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我的第三本著作 - 致富開端

從2009年以來,我一直堅持了三年,每年也撰寫一本投資書籍。從前的一名大學生,今天變成了一名分析員,一路走來,縱使生活了改變了許多,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我還是熱愛投資、熱愛寫作。



如果有人問我甚麼是成功?我會回答:「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找到了一生的興趣:投資和寫作。於我而言,找到了終生的興趣便是成功。」

為甚麼你會登入這個網址?為甚麼你買我的著作?無論如何,我也衷心感謝各位。我感謝各位會願意登入這個網址,閱讀我的書籍。我的文字分析或許還不夠老練,但是我堅持用真誠的方式去分享我在投資路途上所學到的、所錯過的事。


今年書展,經濟日報出版社將會為我推出第三本著作 - 致富開端。這是一本綜合類書籍,包含了我對股票、樓市、理財、進修,以至是人生的看法。我現誠意地推薦各位閱讀:



我Larry 洪龍荃將會在7月21日現身書展,請各位多多支持:

14:00-14:45 新書發布會
19:00-20:00 於銷售攤位與各位讀者交流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2011年的第一次聚會

一直透過Blog、Facebook或微博與各位讀者交流,我希望可以親身籌備一次cafe聚會,好讓各位朋友可以聚首一堂,互相交流和分享投資心得。日期初步定於6月18日(周六)。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send email給我: hunglungchuen@gmail.com。請留下你的姓名、聯絡電話及電郵。Thanks!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內需股堅挺 部署吸納

記得小時候,在一次常識考試中,老師考到了九鐵的路線圖,同學們要將各個車站順序排出來﹝MC Matching﹞,由於我事前沒有想過車站次序竟然會成為考試題目,根本沒有背誦過,自然不懂得回答,於是只能夠硬著頭皮交「白卷」。

那次考試的結果當然是成績不合格,而媽媽對我成績的要求一直很高,當我拿試卷給她查看時戰戰兢兢,心想她一定會好好教訓我。「傻仔!人地老師考matching!你就算唔記得車站次序,都應該隨便撞下,可能有機會答啱,好過一分都無啊!」媽媽激動地說。

相信各位讀者都會有以上經驗,就是考試不懂得答案時都會選擇亂答,這樣也總比不答為好。不知道是否因為考試制度荼毒太深,令到不少投資者在投資時也會有以上心態,即是求其買一隻股票,總好過一股都不買。特別是當我們處於一個貨幣持續貶值的世界,Cash?當然No Way!我們就好像被培養為要時時刻刻都持有股票,賣完一隻,當然要反手買另一隻,炒出炒入,才可以賺取「絕對回報」。但是,試問投資機會是否真的這麼多?大家又有沒有想過有時候不買比買更好、多買會多錯呢?

尤其是現在這些波動性高的市況,一直在23,000點至25,000點之間上下移動,升完一輪,好快又跌過,我更加認為投資者絕對不適宜在高位隨便行動,如果心中真的沒有確實目標,絕對不應該輕易出手。而不少投資者往往是單憑貼士買入,當市況突然逆轉,他們自然會覺得非常擔心,心裡十五十六,完全不知道應否止蝕。當他們選擇等多一等,但股價卻繼續江河日下,再到他們決心止蝕離場,大市卻突然見底,股價極速反彈,升至原來買入的高位,甚至再創新高,心裡自然不是味兒。



 恒指從去年開始,一直是維持在區域性波動,並沒有明顯突破的跡象。我預期今年的恒指高低位幅度在22,000點至27,000點之間,而25,000點是一個明顯的阻力,因此我將波幅範圍暫訂在22,000點至24,000之間,只要在23,000點以下,我會選擇分批買入;只要在24,000點以上,我會選擇分批賣出。第一次的買入機會出現於3月日本地震之時,現在到了5月,股市再次反覆回落,如果投資者手上有充足現金的話,我認為現在不應該是懼怕的時候,反而應該是貪婪的時候。而如果你手上持有在高位買入的股票,請重新檢視它們的基本因素,倘若你真的認為它們的盈利增長良好,股值合理的話,現階段你或許應該選擇持有,而不是選擇沽出,只因為你已經錯過了最佳在24,000點以上沽出的時機,現在在23,000點以下沽出,絕不明智,不妨考慮以慢打快,以靜制動。


最後,在這次調整之中,內需股的表現一直堅挺,我的增持部位自然也在百貨股、超市股、高端消費品等領域。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Yahoo Style Trend ---- 她等不了



新增的專欄地盤:Yahoo! Style Trend Guide,明哥是封面人物,文章是「她等不了」http://hk.lifestyle.yahoo.com/magazine/index.html


「你不理財,才不理你」,理財策劃是一生一世的事。縱使理財如此重要,但是很多2字頭的年輕人都不以為然,以為自己年紀青春,本錢多多,根本不需要多花精神時間去管理金錢,每月均樂意當一個「月光族」,直至結婚、進修、置業等事情一一殺到埋身,才感到錢到用時方恨少,哀哉哀哉!


http://hk.promotions.yahoo.com/style/emag/issue15/p19.html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

傳統投資智慧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更好的投資機會,我們應該選擇等待,等待下一個機會來臨才再度出擊。不過,回到現實世界,不少投資者均會選擇時時「參戰出擊」,持有現金,絕對No Way!不斷把資金反覆投入,尋求下一個黃金投資機會,目標每次最少賺20%回報,密食當三番,才算是投資王道。部分極端投資者更會云現金會隨著時間貶值,持有資產先可以保值,甚至增值,單單持有現金,等於眼白白看著金錢流逝,所以手上只能有樓、有股票,絕對不能有Cash!

