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9日星期六

「80後」無須急於置業

筆者從來也不是樓市方面的專家,故此筆者並不敢於各位樓市專家、前輩、讀者面前班門弄斧,隨便為香港樓市走勢作出預測。在這個專欄內,筆者希望的是透過自己本身是「80後」的身分,與一眾讀者探討現今的樓市問題、80後的想法等等,讓大家多作討論。早前,筆者撰寫的文章「80後置業問題 不應轉嫁政府」於刊登後,不論在經濟日報的網站或者筆者的個人網誌上,均引起了不少討論,這正正體驗了香港的言論自由,也是筆者所樂意見到的。


樓價問題並不是這一代的香港人才遇到的,而是困擾著不同年代的香港人。過去,香港一直面對著地少人多的問題,加上政府並沒有長遠物業發展計畫,導致香港樓價一直偏高。筆者並不是認為政府沒有責任,而是更希望年輕人在向政府申訴的同時,也應努力向上,為自己的未來作出打拼。

或許有人會指出:「香港現時的樓價升幅遠超薪金升幅,年輕人面對如此高樓價時,心裡能夠不急進嗎? 如果不快快買樓,往後又如何置業呢?」對此陳述,筆者並不完全苟同。雖然香港現時的樓價升幅確實超過薪金升幅,但是根據經濟理論而言,此等情況並不會、也不能夠長期維持,不是樓價必然會回落,就是薪金需要獲得調升。當然,影響樓價的升跌並不是單單只有一個原因,但是筆者希望指出以上陳述並不是一個需要盡快置業的原因。況且,以上陳述假定了樓價長升不跌,於是年輕人便一輩子也不能置業。實際上,香港樓價習慣或落兩、三年,然後上升五至六年,亦即表示樓價如其他商品一樣,均存在著經濟週期。年輕人並不需要在樓市上升時置業,反而應該努力工作,好好儲畜,減少消費,增強自己的按揭能力,在樓市回落時便是置業的良機。

年輕人如果不揮霍,兩伙子五至八年儲三十萬首期,然後買下一個市區二手的單位也應該能夠做到。待往後薪金陸續獲得調升,才再考慮一手或者較新的樓宇吧。身邊不少前輩也是30歲才置業,然後帶孩子出生後,才再考慮換樓,篇幅有限,下回有機會再說。

審慎理財六招致富

最近,我在整理電腦中的舊檔案時,突然找到了坊間所提及的六條致富方程式,因此特地在此分享給各位讀者。


1)累積種子資金

其實很多時候投資的種子資金也是依靠儲起來的,財務自由並不是一天便可以實現。

2)準備財務自由

你現在節約下來的每一塊錢,都是你將來的財務自由的每一塊堅固基石。要讓錢為你工作,擁有愈多錢,工作效率就愈高,收益就愈顯著。如果你當前有收入來源,那麼你就從今天開始積累財富,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累積都將成為你實現財務自由之路的基石。

3)為自己將來打算

你當前的生活條件是由你過去所做的投資而決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為你的將來做好準備!

4)買公司股票代替買其產品

有個簡單的儲蓄辦法,就是不再買公司所銷售的產品,轉而買公司本身的股票。美國對有錢人做的一項調查表示,富人會把他們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資或儲蓄。當你忍痛改變你的消費習慣,徹底擺脫做金錢奴隸,你就將成為富人。

5)錢多並不是關鍵

投資成功的關鍵是時間,正常而言,愈早開始妥善的投資,便能享受到更佳的複息效應。
6)妥善理財、審慎投資

第一,嚴格控制你的負債,在你做任何一項投資之前,是否應該用這筆錢先還清債務;第二,把投資和財務儲蓄永遠放在人生中的重要位置,這個就要看你持之以恒的韌力了。

2010年5月22日星期六

內地保健品市場潛力大

隨着收入增加或者年齡增長,人們對營養保健品需求愈來愈大,畢竟健康有「價」。今次談的股份是瑞年國際(02010),集團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營養保健品、保健飲品及藥品。營養保健品主要包括氨基酸片、蜂王漿含片及骨質補充劑。營養保健品目前是集團主要收入來源,該業務佔整體收入近80%。其次為保健飲品,該業務佔整體收入19%,眼科藥品及抗癌口服藥品佔整體收入不足1%。 
很 多時候,如果我們要深入研究某一股份,必定首先要對公司的產品有確切的認識。氨基酸(Amino acid)是人體生命的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的組成部分,與碳水化合物、脂肪並稱三大營養要素。當我們進食含有蛋白質的食物,它經過腸胃消化後,蛋白質就會 被分裂出千萬個氨基酸。它們被送到肝臟之後,肝臟便會再次把它們併合成身體所需要的蛋白質。

