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4日星期六

留意ETF背後潛在風險

隨着盈富基金(02800)推出後,加上安碩A50中國(02823)的熱賣,普遍投資者對交易所買賣基金(exchange-traded funds,簡稱ETF)有更廣泛的興趣。而市場上愈來愈多公司也乘勢推出各式各類ETF,並且被宣傳為可分散風險的投資工具,是普通市民投資的首選。

本質上,ETF的推出是希望為投資者簡單地追蹤指數的表現,減低選股風險,爭取長線相對穩定的回報。但是,隨着ETF類投資產品發展至現時佔全球資產總值高達1萬億美元,ETF隨時可令金融市場造成極大波動。

記得今年五月初美股突然暴瀉千點,當中有多達七成被取消交易與ETF相關,令各地監管機構及市場人士開始驚覺ETF的潛在危險。當中美國證監會已經指出,ETF是跌市成因的調查重點之一,這是因為當日數十隻ETF於數分鐘內股價暴跌至1美仙,相等市值於一瞬間徹底蒸發,分文不值。

追蹤誤差愈低愈好

因此,作為一個精明的投資者,絕對需要了解ETF背後的潛在風險。現在香港市場內逾半ETF均採用合成模擬策略,絕非持有相關股票或商品實貨,只是持有股票掛鈎期權等結構性工具,或與持有實貨的中介公司簽訂合約。現時,本港共有62隻ETF,其中就有46隻採用合成模擬策略,包括最受香港人歡迎的安碩A50。假如投資者沒有持有實貨,投資者只能獲得最低,甚至可以說成沒有保障,因為當ETF發行者不幸破產的話,投資者只能以債權人身份排隊,等候賣出剩餘資產後才能「分錢」,能分多少全憑運氣,投資者隨時陷入與當年一眾雷曼迷債苦主們相同情況。

因此,筆者在買入任何ETF前,均會在發行商網站上查看有關銷售文件,並盡量先考慮一些持有實貨的ETF,以減低風險。除了以上提及的風險之外,投資者更需要考慮ETF追蹤指數或者商品表現的誤差,誤差愈低愈好;甚至是ETF呈現溢價或者折讓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