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6日星期一

中國水貨問題 發展內需致命傷

(感謝ABBY ENGLISH各位組員: TOM、CHLOE、JOANNE、JOANNA)

我們在開始之先必須強調:如果要嘗試去解決以上的問題,並不是單單從商業或企業的角度去解答,而且需要理解中國內地的社會制度及一些歷史因素。我們首先要詳細分析中國人為什麼對自己的貨物提不起信心,反而信任別人的東西。這包括了企業的道德責任、政府的監管、法律的執行等問題。在理解了問題的成因之後,我們嘗試從短期及長期的方案去想一些方案。而我們認為整個問題的核心是中國三十年來的改革只重經濟改革,其他領域並沒想到因此作出轉變來適應這個時代,方導致今天的局面。

只有假的東西才不是假的!

在中國,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嚴重不足的。造假的新聞經常出現。由便宜的鴨蛋、瑞士糖,到昂貴的名錶、考試的成績單、入學證書,到出售外國博物館的恐龍化石,都可以是中國假貨的例子。跟據統計,去年美逾八成假貨是在中國製造。而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中國保護智慧財產權不力,並且在1月26日獲判勝訴。明顯地,中國人事事只以利益為先,對其他人產權利益則擱在一旁。

到了最後,中國人對於他們自己所生產的東西失去了信心。而外國的進口貨則繼續保持他們一貫的質素。到了最後中國人當然愛好外來貨品而不好中國貨。這並不是外來的事物都是好,反而是自毀長城而已。

商業登記的漏洞

此外,在商業登記的制度上也出現一定程度的漏洞。單單在2005年,商標爭議的案件已多達399宗。

中國現時的商標註冊有不少漏洞,第一,商標查詢不是註冊商標的必經程式1,沒有負責機制,在查詢過程中,會受數據處理及商標申請審查期等原因的影響,使得部分在先申請的商標無法進入數據庫,因此無法查詢。

另外商標查詢與審查工作由不同人員承擔,而查詢人員與不同審查人員的審查觀點上可能出現不同的意見,因此,商標查詢的結果不能作爲法律依據,不具備法律效力。因此,原本查詢的功能失去,令惡意搶注的人可以此作為一個藉口,被搶注商標的企業苦心經營的外銷市場有可能因一個小小商標而一朝被毀,不少品牌被中國人”代理”,間接令國內出現不少假貨。

商標被搶注後,雖然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去解決問題(如果能夠證明搶注者在注冊商標時屬“惡意搶注”),但成本高昂。例如:外國的「LV」手袋十分有名,在中國就會有人在登記「LV」為自己註冊商標。當「LV」打算進入中國內地的市場時,他們就會開出天價把商標「轉讓」給「LV」。

若找不到“惡意搶注”的證據,等待他們的也許就是更為被動的商標轉讓談判,商標註冊申請人著急使用注冊商標,進入市場,不得不付出高昂的商標轉讓費用。例如永利電子廠付出了幾十萬元的高昂訴訟費用。重新申請至少要三至五年才能獲得註冊。為了早日擺脫困境,不少商標申請人只好與異議人妥協,花錢讓對方撤銷異議,貼補註冊費用,被迫用高價收購其注冊商標。這種談判,實為“勒索”,坐收漁利。不但成本高,而且,時間長,2003年,中國有家公司將日本「青森」這名稱向中國商標局登記為果實的商標,登記成功,青森花了4年才解決此事。

惡意搶注法律上是未有定義的,也由於現時惡意搶注罰款的立法還在商討中,所以搶注成本很低,對不少人來說,可以是一門大生意,變相中國對於品牌的保護是十分不足的,商標意識普遍薄弱,健康的品牌企業發展因此受制約。

而彷照熱門商標改名的例子也十分多。如「中圍石油」變「中國石油」、「金庸」跟「金康」、「中華」變「中萃」等等例子,都說明了中國在商業登記在執行上的漏洞。

從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當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工夫做得不足時,公司企業去發展他們的品牌時就會有所顧忌,而顧客的信心來源之一──品牌,也因而較難興建立。

有毒有害貨品的問題成因 (企業及道德角度)

以上的例子都只是中國眾多問題產品的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國的企業角度而言,我們可以十分肯定地說中國內地的生產商並未達到最基本的道德水平,即對消費者負上最基本的責任,盡可能確保他們所售之貨品是不會危害他們的。