在大單邊升市,這種「有前冇後」的打法絕對可以幫投資者賺取更多回報,因為這時候甚麼股票都升,理論上於任何時間點買入都會賺,反而不買就錯失機會。但是,如果市況換成上落市的話,投資者一旦在高位獲利後,不選擇耐心持有現金,等待下跌時才再次買入,而是反覆買入賣出,一直持有股票,投資表現自然會容易跑輸大市。

為甚麼不斷買入賣出,時刻入市會容易跑輸大市?第一;在投資世界裡,有價值的公司從來也是少數,很可能只有5%,就算一開始你買中了好的公司,隨著你不斷換出換入後,你買回來的可能已經是其他Marginal Case的公司,而絕對談不上價值投資。第二;投資機會不會常常出現,而且我們不能要求自己每次決定也會正確,更遑論要求自己每隔幾天就要找到另一個投資機會。

我常常強調,選擇賣出股票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你已經找到了另外一個黃金投資機會,第二是你不會再願意在現價買入。而倘若結論是後者的話,請你賣出股票後,安心持有現金,千萬不要強逼自己要在短時間內把錢再次投出去。

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持有現金也是一種投資態度,尤其是當市況還是處於現時不上不落的情況。

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

找出關鍵因素

首先感謝投資理財周刊的邀請,於4月份開始可以跟各位讀者在這兒交流投資心得,我希望每期專欄能夠分享投資路上學習到的知識,助讀者們一步步致富。

在投資市場中,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又或者我們應該問,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是否真的擁有特別的知識或技巧,從而比市場更能準確衡量公司的價值呢?

以上兩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我入行後,隨著見的人和事多了,對以上兩個問題有了初步的答案。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應該擁有以下特點:能夠找出「關鍵」因素。

對於我們持有或感興趣的公司,作為一個妥善的投資者,我們都要為公司思考到一系列因素(或稱催化劑),並分別詳細列明發生的機會率及影響,這樣一旦某些因素真的出現,我們便能快人一步作出投資決定。

當然,如果我們的投資組合只持有一至兩隻股票,而每家公司分別有十數個影響因素,在時間上或心力上,我們可能還能應付。不過,一旦我們需要監控的公司越來越多,試問我們需要多少時間去監察眾多因素呢?

因此,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會為每家公司找出「關鍵」因素,這樣可以令我們比市場其他人更加準確衡量公司的價值,因為我們所關注的是「關鍵」因素,他們是真的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另外,我們可以避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監控其他噪音,一些對股價表現影響輕微的因素。

對於何為關鍵因素,每個人的準則都不同,相信沒有人能夠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我認為最簡單的做法是,我們把有機會影響到盈利5%或以上的才定義為關鍵因素。

我們可以先為每家公司思考十數個影響因素,然後再縮窄範圍,看看於這些因素中,有哪一個會影響盈利5%或以上。對於5%以下的,我們便不用理會太多。而對於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我們則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查證,看看他們究竟對盈利的影響有多大。

最後,我們便能為每家公司定下3至5個「關鍵」因素,然後把精神及時間都花在他們身上,相信效益總比胡亂監察一堆噪音為好。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戰勝自己的心理敵人

小時後,曾經有一段時期很喜歡和記電訊的廣告,尤其是由黎明做主角的。當中的廣告故事及經典對白,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而其中有一個廣告就講述黎明要從水壩上跳Bungy Jump,而跳之前還說了一句「要贏人先要贏自己」。

為何會突然說起廣告來?這是因為我希望分享一本最近閱讀過的書籍《金融心理學》,書本的內容指出了一些思考的症狀,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理解及改善的話,投資回報自不然大大提高。投資除了講求技巧之外,心理素質佔了其餘的關鍵部分;我們要想在股票市場上戰勝對手,在贏人之前,先要戰勝自己的心,懂得怎樣駕馭情緒,懂得怎樣不去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才能提高得勝必率。

《金融心理學》的作者是以技術分析為主線,但是還附以不同的心理學解釋人們在股票市場的行徑,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技術分析與金融心理學之間的深入了解。當中,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解釋思考的症狀的相關部分,我們在買賣股票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些情況:

      1. 過分自信行為:過分高估自己可以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導致我們對其他可能性的了解不足。      2. 適應性態度:我們發展出和身邊人士一樣的態度。      3. 社會比較: 我們參考他人的行為,用來理解某些問題的資訊來源。      4. 選擇性接觸:我們試著只讓自己去接觸那些可以支持自己行為興態度的資訊。      5. 選擇性認知:我們錯誤地解讀資訊,使它們看起來可以支持我們的行為態度。

另外,我們會做一些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人物的事,這種現像稱為「自我實現態度」,常發生於大牛市中,一些人會因賺了點錢就會四處宣揚自己的能力,他們忽視他們賺錢可能只因為身處牛市中,當熊市來臨這班人就自然會消失,皆因大多數己被巨浪吞噬。

還有一種稱為「自我防衛態度」,很多人在買了股票後,就會很有自信認為股票會大升,但如果股票開始下跌,他們就會慢慢失去可在短期獲利的信心,亦由短期獲利心態變為「長期投資」。他們會開始利用「選擇性接觸」來忽略負面新聞,只會注意那些支持自己心法的報導。他們亦會利用「選擇性認知」,碰到了和自己行為相抵觸的言論,就會無意識地扭曲這些言論,使這些言論可支持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會合理化錯誤,人們常常會為了要彌補交易上的失誤,而在他們錯誤賣出的價位上買進(或是在錯誤買進的價位上賣出),目的只是為了讓過去的錯誤不像一個錯誤。

對於以上心理問題,相信我們作為投資者,或多或少也會遇上,關鍵就是看我們怎樣去對抗這些心理問題,從而提升投資回報。記得一位世界著名的網球手曾經說過:「每位世界級的網球手均擁有高超技術,技術差距往往不會太多,我們的競爭點只在於哪個人犯錯較少,犯錯較少自然是贏家。」投資亦然,只要我們把犯錯的機率減低,投資回報自然能夠上升,共勉之!