瑞年醫藥內需概念兼備

滙 豐證券指出,目前內地氨基酸營養保健品人均消費只有1.4元,遠遠低於日本、美國及歐洲水平。以日本為例,其氨基酸營養保健品人均消費高達282.5元, 而較低的歐洲也有18.6元。隨着內地居民收入增加、健康意識提高以及保健品作為送禮潮流,將大大刺激保健品市場增長。


假設內地氨基酸營養保健產品人均消費於未來十年追近歐洲水平,料市場規模每年將以30%速度增長。瑞年身為行業龍頭,自然最能受惠。


瑞年國際具有內需及醫藥「雙重」概念,這兩個行業現正在急速發展,也是今年的投資重點。


瑞年現價接近4.3元密集區支持位,值博率頗高。

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80後置業問題 不應轉嫁政府

尤記得第三代香港人,亦即是如我父母一輩,大都是依靠著買樓來賺到第一桶金。我的父母於90年左右第一次買樓,當時的一個700呎市區單位只售70萬,惟借貸息率非常高,動輒達10厘以上,這是因為當時香港的通漲水平遠較現時高,可幸的是香港人的工資增幅亦高,導致最後實質收入(Real Income)均有持續增長。這個單位於97年前後升值至360萬,縱使父母並沒有在樓市高位脫售,回報也能倍數計算。但到了我們這些第四代香港人,或稱「80後」,雖然現時息率奇低,但是樓價卻並不便宜,身邊很多學兄學姊均指出他們工作穩定,不是沒有供款的能力,而是沒有足夠的首期;他們如果要急著買樓的話,大部分人均要依靠父母、長輩的「仗義相助」,才能籌集足夠的首期,成為業主。

這幾個月來,我們不時能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部分「80後」哄訴樓價太高,政府應該復建居屋,增加土地供應等等。在此,我並不希望把討論的側重點放在樓價是否太高上,而是希望把側重點放在年青人的心態上。現時,不少年輕人的心態頗為冒進,常常期望自己於畢業後在公司工作能坐上「穿梭機」,扶搖直上,賺取巨大金錢回報,於是在30歲前便已經成為「有車」、「有樓」一族。但是,他們這些願望很容易落空,因為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你想比別人更快升職、更快加薪,你必定要需要付出更大的精神及時間;何況事業也是需要時間去經營,並不能祈求在短時間內便能獲得成功。

腳踏實地 努力儲首期

事實上,年輕人也不應太急進,奢望自己能夠在畢業後數年內便能籌集足夠的首期,成為業主,這些想法並不切合實際,上一代大都也是經過勤勞的工作,省儉的儲畜,才能夠成為業主,試問我們又怎能夠隨便將問題轉嫁給香港社會呢? 高樓價並不是我們這一代才遇到的問題,而是一直均困擾著不同年代的香港人的問題。樓價問題絕對需要政府去正視,而同時間年青人也應該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去打拼,闖出自己的天地。

評級機構一言喪邦

記得學生時代,每逢家長日派成績表,成班同學第一眼會睇自己的操行分,因為家長們都想知道子女在學校乖唔乖;較頑皮的同學仔就更驚,因為這個操行「評級」隨時影響到佢哋升班。

講開「操行分」,我就諗起最近的「歐豬」五國評級風雲。過去當希臘、西班牙、葡萄牙等「歐豬」五國大舉借債時,全球三大評級機構穆迪、標普及惠譽從未發出過預警,提醒箇中的風險,反而對相關投資產品維持較高評級。當最近希臘需要歐盟和IMF求救,評級機構才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降到垃圾級別,同時調降西班牙和葡萄牙評級。評級機構的舉動無疑「落井下石」,直接導致歐洲債務危機於短期內急劇惡化,因主權評級被調低,國家將更難獲得融資,就算成功借錢,成本亦較高。

