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6日星期二

全球通貨膨脹怪罪中國?問題在各國自己的貨幣政策

許多歐美人士相信,近來高漲的通貨膨脹,與全世界許多物品一樣,都是「中國製造」 (Made in China)的。在過去數年間,中國製的便宜貨品,的確在幫助富裕經濟體壓低物價上起了作用,但最近中國的物價及人工成本也開始上揚。

中國這隻巨龍對糧食、能源及其他原物料的飢渴,也使得越來越多人相信中國是引致全球大宗物資上漲的始作俑者。因此,市場認為,中國向富裕國家出口的不再是通縮 (deflation),而是通貨膨脹 (inflation)。

《經濟學人》報導,中國通膨率在今年稍早達到9%, 7月時下滑到6.3%。而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貨物價格,也在幾年來的下滑後,在今年上漲了5.3%,使得Wal-Mart的商品價格及許多美國商店的價格都因此水漲船高。

儘管如此,中國貨物價格成長速度,與其他地方進口到美國的貨品相比,依然較為緩慢:從工業化國家進口到美國的貨物,去年價格漲幅達 10.1%。除此之外,中國貨物價格上漲,其實與美元兌人民幣相對弱勢有關,與中國製造成本上漲並無關聯。以人民幣的單位來看,中國出口價格依然處在下滑態勢。

中國佔去全球成長的物資需求中很大一部分,尤其是在原油及金屬部分,中國龐大的需求使得推升了它們的價格。

但《經濟學人》指出,中國在去年使全球物價高漲的影響力,其實已經被市場高估了。去年中國的原油需求成長率下滑到4%,乍看之下很高,但比較起中國 2001-2004年間 12%的原油需求成長率,就可知道其放緩之幅度,而那段時間也是聯準會致力於解決通貨緊縮問題,而非通膨。

再者,在過去數年間中國的食物產量的成長速度,比消費成長速度還快。儘管尚未成為主要的大宗食品出口國,但中國輸出的小麥、玉米、稻米也讓它成為農作物淨出口國,並幫助世界舒緩糧價壓力。

另外,聯準會副主席 Donald Kohn指也在最近指出,寬鬆的貨幣政策,使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成長速度過快,進而推動額外的資源需求。Kohn認為新興經濟體的央行必須行使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減緩過快的經濟成長,並藉此控制全球通膨情勢。

《經濟學人》指出,值得注意的是Kohn的這番言論或許有幾分真實,但卻有推託責任之嫌,因為美國過去10年來的低利率環境,也要擔起全球通膨高漲的絕大部份責任。

但是,Kohn卻提到全球化是美國通膨情勢的幕後推手。而在2006年時他說,新興經濟體有溫和的反通膨(disinflationary;從通膨回歸正常水準) 情形,因為這些國家擁有經常帳盈餘的現象。而經常帳盈餘可以看出增加的是全球供應而非需求,然而中國到現在的外貿順差依舊龐大,在這個邏輯下,中國不太可能成為通膨的幫兇。

還有其他更矛盾的觀點:有些經濟學家指控中國經濟過熱又向全世界出口通膨,但同時也批評中國過度投資,導致製造產能過剩,這簡直是自相矛盾,因為過度投資又產能過剩的話,會導致物價下滑。

去年有個相當流行的評論,那就是中國應該提升內需,減少儲蓄過多的情形,但現在人們又要中國將貨幣政策緊縮,變成壓低國內需求……

《經濟學人》表示,這些言論都代表著人們對中國與世界經濟接軌所帶來的物價影響有所誤解,其中最常見的錯誤是:以為下降的出口價格意味著中國正向全球輸出通縮,而上升的出口價格就代表中國帶來通膨。但事實是,中國物價水準比其成長率更為重要。中國之所以能幫助已開發經濟體減緩通膨情形,不是因為中國商品將出口的價格壓低,而是因為中國商品本身真的便宜,他國產品也必須降價回應。

理論上來說,全球貿易會使價格在不同的國家趨於統一:低成本製造商應該要因薪資上漲而調升產品價格,而高成本的製造商的產品價格則應該要下降。因此只要中國的薪資成本及貨物價格依舊比富裕國家低廉,中國貨物就會滲透全球市場並持續壓低物價好幾年。

舉例來說,研究機構 BCA指出,中國出口之電動馬達及發電機的價格,在過去 5年間成長達 2倍,但依然比美國製品便宜,使得中國製品在美國的市佔率成長 2倍,迫使美國當地製造商不得不降價因應。

於是,中國在價值鏈上的地位漸漸,在新產業中出口較便宜的商品,如汽車;這降將有助於全球價格壓低,雖然可能壓低的程度不像以往那麼多。

也許,要判斷中國對於全球通膨的影響,就是研究到底這個國家所帶來的衝擊,是提高了全球的總體需求或是供給。目前中國在這兩方面多少都有影響,但真正重要的是對供給的正面衝擊(positive supply shock)。

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加入全球貿易系統,使得全球勞動力成長了 1倍,而且勞方議價能力 (bargaining power) 也因此被壓縮,使得多年來已開發國家的薪資壓力得以舒緩。雖然美國及歐元區消費者物價偏高,但是薪資成長卻一直被抑制,實際薪資則是呈現下滑狀態,有效遏止通膨情勢延燒。

《經濟學人》指出,若當初中國沒有與全世界進行貿易,原油價格將會下滑,服裝、 DVD機器、電腦價格則將會上揚。中國對全球最大的影響在於相對上的價格,在仔細研究後會發現中國真正帶來的效應是通貨緊縮,現在只是通膨的代罪羔羊,富裕國家通膨的真正主因,是個別國家自己貨幣政策的問題。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