2011年4月16日星期六

四種買入股票的最佳時機

「何時買」從來也不是容易處理的問題,當你翻開投資書籍,尤其是價值投資書籍,它們均會指出在價格低於實際價值時買入,但是怎樣衡量實際價值或何時會出現價值偏離的情況,卻沒有甚麼篇幅介紹,於是便令我萌生撰寫這篇文章的衝動。

買入被低估的股票的最佳時機主要有四種,分別是經濟周期變化、行業周期變化、突發事件所造成的一次性打擊及股市崩潰。

第一、經濟周期變化。不同的行業板塊在不同的時期也會有不同的變現,譬如在經濟復甦的中後段,通脹水平會持續上升,這時候資源類股份如石油、金屬等企業便能受惠;相反,消費股或者工業股則可能受累通脹所引起的成本上升,導致盈利效率下跌。

在經濟周期逆轉時,無論是多優秀的公司也好,盈利能力也會受到影響,並導致股價下沉,為價值投資者提供良好的買入機會。經濟周期的變化,無不是依循擴張、頂峰、收縮、低谷的方向循環發展,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期,運用基本分析去買入被過份低估的股票。

第二、行業周期變化。在經濟周期下,行業與行業之間也可能會出現獨立的周期變化,這可以是因為政府政策的轉向、企業的競爭情況、外部需求的改變所造成的。譬如,中國每五年會訂下一個新的發展計劃,而當中的石油管道、天然氣管道也是依循著這個模式去投資。以管道生產公司為例,他們去年的業績大都大幅度倒退,這是因為中央政府的十一‧五計劃接近完結,大型石油企業對管道投資大減;但是,今年開始又會開始新一輪十二‧五計劃,可以預期的是管道生產公司所得到的訂單將會陸續上升,盈利也有望升至正常水平,因此現時買入便能享受到新周期的發展。

第三、突發事件所造成的一次性打擊。作為投資者,我們當然不希望有災難性的事件降臨在公司身上,但是有時候一次性打擊確實也會為我們帶來買入良機。譬如你很喜歡某間公司,公司內部有員工因貪污而被調查,股價受到醜聞影響而下跌。我們作為冷靜的投資者,我們會細心研究所涉及的員工對公司的影響力,以及對公司日常運作、盈利能力的影響,我們可能認為事件只要平靜下來,股價也會回升至合理水平,這樣我們便可以乘亂買入,賺取可觀回報。當然,這涉及我們對突發事件的判斷準確度,以日本地震為例,東電雖然是受到一次性打擊,但是這次的打擊相信是致命的,投資者自然不要趁跌勢買入,因為這類公司隨時有倒閉的風險。

第四、股市崩潰。這個買入時機相信不用多加解說,簡單而言就是等待熊市即將完結時才買入心目中的優秀公司。在股市崩潰時,我們需要考慮應該不在是價錢問題,因為股價已經錄得驚人跌幅,君不見於08年金融海嘯時,有個別股份甚至跌至低個位數市盈率、甚至是資產現金值;我們反而是怎樣控制自己的心理狀態,永遠在股市低位卻因為恐懼而不敢出手,但往往這將讓我們錯過幾多寶貴機會。

最後,或許價值投資最難的地方並不是判斷最佳時機,而是是否能夠保持耐心,等待最佳的情況才大注出手。

2011年4月14日星期四

營運槓桿

究竟"營運槓桿"跟投資有甚麼關係呢?從投資的角度去看,尤其是對於零售股而言,意思是指出隨著企業的銷售收入增長,部分成本的上升幅度不一,導致盈利有機會爆炸性增長。為甚麼會出現這個情況?請容我用一個簡單例子去說明。

假設我們是經營一家鞋類公司,由設計、生產,以至零售店鋪也是一手包辦。正常而言,我們的收入、銷售成本跟出售鞋子的數量及價格成正比例,增長或者下跌幅度應該差不多;除非我們能夠控制生產成本,譬如原材料價格、生產員工成本等,否則我們則假定毛利率是持平的。

但是公司的分銷及銷售成本﹝包括廣告費用等開支、員工成本﹞、行政開支、研發成本等費用和收入增加的關聯卻未必一定很大。因為譬如我們最初只是有1間零售店鋪,但是一年後我們將生意越做越大,開多了9間分店,這樣的話,假設我們的毛利可能沒有改變,但是純利卻有機會上升,因為我們多了分店,銷售增加,但是分銷及銷售成本或研發成本等開支未必大升,這些成本開支基本上是固定的,又或者變動不會很大。

試舉例,我們在2010年投放$3元去作產品研發,可能是聘請了一位設計師去設計鞋子。當我們多開了9間分店後,我們需要的鞋子設計可能需要有所增加,於是我們可能會適量増聘幾個設計師,但是並不需要每多開一間分店便多聘請一個,於是我們便可以看到研發成本的開支增長是較收入慢,從而貢獻到更多純利;而其他毛利以下的成本也是如此,這樣便可以令到純利率得到提升,由2010年的24%上升至32%。

因此,有時候我們看零售股的時候,要細心留意 “營運槓桿”的影響,當公司的店舖增長至某一個程度後,純利率便有機會大幅提升。但是,往往許多投資者就是忽略了以上因素,只是單純地認為每年收入、毛利或純利等都按一定比例增長,而忽略了Mass能夠leverage down 成本。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別再高估體育用品股