可是,我們卻發現有很多企業為求降低生產成本而做出一些傷害消費者的行為。在意大利檢獲中國製「毒鞋」、河北以豬血加甲醛製黑心鴨血都是其中一些例子。

為什麼香港、台灣及中國大陸都是中國人為主的社會,惟獨中國內地的企業多次出現問題?我們相信這跟中國自1949年的發展有關。自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政府就對各方面實行改造,而文化大革命更把中國傳統道德價值觀的摧毀推向一個極致。當文化大革命在1978年結束之後,改革開放開始之時,傳統道德價值觀在中國已近乎不存在。他們在作出商業決定時,基本上只是企業的利益著想,而對公眾及消費者的基本權益則不註重。最後受害的不只是企業本身,社會也付上昂貴的代價。而中國在國際上的聲譽也受到嚴重的損害。

政府的監督問題及法律的確實執行

長期以來,中國的地方官員都會有一個比拼:拼他們所管轄地區的GDP增長有多大。而這也是升官的一個重要指標。很多官員為了在任內把GDP升得最快,很多時就會跟當地的商人聯手合作、勾結,盡可能以不同的方法去加大他們的產能,很多時連產品的質素及監管都不管。在這樣的情況下,產品出現問題的機會就相應增加了。當發現問題的時候,原來的官員很有可能已經升官發財了。以三鹿有毒奶粉為例,三鹿長期以「國家免檢」的聲譽去生產有毒奶粉,以更低成本生產「更高質素」的奶粉。而地方官員也因為利益的關係不去作太多的監控。最終這就造成一件全球知名的醜聞。

此外,中國離法治的路還很遠。中國的司法單位並不是獨立的,而是屬於行政機關中的一小部份。中國雖然有詳盡的法律,去解釋犯了什麼罪行應如何去執行處罰,可是在實際執行卻充滿人治的色彩:因為中國司法並不獨立,他們很多時都要聽命於行政機關,使到很多判決是不公平,也使很多企業在發生糾紛時,縱使有法律上的理據,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便很容易有淒慘的下場。這也導致很多中國企業在發展他們的業務上遇上很大的阻礙。

消費者消息流通問題

毫無疑問,新聞等不同的傳播媒體在監察不同領域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功能。可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內地的新聞媒體便成為了官方的喉舌,所有的媒體都收歸國有。媒體只報導對統治有利的消息,而對於一切不利的新聞一律予以封鎖,並對報導的人員施以不同程度的處罰。雖然在最近數年情況已有少許改善,可是大情形始終不變。而在互聯網出現了之後,中國內地也對其作出嚴密的監控,現時中國內地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監控最嚴密、最嚴厲的地方。所有的敏感新聞定必受到檢查。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聞的資訊流通必然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傳媒作為社會的監察功能近乎不存在。以三鹿有毒奶粉為例,發現奶粉有毒的時候是八月初,時值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這些醜聞當然立即被拉下來,不准報導,以免影響大局。直至事件被揭發出來之時,有無數嬰兒就是因為國家表面上的安定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新聞在中國的流通有所改善,我們相信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及早解決,而不是「小事變大事」的結局。

短期重拾信心之方法

在企業的層面上,中文大學財務系教授郎咸平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為中國的企業去作出一個重大的轉型:任何行業的產業鏈,除了加工製造,還有六大環節:產品設計,原料採購,物流運輸,訂單處理,批發經營,終端零售。以芭比娃娃為例,我們製造出價值1美金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後在美國沃爾瑪的零售價格是10美金。這9美金的價值就是在六大環節來的。在郎咸平教授中,這就是他口中的「6+1」理論。而六大環節是有着極驚人的溢價。

我們也同意他的觀點。在「6+1」的轉型當中,創立自己的品牌是一件不可或缺的事;在同一時間,生產商掌握了整條產業鏈,對於掌握定價權方面起了一個重大的作用。掌握產業鏈也對降低貨品售價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在產業鏈的9元中節省2元,遠遠比在加工製造中的1元節省數毫(而這通常是透過剋扣勞工工資得來)當然這少不了政府大力的支持及一定程度的援助,方可令到受到出口減少的製造業得到生存及改進的空間。

而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必須負上最基本的社會道德責任,不可以因為利潤而把社會利益完全不顧,生產有問題的劣質貨物。到了最後付上代價的不僅是公司本身,整個社會也要付上昂貴的代價。

如果中國能夠有效地進行以上的措施時,我相信中國人真正重拾對國貨的信心是指日可待的。而在地理及成本上的優勢,中國貨在和外國貨競爭時,特別在貨物的品質上競爭時,就更加為之優勝。

