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二,因為唔使返學校嘅關係,我就趁得閒陪阿媽到藥房同超市「上倉」。去到藥房,阿媽即刻出手掃貨,佢話無論面膜、廁紙或者洗頭水等日用品,藥房都平過兩大超市一大截。照正常計,兩大超市嘅議價能力應該大大高過藥房,但喺點解藥賣嘢平咁多? 原因其實好簡單,藥房好可能係用蝕本價賣日用品博取客人青睞,等客人買吓買吓,唔覺唔覺買埋D高毛利率嘅成藥,Total計埋都可以賺番少少。不過,藥房咁做都有風險嫁,如果遇到我阿媽呢挺精明師奶,齋買日用品,佢就會攞唔到著數,好可能仲要倒蝕番轉頭。
其實超市都經常用呢招,不過割價傾銷的成本,通常都會透過加上架費去轉嫁俾供應商。始終超市掌握住控制權,大不了唔俾供應商D貨上架,咁供應商實死無生,所以正常嚟講只能妥協。為左呢個問題,阿媽都同我呻過好多次,因為佢正職係美國一間大型日用品公司的採購員,經常都要同超市傾數,睇下D上架費可唔可以平番D。
照咁睇,超市咪「賺到笑」? 咁大家又諗得太過簡單,超市都有弱點嫁,就喺佢地嘅邊際利潤極低,同埋嗰舖面面積一般較大,假如業主加租,隨時由賺變蝕。兩大超市至所以屹立不倒,某程度上係因為佢地D舖唔使擔心加租,母公司都係經營地產,包保唔會隨便加租。近年嚟,內地都有幾間超市企業係香港上市,大家如果有興趣投資嘅話,不妨睇下邊間企業係自己買地起舖,相信佢地未來發展應該較有優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