記得於春節時,我跟隨父母到廣西旅遊,一路上差不多用上半天的時間才到達賀州。一提到賀州,相信絕大部分香港人都不曉得是甚麼地方。那兒可以說是三、四線城市,我們在城市裡看不到太多新建築或樓盤,經濟發展不發達。當天晚上,我們下榻酒店後,導遊帶我們到市中心地帶逛逛,其中一邊的廣場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地攤,而另一邊卻是一系列零售商店。可能是投資的基因作祟,我跟爸爸一個箭步趨前,打算看看有甚麼零售品牌已進軍了這個城市,期待找到新投資機會。

我們第一眼看到的是361度的店舖,我立刻高聲嚷著:「爸爸,你愛股361度啊,快D過來巡舖啊!」我們走進店舖內,對銷售人員的服務,店舖裝修,以至是運動服裝的設計均感到滿意。當我們視察完畢,很自然地再往前走查看以下,我們看到這賀州大街好像變了香港的波鞋街一般,一段短短5分鐘可以走完的大街盡是體育用品店舖,有3間361度、2間喜得龍、3間貴人鳥,還不計剩下的匹克、安踏等,數目至多,令人驚歎。

為甚麼會突然談到體育用品股?這是因為我發現身旁不少人都喜愛這個板塊,他們更在最近的下跌浪中選擇買入「逆向投資」。我認為體育用品股板塊應該已經短線見了底,不過估值應該較難恢復到以往20倍左右的水平。去年年中,我對這個板塊的看法開始轉淡是源自幾方面:1)Nike的發展動態、2)行業泡沫、3)庫存銷售比例。

首先,Nike這個強大的對手(對國內品牌而言)改變策略,以往海外企業一直不重視2-4線城市,但是現在他們從不重視到重視,從一線開始逐步滲透,這樣國內品牌就會承受重大壓力。如果我們翻開中國的商業歷史,一直不難看到內地企業和外資企業互相爭城奪地,內地企業一向運用毛主席的策略「農村包圍城市」,由2-4線城市層層推進,最後進入1線城市。現在的體育用品行業的發展,實際上是重複了過去家電行業的故事,當Nike開始大力推動其他城市的發展,並推出較低價錢的產品,絕對能夠跟李寧、安踏、361度等品牌競爭。設身處地,假如我們是內地居民,當收入增加,哪個人不想擁有自己的Nike或Addidas球鞋或服裝呢?因此,內地企業原有的市場分額能否保持,確實值得深思。

 第二,體育用品行業出現泡沫。很多內地品牌均是於07年開始陸續到香港、美國、新加坡等地上市,不論大小,上市公司的數目現在最少接近10間,每家公司集資的目的就是去不斷投資開舖,因此你可以簡單計算一下,10間公司,每間公司都擁有5千間或以上的店舖,全中國便有接近5萬間,這兒還不計算一些未上市或較細的競爭對手呢。以我的親身視察結果為例,我們不難得到一個結論─ 市場的拓展空間已經有限。可能還有些投資者會認為,這些體育用品股大都現金充足,不是一個穩健的投資因素嗎?這一點可以是這樣理解,但是你又可以想,當整個行業所有上市公司均是淨現金,這便意味著競爭只會更加激烈,因為各間公司都有充足的資源去打廣告、做推廣。

第三,庫存銷售比例。絕大部分運動品牌均是利用代理商制度去拓展的,意思就是完成生產(自行或外判)後,產品會用正價貨品的4-5折的價錢去賣給代理商,這樣便完成銷售(Book Revenue),不用等待貨品真的到消費者手上;而代理商負責管理庫存、開店及終端銷售。當開店速度加速時,財務報表的數字會非常亮麗。因為代理商開店時,體育用品股會要求他們的庫存銷售比例維持在3-6倍之間,即是新開店舖需要預先購入3-6個月存貨,所以只要開店速度加速,體育用品股的銷售數字會以倍數增加;但是,假若當開店減速,那麼財務上的反應也會提前,銷售會加倍下滑。這是一個不被人廣泛留意的財務特徵,現在當開店速度開始放慢了,原因是Base增加了及競爭強烈,增長自然不能維持在過往20-30%或以上,未來能有機會陸續放慢,導致估值重估。

以上的問題都不是財務報表中能夠輕易看得出來,投資的關鍵除了是要看數字以外,更重要是要感受市場,尤其是零售股,如果你不能從視察實際環境中看出行業變化,而要依賴每年兩次的業績公佈,絕對會比市場反應慢。以體育用品股為例,去年第三季末段開始,股價已經開始變弱,內裡就是在反應以上因素。因此,我會建議買零售股的投資者,一定要有經營者的想法,儘量多抽時間到店舖感受市場氣氛。

展望未來,由於產品的製造成本水漲船高,而零售店的成本也相應提高,加上城市商業繁華地段租金大幅上升,整體來看,企業要很難再單靠擴張門店數量去提升業績,反而應該會改為集中提升現有門店單位面積的銷售效益。另外,隨著開設獨立門店(Stand-alone Shop)所受到的成本約束越來越大,將來的競爭焦點有可能重回百貨商場。未來體育用品的銷售模式是逐步向店中店的模式轉變,不同品牌必須在同一店鋪內脫穎而出,才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同。

總的來說,我不是說體育用品股會停止增長了,只是認為他們需要改變經營策略或提升銷售效益,過往的開店增長模式已經過時了,現在的估值將會經歷重估,維持在個位數字至15倍之間,直至他們當中有企業能夠找出新的經營優勢。