而在政府的層面,我們認為政府有需要為現行的監管制度及商業登記制度作出改革,重點是要確保法律能夠確切執行,並且保障不同機構及人士在社會上享有的基本權利,方可令到中國的品牌能夠進一步得到公信力,令人民更加放心去使用。這同時對促進消費起了正面作用。

總結 – 長遠之計策

如果以一個更廣闊的層面來看,中國水貨、假貨多的問題是整個中國社會問題的其中一環。自從改革開放以來,改革便只着重在經濟上的改革及市場的開放,這個改變是極之巨大的。可是,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在三十年來都沒有作出重大的改變。當社會制度根不上經濟的飛躍時,社會不同的問題便會不會浮現。已故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經說:「只搞經濟體制改革,不搞政治改革,經濟體制也搞不通,因為首先遇到人的障礙。」

由此可見,鄧小平當年已預視今日中國的經濟改革會遇上樽頸,而且也能夠說明是那一方面所引致的。如果真的要長遠解決中國的水貨、假貨、有毒有害的貨品,我們必須在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上,跟隨經濟制度一起作出調整,方是治本之法。當中的方法包括對新聞的開放及有效而獨立的監察制度。而這也是中國很多社會問題和矛盾最終之根治之本。

除此之外,公民社會的建立也是另外一項有效的方法。公民社會強調人民本身自行成立組織,在社區大小事務上作出協作及監督。當出現任何問題的時候,自行成立的組織一定會比官僚的政府更快地作出回應及監督,以使社會能夠更快更順暢的運作。這同時對於監察消費品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對於中國人提升對中國貨的信心也有一定的幫助。

最後,我們希望中國政府及中國內地人民能夠汲取以往沉重的教訓,在獲取利益的同時也必須付上最基本的道德責任,方可使中國能夠在國際上取得良好的聲譽,也是國家強大的一個最好表現。

參考資料References

河北以豬血加甲醛製黑心鴨血。 (《星島》11月13日 星期四 16:47)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113/3/97zv.html
意大利檢獲中國製「毒鞋」。 (《明報》9月27日 星期六 16:15)
奧運帶來錢潮 北京假貨市場業績翻漲。 (《法新社》8月25日 星期一 19:20)
弄虛作假新一代 。 (《星島》11月14日 星期五 )05:30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1113/3/98b2.html
三鹿奶粉案兩分銷商奶農判死刑 。 (《星島》1月22日 星期四 16:06)
侵權產品在穗上架 真正瑞士糖是假貨。(中央社 2009-02-03 10:13 AM)
超A冒牌名錶襲港 《新報》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4598
探究中國假貨氾濫背後的原因。 (新聞 - 在線報道 2007/06/23,) http://www.atchinese.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35600&Itemid=110
美逾八成假貨中國製 (《明報》2009年1月10日 )
http://www.mingpaovan.com/htm/News/20090110/ttae1.htm
WTO判決判定中國敗訴2009年1月27日
http://translate.google.com.hk/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www.ccdtr.org/index.php/news/3109&ei=R3GWSZyVE5yA6gPqsZD-CA&sa=X&oi=translate&resnum=4&ct=result&prev=/search%3Fq%3Dwto%2B%25E7%25BE%258E%25E5%259C%258B%2B%25E4%25B8%25AD%25E5%259C%258B%2B%25E5%2588%25A4%25E6%25B1%25BA%26hl%3Dzh-TW%26rlz%3D1C1CHMI_zh-TWUS291US304%26sa%3DG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4558
大陸及港澳情勢
www.mac.gov.tw/big5/mlpolicy/mwreport/87/8711.htm
企業倒閉產業好升級 郎鹹平 (《新京報》 日期: 2008-09-17 版面/版頁: 財經觀察·對話(一)/B11作者: 丁蕊)
中國是製造業大國嗎?(《北京晚報日期》: 2008-10-27版面/版頁: 綜合新聞 作者:孫小寧F107)
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咸平 版面/版頁: P48 亞洲週刊日期: 2008-08-31作者: 紀碩鳴
中国知识产权年鉴
Beijing : Zhi shi chan quan chu ban she, 2001-
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1- 中国. 国家知识产权局.

2 則留言:

  1. 雖然沒有看晒你的內容, 只看了頭幾段, 但國內確實很多窮人, 明知外國貨好, 但邊有錢買, 所以內需的威力, 是一定會有, 不會太差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