻在去年虧了錢,巴菲特先生立刻會心的大笑起來。

沃倫•巴菲特:“那真是太糟糕了,我還有一個辦法,把我的錢包拿去吧,哦,不行,你真要拿走嗎,我得走了。”

在巴菲特眼中,投資的準則會不會因金融危機而改變?

1956年,巴菲特在奧馬哈創建了哈撒韋公司,如果當時你掏出1萬美元買了這家公司的股票,最高的時候它大約價值8000多萬美元,僅僅這一條理由就足以讓巴菲特受到投資者的追捧,而他所倡導的價值投資理念,也像股市裏的牛頓定律一樣,被奉爲了金科玉律。可是,金融危機爆發改變了這一切,在蔓延全球的股市跳水潮中,似乎傳統的指標都失去了意義。在巴菲特眼中,投資的準則會不會因爲金融危機而改變呢?

在來到奧馬哈采訪之前,我們曾經通過和訊網向網友徵集提問,最受網友關注的,莫過於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價值投資是巴菲特一生實踐和倡導的投資理論,他也因此而創造的巨額財富。巴菲特先生這樣來概括價值投資理念的精髓:

國際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在價值投資中間,你不再買的是一個股份,而是生意的一部分,你買的公司的意義,不是爲了在下個星期,下一個月或者下一年年賣掉它們,而是你要成爲它們的擁有者,利用這個好的商業模式將來幫你掙錢。”

巴菲特一直在強調長期價值投資的思路,但是,這一次經濟危機讓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遭到了空前的質疑,一些優質公司的股價一下子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水平,以可口可樂爲例,經濟危機發生以後,2009年5月1日,可口可樂的公司的股價爲一股42,47美元,但是經過複權計算,它在1998年11月23日的股價高達60.94美元,也就是說,一個十年前購買了可口可樂公司股票的人,直到現在還依然出於虧損狀態。經濟危機的衝擊一些投資者産生了巨大的懷疑,在經濟遭受巨大損失的時候,似乎沒有公司能成爲真正的避風港,如果一個經濟週期會使一個好公司的股價瞬間回到十多年前的水平,那麽誰還應該長期持有股票?對此,巴菲特先生是怎麽解釋的呢。

沃倫•巴菲特:“太多的人買股票,其實上升很高了才買,其實是股票跌了很多再去買。人們大部分在錯誤的時間很興奮。”

而巴菲特先生所指的買入時間,就是他一直以來嚴格遵循的安全邊際。爲了等待一個好公司足夠低廉的股票價格,巴菲特甚至屢次錯過他了投資沃爾瑪的投資機會,但是如果不是如此高度的控制力和謹慎,也不會有今天的巴菲特。

希望你不要認爲自己擁有的股票僅僅是一紙價格每天都在變動的憑證,而且一旦某種經濟事件或政治事件使你緊張不安就會成爲你拋售的候選對象,相反,我希望你將自己想像成爲公司的所有者之一。

——沃倫•巴菲特

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書評:你準備好成為下一位少年股神嗎?

這本書總結了一位年輕人這兩年在股票市場的投資經驗。書中分享到「投資並沒有速成班,新手必須交學費,所以請各位認清股票市場的風險所在。我個人認為與其一步致富,不如一步步致富,一步步致富的方法就是努力工作,努力儲錢,把錢投資在擁有前景的股票身上,進行長線投資。千萬不要期望自己能夠靠炒股、炒窩輪,一朝致富,錢越容易得到,就越容易失去 (p.xvii-xviii)。」作者亦語重心長的提醒同輩,越早培養儲畜的習慣越「著數」,那可是你能輕鬆致富的主因 (p. 33-37)。

有別於之前所介紹的理財書籍,這本書只談股票。書中提及很多我們在財經新聞中經常聽到的用語,如市盈率、資產回報率、派息比率、移動平均線、背馳情況、「圓底」和密集區等等。若想多了解它們的意思,不妨看看書中的〈第二章:股票分析的基本知識〉。

對於己想躍躍欲試的同學們,或許你會對〈第四章:投資經驗之談〉感興趣吧!作者提及到每一位投資者的疑問: 何時買入? 何時賣出? 「短炒」還是「長揸」? 如何「止蝕」? 他並分享了自己的投資經驗,很值得參考。

看畢全書,你可能也會覺得投資是一門學問,需要時間和心思去經營。就算是少年股神也不敢掉以輕心!

洪龍荃。 (2009)。《一步步致富: 少年股神 Larry 的投資世界》。香港:博顥出版有限公司。


後記:
再此感謝經濟學愛好者的撰文,萬分感謝!

2009年5月4日星期一

投資不宜過份分散

筆者向來也是體育運動的「粉絲」,不論足球、籃球或網球,都有涉獵。這個星期,歐聯四強戰正式爆發,英超球隊連續兩屆佔三席,衛冕的曼聯和阿仙奴內訌,車路士就與西班牙球隊巴塞隆拿爭入決賽。幸好筆者校內的考試已經接近完結,可以放鬆一下心情,觀看這幾場世紀之戰。

回想起上個月的某天,身邊一位曼聯忠實「粉絲」說曼聯今季所有球員大熟大勇,前鋒朗尼及C朗拿度狀態一流,必定可以以無敵姿態橫掃各個比賽,衝擊史無前例的「五冠王」。待他發表完偉論之後,筆者立刻堅決斷言曼聯不能成功奪取五個冠軍,這是因為曼聯在過去8個月裏合共踢了約60場賽事,平均每4日一場比賽,過度分散的戰線會讓球員感到疲累不堪,更遑論會換來球員出現傷病,影響狀態。結果,曼聯就在兩星期前的足總盃四強中出局,無緣進入決賽,亦無緣創紀錄的成為「五冠王」。

讀者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何今期專欄會變了「足球世界」,筆者實際上是希望透過以上例子提出無論在足球球壇或者投資世界裏,過度分散並不是好的選擇。股票市場中,某些投資者會把時間放在數十隻股票之中,希望透過分散投資去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但是,這種做法很多時並不能真正協助投資者分散風險,卻反而是增加了組合的風險。因為投資者需要留意的股票實在太多了,而當投資者留意太多股票時,每一隻股票給分配的研究時間必定降低,而投資的不確定性就會相對增加,最終導致蝕錢的情況出現。因為投資者根本沒有足夠時間集中分析個人組合內持有的數十隻股票的發展情況,當某一隻股票出現突變時,投資者根本沒有能力去作出合適和理性的決定。

投資回報並不是跟留意股票的數量成正比,反而是重視公司的質素。筆者認為最好的投資選擇一般已經落在最好的股票身上,所以投資者並不需要留意及買入太多公司。曾經有投資前輩說過:「把少數事情做好十分重要。沒人能夠樣樣事情專精,也沒有一位投資者能夠把許多股票看顧得很好。」投資的確如此,投資的成果並不取決於買入股票的數量,而是股票當中的質素。

股市在經過過多月來的上揚後,相信有機會進入回調,從技術分析角度出發,中港美日股市同時受制於下降軌,後市短線發展並不明朗。加上豬流感恐慌或多或少會影響環球股市的表現,如果疫情進一步蔓延,或會觸發股市有新一輪的調整。筆者的30萬致富投資組合將會把握時機入貨,目標首先放在內地銀行股,並以工商銀行為首選。工行剛公佈第一季的業績,業績同比上升了6%,較預期為佳,撥備前盈利水平亦符合預期,相信第二季的息差走勢應可回穩,組合訂於$3.9或以下買入2萬股作中線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