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所謂價值投資

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相信都不會對以下說話感到陌生:「有買貴無買錯」、「現在已經進入價值範圍,就算股價還會下跌,現價都應該買入」、「如果看長線的話,買貴少少都沒有問題」。但實際上,小投資者要運用智慧去分辨何時是價值、何時是價值陷阱或危機,絕對不是一件易事。


記得於08年,香港人熱愛的股王匯豐(00005)在金融海嘯中崩堤,不少投資者一直認為匯豐下跌只是短期的事,長線的話,目標價至少達200元,於是從140元反覆回落時,不但沒有止蝕,反而還不斷加碼,最終對投資組合構成重大打擊。而匯豐股價直至今日為止,依然還未能攀越100大關。




只買不賣非上策


對於以上經歷,相信各位讀者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造成以上問題,主要原因是大家容易代入長線投資者的身分,不知不覺間忽略了市場或股票本身的短期變化,大家當見到股價下跌時,會跟自己說:「價值投資者不應該理會短線波動」,於是繼續死心塌地持有股份。更甚者更可能做到「偏聽」,好消息自動入耳,壞消息則自動過濾,可以完全做到不被外間影響。


實際上,價值投資者的宗旨「Buy and Hold」,並不代表我們要「死Hold」。「Buy and Hold」的原則,是要求價值投資者在買入股票前,要仔細充分考慮,以打算長線持有的心態去作出分析,避免因短期情緒或者市場消息而胡亂買入。


另外,Hold也不是「死Hold」,倘若市場突變,又或者公司基本因素上出了變化, 令股票價值大跌,繼而價格向下修正,你就要有隨時賣出的準備,而不是選擇死守便可以補救。


定期檢討 NAV


不過,要知道市場或者公司基本因素是否已經變化,對於普通人來說,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思前想後,一直都沒有想到一個好方法,直至畢業工作以後,師父教落投資組合應該要以市價計算「Mark to Market」,才令我恍然大悟。一般人在整理投資買賣組合時,都會只紀錄買入價,而不會用「Mark to Market」的概念去計算投資組合的資產淨值(NAV) ,於是,很容易減低對大市或者股票的敏感度。


嘗試舉例:你投資組合只買入一個股票AAA,買入價2元,一個月之前股價10元,現在只有6元,你可能會覺得沒有甚麼問題,反正還賺錢,但是實際上NAV已經在一個月間跌了4成,很明顯有些問題應已出現。


因此,我現在會將投資組合每日「Market to Market」,並且計算出每月、每周及每日的NAV,倘若組合的NAV下跌至超過10%時,我會開始思考手上組合的部署,是否已經出了問題。NAV下跌超過20%時,便會考慮硬性止蝕某些較高風險的股票,以避免在悲劇形成後才懂得大呼「黑天鵝又來臨了」!

亂世之下應否入市

上週五,日本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9級地震,並引發特大海嘯,至今傷亡人數仍然未能統計。這次世紀災難,初時只有日本錄得較大跌幅,環球市場反應相對冷靜。但是,隨著日本於本週二傳出核電廠爆炸,洩漏輻射,日經平均指數、香港股市及美國股市等都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此時此刻,相信大部分投資者都會在想:「究竟現在是否一個良好的出手機會?」
對於日本的特大海嘯,有部份人會擔心這有機會影響到環球經濟復甦。不過,至執筆之時,歐洲央行已承諾加碼注資市場,而日本央行亦已宣布推出近2000億美元緊急援助,以穩定金融市場,相信經濟不容易會重新掉入下跌週期。


吼22000點出擊


惟對於股市而言,影響就較難定奪。站在我的角度,我認為環球資本市場的估值並不昂貴,而且日本地震海嘯只是一次性事件,市場在一輪恐慌過後,應該會有望回穩。我會傾向維持原來的策略,在接近22,000點的位置選擇買入。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事件,我買入股票的速度會較慢,並且選擇分注,因為在股市脆弱時,任何突如其來的消息也可能令股市有較大幅度的下挫。


這次的日本地震,實際上給了投資者很重要的一課。我們在研究一家公司時,並不是單單只需要看今年、明年大約賺多少錢,股價圖表怎樣;而是真的需要深入了解到公司的業務範圍、財務及行業經營環境等資訊。


試舉例,假設你是航運股海豐國際(01308)的股東,你應該要深入了解公司的業務範圍,原來日本航線佔總收入34%左右,而且借款大都是以日圓結算,在日本班師回朝下,日圓突然升值,很可能對公司構成重大影響。如果你清楚了解一家公司,於地震發生後,你便可以迅速了解到事件對公司的影響,並作出一個立刻買入或賣出的決定。同時間,我也鼓勵投資者在買入公司後,也最好自行建立一個潛在催化劑(catalysts)文件夾,內裡應該詳列分別是利好(Positive)或利淡(Negative)的潛在催化劑,並仔細列明發生機會及影響,這樣一旦催化劑真的出現,你將可以快人一步作出投資決定。


最後,今次天災對於政府和經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我對日本政府財政更加看淡。我認為日本匯率在這次班師回朝後,將會反覆下跌,因此我會考慮在現水平沽出日圓,作一個較長時期的投資。

2011年3月16日星期三

樓市已經轉入牛三 相信離頂不遠

我從來也不是樓市的專家,但是我這次也想把這篇文章寫出來,只因我對樓市的瘋狂感到了強烈的不安。

 
現在,在傳媒、地產權威人士及政客的影響下,普遍市民認為樓市只升不跌,就算跌也會是三、五年之後的問題。我認為大眾對樓市上升的預期已經變得不理性,不少市民選擇買樓只是因為怕貶值、怕之後買不起樓,就算政府使用行政手段或提出將會增加遠期供應等,也變得無補於事。當財政司司長選擇讓步派錢時,年輕人都在申訴$6,000元根本不能買樓,只能買iPhone、iPad。