本土評級機構崛起

其實,所謂國家主權信用評級,實質上是對某國還債的信用、意願及能力的判斷。評級範圍頗為廣闊,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趨勢、對外貿易、國際收支情況、外匯儲備、外債總量及結構、財政收支、政策實施等。另外,國家政局穩定亦是主權信用評級的重要因素。該評級絕對影響市場的投資決策,所以《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於一九九六年也曾經表示,全球有兩個超級力量,一個係美國,一個係穆迪。美國可以用炸彈摧毀一個國家,穆迪就可以用債券降級去毀滅一個國家,諷刺穆迪對世界金融市場擁有無比影響力。

現時,歐元區國家領導人對於三大評級機構主導全球信貸評級服務已經很不滿,除計劃加強對市場監管之外,更考慮成立歐洲信貸評級機構。由此類推,其他國家亦會陸續發展本土評級機構,去維護自己資本市場的安全。

2010年5月8日星期六

神話國度 金融悲劇

講起希臘,好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神話、悲劇。由於我讀英文系,少不免會接觸到有關嘅文學作品,只係想不到希臘在過去半年將悲劇故事搬了去現實世界,上演一幕金融悲劇。點解叫金融悲劇,因為希臘主權評級被人Downgrade,當地國債息率急升,反映形勢岌岌可危。

政府臃腫 福利掛帥

我想藉機會分析希臘問題。我相信希臘金融危機對股市只構成短線心理影響,至今希臘於年內爆煲的可能性不高,再有大問題都是後話。如果希臘出事,將會嚴重影響歐元區,所以德法兩國必定出手相助。但長遠而言,我又覺得希臘問題不易解決,畢竟當地貪污問題嚴重,政府架構臃腫,市民以豐厚福利掛帥,對希臘政府的滅赤方案噓聲四起,希臘實在難翻身。

各位讀者不妨參考一下由資深傳媒人David Marsh所撰寫的《The Euro:The Politics of the New Global Currency》,此君早料歐元區目前困難,並在書中探討全球貨幣利害關係,及歐元未來對全球影響。此書認為歐元誕生原因,政治動機遠高於經濟動機,而同時間區內又出現經濟不平衡、缺乏協調嘅財政政策等不利因素。最重要是Marsh認為不出幾年內,歐元區或會發生好大變化,部分小國或會退出,歐元區可能分裂成南北兩部分,或者係德國退出,整個歐元計劃必定崩潰。

我的Facebook網誌專頁現已開啟,歡迎各位到Facebook輸入「Larry Hung」搜尋,並且加入成為讀者,就可一同縱論財經、金融大事。

2010年5月2日星期日

創富路 任你揀

最近,學校嘅Project同Paper忙得七七八八,終於有時間睇番一本由朋友介紹嘅書,名叫《費雪論創富》(The Ten Roads To Riches),作者費雪本身係費雪投資公司嘅創辦人及CEO,並且為「福布斯」雜誌撰寫專欄長達二十多年。

睇完之後,我即刻好想透過專欄向各位讀者朋友作介紹,因為依家身邊成日都有唔少朋友埋怨香港唔夠機會,「80後」好難上位及累積個人財富。我一直覺得創富嘅機會好多時都喺身邊擦過,關鍵係睇吓你願唔願意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努力同埋時間。如果大家真係有心創富嘅話,呢本書絕對可以提供到唔少方向畀大家。

費雪著書教創富

書入面總共分享多條創富路,雖然條路唔保證成功,但起碼提供咗一個基本方向。至於作者費雪點解會研究到呢幾條創富途徑,最主要就係因為佢自從二○○五年起,編製「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有機會接觸更多有錢人,再根據自己嘅觀察而歸納出嚟,分別係:

1. 自己創辦一家成功的企業—這是財富創造能力最強的致富之路。

2. 成為某家企業的首席執行官—雖然不是企業創始人,但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3. 慧眼識英雄,採取跟隨策略—這種做法與極高的「忠誠度」能帶來豐厚回報。

4. 把名氣轉化為財富—或者是把財富轉化為名氣,然後再贏得更多的財富。

5. 用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絕大多數超級富豪都是這樣的。

6. 為自己找到源源不絕的未來現金流泉源—即使你不是一位發明家。

7. 成為地產大亨—靠投資房地產發家致富。

8. 選擇「最多人走過的路」—勤儉節約,好好投資,永遠堅持下去。

我自己已經選擇咗行第8條路,同時希望喺將來可以有時間實踐埋其他嘅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