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看見別人看不到_黃國英

如果你要我用一句說話,作為投機的口訣,我會給你七個字:「看見別人看不到」。

炒股與打仗,最忌直線思維,人地諗乜,你又諗乜,多數無運行。記得有個戰友飲大兩杯時說過:「打死我都唔信長揸內銀股會發達嘅嘞!唔係全香港D師奶咪一齊發達?」看似偏激,卻有幾分道理,跟《孫子兵法》:「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的精神相似。
投機似易實難,源於思考的過程,很多時與正常人的思維,剛剛好調轉。舉個例子:一九二三年,日本股神是川銀藏,在大阪經商。某日開餐之際,忽然地震。震盪輕微,沒有大礙。自身平安,常人多不太著緊,但是川卻如箭在弦,當時未有互聯網,唯有靜候新聞來報 –「橫濱地震,全市大火!」「好慘啊!」驚慌流淚,是正常人的反應。但是川卻立刻判斷:「東京全毀!」

據是川在自傳憶述,有此念頭,純粹基於常識:大阪距離震央甚遠,亦感震動,強度必猛。橫濱、東京近在咫尺,應不能倖免。霎時諗通,很難;化成商機,極難。是川估計地震中會有大量房屋被毀,立即狂掃可作起臨時房屋的馬口鐵板。

是川立刻閃電進攻,要在人們看到全局前,以市價狂掃馬口鐵。批發商雖然身為sucker,但見有人無啦啦一口氣買入萬張馬口鐵,仍是滿腹狐疑。為免被識破,是川忽悠對方,說是賣往韓國。交收妥當之後,號外傳來:「關東大地震,東京全毀!」馬口鐵頓時奇貨可居,大升十倍,那老闆悔不當初,揼到爆燈。

凡有新事件、資料和政策等催化劑(catalyst)出現,價格會由原先的平衡(equilibrium)轉移。看見別人看不到,說得簡單點,是指先於對手,意識到移動的方向和幅度,以原先的荀價入市,待別人瞭解全貌,一擁而上之際,於新的平衡出貨食胡。換句話說,是川之所以大賺,他超前看到「未來」的需求和市價。
催化劑的反映,可快可慢,不大可能等上一年半載,但也未必如人們想像中快。911襲擊後,航空安全設備需求大升。以生產空中特警用的電擊槍為主打的 TASER(TASR),理論上食正大浪。一般情形下,裂口高開不足為奇。可是停市一周,17/9一開閘,人踩人極速爆破,數日之內大跌三成。這段期間,別人所見是美股大瀉,不問價狂斬。但如能「看見別人看不到」,有4日從容任買,2個月回報9成!

化危為(商)機,首要於遠離眾人焦點,最忌沉迷追逐吹水topics、爛gag及soundbites。 Sensational的,多是不 profitable或tradeable,細想當年的匯蟹logo,就是一例。不妨記著利佛摩的名句:And for a sucker play a man gets sucker pay!當很多人嘩嘩嘩時,心態上應該變得積極和飢渴,緊記或許正有一個大幅獲利的機會,正在等候一小撮冷靜的人去發掘 – 手快有、手慢無。看見別人看不到,回報才會超高。

2 則留言:

  1. 筆者的論點聽上去好似不錯,一般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在股市有所斬獲,也希望自己"看到別人看不到","聽到別人聽不到的",但事實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 坦白(甚至得罪)講句,黃先生也不見得有此能力. 個人認為與其在意自己是否有此"特殊能力",不如好好想想與認識自己購買的東西以及風險.說到底,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川銀藏,反而事後諸葛倒是不少.

    文章看上去好像很有啟發性,但實際操作如何?如果訓練此"特殊能力"(這才是真章啊),筆者沒提,希望有下集吧,以證明本文章不是another吹水topic,只講些"你阿媽係女人"的fact,又有何用呢?

    (sorry, larry, 實在對這些"專家"的文章有點看不下去, 借這機會來抱怨一下, 如認為本回應有所冒犯, 請將之刪除)

    Vic

    回覆刪除
  2. 感謝VIC的留言! 確實值得人們深思文章的意義,投資永遠也是說比做容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