現在,不論有錢的人,還是缺錢的人,心中都只有一個夢想:買樓。究竟是大眾已經變得不理性,還是大眾是對的呢?我傾向選擇前者。

從來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樓市的頂點或者低點,但是要知道偏高或偏低,難度卻不難。我想大部分市民現在都會認同樓價很貴,既然如此,為何又要逼自己買呢?萬事萬物都有高低位,我不相信樓市會永無止境地上升,此刻的我會選擇等待,等待泡沫爆破,然後置業。

恆生銀行選擇退出H Plan,其他銀行相繼調升按息;偏遠地區樓價反覆上升,連西鐵都不到的屯門碼頭、無論居屋、公屋、凶宅都升等等。我想樓市現在已經轉入最後直路,可以無聲無息地爆破。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Larry的第一個投資分享會

衷心感謝當天出席活動及支持我的朋友,在分享會上我有幸能夠逐一多謝出版社、發行商、家人及讀者朋友的支持,感謝各位在這幾年來對我的鼓勵,尤其是讀者朋友,是你們讓我有繼續寫下去的動力。

曾經有很多人問過我,撰寫投資書籍是為了甚麼,是為了錢嗎?我說不是,因為在香港做作家根本不能維生,金錢回報不高。我選擇繼續撰寫投資書籍,是因為我真的熱愛寫作,熱愛投資,熱愛跟讀者朋友分享我的投資學習過程,我從來也不是「少年股神」,我只是一個不斷在投資世界裡、人生路途上尋找突破進步的年輕人。

我很希望我的文字能夠讓讀者朋友了解到投資的困難,妥善的理財方法應該是怎樣等概念,還有希望我的文字能夠感染大家,讓大家去追尋理想,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2011年2月28日星期一

《乘風趨勢.賺取價值》投資分享會

講者:洪龍荃(Larry
(《一步步致富 》及《一步步致富 2 ── 學以致富》作者)

日期:201135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430
地點:METROBOOKS銅鑼灣信和廣場分店


「股市對態度正確的人是金礦,對態度錯誤的人是墳墓。」這是財經暢銷書《一步步致富》作者洪龍荃Larry,在新作《一步步致富2 ── 學以致富》中的睿智。Larry去年從學生,加盟基金公司當上真正的股票分析員,其新作中的市場體會更見深厚,正如他說,投資者現正身處於難得一見的金融亂象,美國及中國各自存在經濟難題,然而美股及內地股市卻正榮辱互見,究竟世界兩大經濟體將如何影響2011年港股呢?Larry約定你在35日分享心得,助你洞悉趨勢.發現價值。

2011年2月24日星期四

陶冬 - 路易斯拐點:今後十年的最大拐點


 

 

 

   

路易斯理論,是發展經濟學的基石之一。路易斯(W.Arthur Lewis)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發展中國家一般擁有二元化的勞工市場——城市勞工市場和農村勞工市場。前者根據訂單、利潤決定雇人數量,生產效率較高,工資也較高。後者則是多少人都耕種同一塊地,生產率低、收入低,在那裏沒有失業,只有就業不足。經濟起飛時,城市勞工市場吸引農村勞動力,由於兩個市場間人員的流動,城市可以在不怎麼提高工資的情況下,大量增加人力資源,增長由此得以加速。當農村勞動力被耗盡後,城市勞工市場需要大幅增加工資才能請到新的工人,這個時點被稱為路易斯拐點。

中國農民工短缺在2010年變得十分突出。筆者估計,2010年低端工人工資暴漲了近四成,而且在今後三四年會繼續以每年20-30%的速度上漲。其實,中國目前還沒有到農民工絕對短缺的地步,只是農民工流向發生了變化。在2005年,70.3%的農民工流向沿海地區打工,中部與西部各占14.4%及15.0%。在2009年,隨著工廠生產線內遷和基礎設施項目啟動,中、西部出現許多新的就業機會,吸引了農民工總數的17.0%及20.3%,而留在東部打工的農民工占比則減少至62.5%。同時,內需市場(尤其是服務業)火爆,對低端勞工需求甚殷,又搶走了沿海製造業的一批工人。農產品價格上漲,也多了一批留家務農的。

不過,路易斯拐點離我們已經不遠了。聯合國測算,中國勞動力將於2017年進入負增長(人口於2032年進入負增長)。由於內需的迅速擴大,服務業的加速發展,以及城鎮化建設的全面鋪開,筆者預計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於2014年左右進入實質性短缺狀況。至2017年,勞工需求達到8.37億人,供應為8.19億人,就業市場淨短缺達到1760萬人,這個數目相當於美國現有勞工總數的11%,日本的25%,德國的41%。

就業市場的逆轉,對於中國經濟將是里程碑式的事件。從宏觀上看,它意味著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的黃金時代已開始褪色;中國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已差不多走到盡頭;中國長達7-8年的通縮時期,已徹底結束。從國際角度上看,製造業模式,可能面臨一次全面的調整;過去十年的全球低通脹,也會遭遇衝擊。

從投資角度,路易斯拐點意味著什麼?

