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醫藥股注意事項
最近中國進行醫療改革,要多加投放在醫院硬件和藥物研發,以適應中國人生活水平上升但醫療配套跟不上,以及人口逐漸老化的問題,對大眾提供充足的醫療服務,由是最近數月市場就一直熱炒醫藥股。
醫藥股其實涵蓋範圍廣,尤其內地藥品是分類分等級管理,內容繁多,而且也隨着政府政策改變而出現變數。比方說,由於國內採取中西合壁治療,因此好些中藥,如燕窩之類,在國外只當食品,在國內就已經可以按包裝、成份、產生方法等等不同區分為醫院用藥,醫院自費藥,藥房賣藥和保健食品。又例如抗菌藥類,國家採取的管理辦法,就是將它們分為非限制類、限制類和排除類三類。
了解醫藥股經營範圍
非限制類指經長期臨床應用證實安全、有效,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限制類抗菌藥物是需要根據患者狀況、人群、適應症或藥品處方量等進行限制使用的抗菌藥物;排除類抗菌藥物是指新上市的抗菌藥物,其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並不優於現用藥物者。這些定義,老實說對行外人是不容易理解,惶論要分析和難計某某藥廠的某某產品到底是否能為其公司帶來利潤。
假使真的要投資醫藥股,就有好要注意以下事項。
首先就要了解這醫藥公司的主要經營範圍到底是甚麼。是提供自行開發並有發明專利的藥品,是買下現有專利藥品的生產權/代理權去賣,還是做醫療入口的貿易。
如果是主打自行研發專利藥物,則要認真看看該廠研發出來的藥物到底屬於哪一級別,是政府醫療保險所包括的,還是要求用者自付。是允許在醫院使用,還是醫院自己不用,卻會開此處方讓病人到藥房採購。由於政府醫療保險多會採用較廉價的藥物以在最低成本下應付最多病人,所以儘管使用基數大,毛利卻不成比例地低,還本期長。偏偏專利權是有限期的,假使不能在專利權有效期內賺盡,不單會減少賬面盈利那麼簡單,更大大削弱後續研發的經費,減低新產品的成功率,延誤了新產品的面世時間。
再者,內地醫生寧推薦付費藥物而不推免費藥物以拿更高回扣已經不是秘密。因此,能夠進入醫療系統,卻屬於自費之列,其毛利和用量綜合起來反而得到最大效益:還本期相對地短,持續研發能力因而得到較佳的保證。而且,這類公司既享受「市場價」帶來的毛利,又能享受近乎壟斷的市場,以及其原材料入口稅,公司利得稅率的優惠,應該是最好做的市場,只是難以進入。至於最後在藥房購買的級別,在缺乏醫院「包銷」,利潤是給予藥房的情況下,雖然叫價最貴,卻缺少量,不過仍然可以在稅務上獲得一些優惠。
若然是做貼牌生產或生產專利權已過期的藥種,由於專利權已過,故此任何廠家都可以生產,而且一般都屬於較舊式的藥物。因此在充足供應下售價不高,毛利率低。對這類藥公司,如果因某種原因居然能夠成為醫院用者自費的藥物,其暴利則非常驚人。不過,就算屬於醫療保險包含的藥品,只要成本控制做好,生產流程嚴謹,而醫院有足夠動機多採用此品牌的話,薄利多銷,一樣可以賺錢。
切忌過分買入承擔高風險
不過,內地各城市各鄉鎮醫院有相對獨立的審批權,所以要注意該藥廠的產品受到哪些城鎮的醫院青睞,到底會是農村包圍城市模式,還是重點城市進攻模式。前者的利潤一般較高,但是滾動速率較低;城市則相反:人口量大而密,貨如輪轉,但是競爭大,多審批回扣,毛利極薄。如果兼賣給藥房,雖然毛利會被藥房分薄,卻有更大的廣告效益,當減少廣告費。單純做藥房生意,除非是非處方藥品,不然難以生存。不過,有兼營為外國藥廠做加工生產的例外,除銷售量保證,尚有出口企業優惠。
至於入口國外藥品,一般是由出自己品牌兼營,或是規模較小,對象是醫療收費昂貴的特需部,國際外賓部,或特殊目標的私立醫院的藥品供應商,以及一些外資藥房兼營。這個範圍較小,而且會受國家保護內地藥業政策影響,因此不多作討論。
小小總結,要投資藥業股,首先要明白他們是一個資本和研發密集的行業。所以,藥廠對其專利權時期管理,研發資本的回報率、資金成本、生產成本、推廣成本滲透比,以及市佔率等都非常關鍵。在此基礎上,投資者要找出藥廠的性質,並找出其對應的市場特質,是否和藥廠的背景和發展方向相稱,方可決定其投資潛質。由於內地藥業尚在發展當中,結構未完全成型,切忌過分投入而承擔過高風險。
陳大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