1、 以過往新興國家的經歷看,路易斯拐點之後,低端工資無一例外地會出現一次持續的飛漲,低端消費市場迅速擴張。這種情形肯定會在中國出現。
2、 工資上漲常態化,帶來通貨膨脹結構性上揚。此輪通脹之後,CPI的回落估計有限,中烈度通脹可能持續存在。
3、 低端住房需求與家居改善需求大增,不過這是一個與現有房地產市場不同的新市場,建材供應商、原材料供應商、傢俱供應商的受益程度料大過開發商。
4、 加大投資力度,生產流程中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將明顯提高,設備製造業會受惠。這次生產線向內陸省份遷移,不僅是簡單的地理上的轉移,也伴隨著資本投入的加大。
5、 外資結構出現變化,對成本敏感的製造商比重下降,主攻內需的海外品牌、服務供應商大量流入。
6、 亞洲面臨新的洗牌,以中國作為龍頭及視窗的製造業垂直生產鏈逐步瓦解,搶佔中國市場和搶奪流出中國的外資及中資成為新時尚。

過去30年,中國在經濟上所取得的成就是驚人的。它既歸功於一系列政策上的變革,也歸功於中國人的勤勞、努力,還歸功於全球化和生產外包的大趨勢,不過人口紅利因素也十分重要。中國的出口高潮、住房熱、消費提速,與上世紀50年代下半葉至60年代上半葉出生的嬰兒潮一代的生命週期(Life Cycle)有著密切的關係。如今人口紅利已接近尾聲,勞動力短缺即將出現。無論喜歡不喜歡,路易斯拐點都會如期到來,它將對今後30年的中國經濟帶來深刻的衝擊,中國經濟的發展路徑也許因此改寫,許多目前習以為常的營商手法、投資原則可能遭到顛覆。這場人口結構上的大變局,既是危,又是機。

2011年2月19日星期六

Support Earth Hour 2011

Let' support for Earth Hour!!!
地球現在正面對巨大的環保問題, 希望各位讀者好友可以用實際行動去救救地球!



Earth Hour 2011 will take place on Saturday 26 March at 8:30pm (local time). It is more than switching off lights for one hour once a year, but an event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global sustainability.

Earth Hour started in 2007 in Sydney, Australia and became a global movement across 128 countries and 4000 cities in 2010. Over 2.5 million people, 2500 companies and buildings, 230 schools and all universities in Hong Kong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Earth Hour 2010.

According to WWF’s newly-released Hong Kong Ecological Footprint report 2010, Hong Kong people live far beyond the Earth’s limit and if everyone in the world lived a similar lifestyle to that of Hong Kong people, we would need the equivalent resources of 2.2 Earths to support our needs. Therefore, for a living planet, we must reduce our reliance on the Earth’s limited natural resources through wise consumption.

Earth Hour is the biggest global environment campaign calling every individual, business and community around the world to take action and go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 You can help spread the news of Earth Hour and bring the public to join the global force.

Please find out more on the website: wwf.org.hk/earthhour. Please also sign up on the website to show your support.

2011年2月14日星期一

中港股回調 買貨良機

恭喜發財!在此先向各位讀者拜年,祝各位財源廣進,心想事成,買股票得心應手!


基於工作安排關係,這兒的專欄將要暫告一段落了。在此,我再次衷心感謝《太陽報》及眾讀者的支持。


踏入兔年,中港兩地股市的表現確實令人失望,而世界的另一端歐美各地股市卻節節上升。還記得新年期間,不少親友均困惑地問:「為甚麼中國經濟這麼好?股市的表現卻這樣差呢?」其實,股市大體上是跟經濟同步的,但是也總有一些時間跟經濟脫軌。

世界性的基金大都立足於歐美等地,對於他們而言,中港股市只是它們其中一個分量不重的資產配置地方,現在歐美陸續出現疑似復甦的迹象,資金自然回流當地,而且在它們眼中,中國經濟也是面臨着巨大風險,一部分是過去兩年新增貸款大增而引伸的壞帳風險,另外就是通脹問題,這些均是令它們卻步的原因。


於我而言,我認為現在的股市回調正好為我們提供機會,我依然認為現在應該是買而不是賣的時機,在23,000點以下買入優質股份,等待股市上升。我認為二○一一年的投資機會在(1)受惠國家「十二五」政策支持的股份;(2)奢侈消費類產品,所售賣或者代理的產品價格非常高的股份;(3)健康護理行業;(4)工業股。惟請小心選擇一些能夠轉嫁成本上升的股份,因此我會把握這次調整機會,買入我認為充滿價值的股份。


最近的股市下跌或許為你帶來恐懼,但是請記緊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我們應該保持逆向(contrarian)投資心態。而我同時亦要提醒各位投資者,從來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到股市的底部,因此最妥善的方法還是分段買入。

2011年2月7日星期一

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人們常說: 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永遠是最難賺的,當你能夠第一個100萬時,以後的100萬將會更容易賺到‧

我現在正在進行有關『人生的第一個100萬』的撰寫工作,現在誠意邀請網友分享你們的故事,以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究竟第一個100萬是如何能夠得到? 究竟需要多少時間去完成呢?

你的100萬可以是靠儲蓄,也可以是靠投資/投機,又或者是靠做生意‧

有興趣的網友歡迎撰寫文章,向年輕人分享你的真實成功故事,除了分享你的親身經歷,更可以描述你的心路歷程和心態‧

經整理後的故事將刊登在書本上,萬分感謝‧

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

內地抗通脹落錯藥

我們不需生活在內地,在香港也能感受通脹的來臨及物價的急劇上升。現在當我走到茶餐廳、快餐店,不難發現餐牌上價錢的位置大多被貼滿新的白色「label」,原來的價錢已被大幅調升。因此,投資者實際上不用每月等待中國政府發布的通脹數字,因為通脹早已在我們的身邊出現,更何況他們公布的數字很大可能並不準確,有低估實際通脹數字的可能。


中國政府現時面對最大的經濟問題,就是如何壓抑通脹。為了應對通脹壓力,人民銀行不斷調高存款準備金率,甚至暫停央票發行,目的也是為了配合收緊銀根。人民銀行每次調高存款準備金率0.5%,就可以凍結銀行體系流動性約3,500億元人民幣。理論上,存款準備金率最高可以調整至30%,因為根據現時規定,銀行最高的貸款率為七成。現在存款準備金率為19%,倘若人民銀行於將來陸續調升至30%的話,將可以凍結的銀行體系流動性將高達38,500億元人民幣。至於利率方面,人民銀行亦應該會選擇逐步調升,不過相信這並不會是優先考慮,因為利率調升將會觸發人民幣升值預期,吸引資金流入,影響人民幣升值步伐。


應提高企業競爭力


對於現在的通脹,我認為可能是幾個因素引起的:分別是1)QE(量化寬鬆措施)所引發的流動性;2)投機炒賣;3)成本上升。而其中我認為第三個因素(成本性通脹)的推動力可能最大,現在成本大幅上升的原因是原材料短缺造成價格上升、農產品供求失衡導致成本上升、勞動成本上升及土地價格上升。


人民銀行現時採取的措施並未能對症下藥,加存款準備金並不能解決以上根本性問題。因此,如果中國政府真的希望解決成本性通脹的問題,最佳的方法或許就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產業升級,並致力調整市民收入分配結構,用消費帶動內需,而不是不斷收緊銀根。

2011年1月13日星期四

吸優質股 關鍵在好價

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我們基本上有兩種方法去為一家公司估值, 分別是查看它的資產價值及盈利能力. 以盈利能力去進行探討的話, 相信一般投資者不難理解, 我們最希望尋求到一些具有優秀盈利能力及可持續增長的公司, 當我們買入這家公司後, 我們能夠和公司一起成長, 分享到公司發展的成果. 當然, 有時候我們也會買入一些具有良好盈利能力, 還是增長卻一般, 甚至持平的公司, 我們買入這類公司時, 心裡了解到它們的發展已屆成熟, 在未來只能充當一頭現金牛, 透過股息把盈利分派給股東.

市場上充滿了各類型的公司, 如果投資者要找尋盈利持續的公司的話, 確實不難; 關鍵只是投資者需要在甚麼時候, 付出甚麼價錢去買下這家公司的股票. 我一直認為好公司只有在好價錢(股價便宜)時才能稱上好, 而好公司在壞價錢(股價處於天價水平)時就再也不好. 我們要找尋好公司並不是極級困難, 關鍵只是要準確找尋到一個好價錢才是充滿難度. 當我們談到好價錢, 這就牽涉到我們的估值的理解. 估值是投資最難的事情, 試想你手上有一家公司, 你能夠準確計算到它來年的每股盈利(EPS), 而計算股價的方程式是股價=EPS x 市盈率(P/E), 你還需要為這家公司訂下一個合理的P/E, 一個市場接受的P/E. 而衡量這個P/E便是投資最難的一環.

一般而言, 當我要為一家公司訂下合理的P/E時, 我會先查看歷史, 看看公司處於的板塊, 以至是公司自身的P/E歷史波幅, 看看它們現在處於甚麼位置. 然後我會看看整個市場的氣氛及其他板塊的估值, 以便我們拿一個相對估值的概念. 最後, 我才會看回公司本身, 查看公司是否有巨大改變或者有新的催化劑(catalysts)湧現, 能夠讓估值大幅突破歷史波幅.

最後, 我認為估值並不要求投資者找出一個準確的點, 我們只需要找出一個合理範圍已經能夠成功.  

下次有機會再談資產價值.

2011年1月7日星期五

港股今年難脫牛二

在新一年之始, 各大行紛紛公佈他們對於今年恆指的預測目標價, 當中最樂觀的一間指出恆指有潛力衝上32,000點左右. 我原來心理上也估算恆指今年可能會直入牛三, 即是進入最後的大升浪, 但是隨著越來越多投資銀行, 股評家, 以致是小投資者也一致認為今年的指數升幅將會非常巨大時, 我開始懷疑自己的預測, 當然某部分是源自於contrarian的心態, 但更大部分是自身對預測的修正.

投資從來也不應該從眾,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隔離群眾的意見, 相反地, 我們要聆聽市場上大多數人的聲音, 了解他們的方向, 然後選擇順著他們的方向進發, 或者逆流而下, 心中持有相反信念, 以另一種操作方式出擊. 在經過這一週的細細思量過後, 我認為中港股市今年內應該難以脫離牛二, 今年的指數走勢將會跟2010年的走勢相近, 也是上落市, 惟上下波幅會相應調高, 大約在22,000點至27,000點之間.

至於股票類型方面, 我認為一眾大價股的走勢將會比去年優勝, 因為於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 眾多中小型股票的股價跌至極度低殘, 在人們預期經濟陸續回穩時, 他們的股價開始迅速攀升, 以致在2009年及2010年均大幅跑贏大型股. 但是隨著他們的估值已不斷調升, 我預期他們的上升步伐將會減慢, 跟大型股的上升幅度差距將會減少. 當然, 我並不是不看好中小型股於今年的表現, 我只是認為要挑選到大升股的難度將會更高.

至於行業方面, 我依然看好工業股板塊. 現在的工業股比海嘯前實力更強, 因為他們經歷過最差的時候, 有些雖然在倒閉的邊緣, 但有些卻乘著機會霸佔市場, 取代那些無法在市場生存的同業, 因此現在他們的盈利能力更強, 市場佔有率更高. 工業股的價值重估已在發生, 投資者可以細心留意這個板塊, 惟在選擇時也要留意未來原材料價格上升及勞工成本對他們的影響呢.

另外, 我也在累積估值回調了不少的藥業股及內需股(鞋/體育用品/汽車分銷/高端消費類等). 對於熱門的內銀/內房版塊, 我認為內銀的表現會比去年好, 至於內房則有機會回升至一個較合理的水平, 始終他們現在的估值還是太悲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