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短談美國次按問題

美國次按問題,我一直相信會困擾未來幾年的環球經濟。美國的經濟有問題,但是全球卻要陪伴她去經歷困境,隨著美元匯價不斷下跌,歐洲將不斷面對出口放緩,而中國等新興市場也面對著嚴重的通脹問題,我擔心在股市大調整後,資產價格泡沫也將會出現問題,那時候全球經濟將面對重大問題。

中國的通脹控制成為未來重點之一,我相信糧食價格將可以于年中打後回落,因為中央在去年已經發現這個問題的存在,所以通漲將可以下調。人民幣升值不斷加快,今年應該會是挺快的一年,個別低技術的工業將面對出口放緩的問題,中國經濟增長應該會放慢幾個百分點,繼而對內地銀行的盈利有負面影響。

另外,倘美國再度減息的話,中國能加息對抗通脹的空間便會減少。而且,美元兌人民幣倘不斷貶值,令流出中國的資金減少,這將對中央政府管理龐大的外匯儲備構成壓力。

原田魔法 日本麥當勞變出700億商機

在日本,同樣是大麥克漢堡,在東京購買和在山形縣鄉下購買,價格卻大不相同;日本麥當勞社長原田泳幸,仔細研究不同地域不同顧客對價格的接受程度,訂定不同售價,在不景氣的時候,神奇地讓麥當勞營收增加1000億日幣。

面對內需產業的不景氣,難道只能低頭「沉淪」嗎?日本麥當勞社長原田泳幸可不這麼輕易認輸。

原田出身於IT工程師,曾經重建日本蘋果電腦,進入麥當勞後一年後,自2004年度起轉虧為盈,此後連續三年,營收持續成長,2007年度上半年總營收達2402億圓(日圓,以下同。約合新台幣700億元),較前年度成長了13.1%。

從2004年至2006年,短短三年,日本麥當勞的營收增加了約1000億圓,超過了吉野家、羅多倫咖啡、摩斯漢堡等大型外食連鎖店的營收,這被形容為「原田魔法」。

地點不同,商品價格大不同

「原田魔法」其實來自獨立思考,找尋創新之道,不盲從潮流,不人云亦云。譬如,2007年,日本景氣放緩,他不僅沒有因為不景氣而削價競爭,反而逆勢漲價!「無論經濟指標、收入、房租、生活水準,都會因為地域特性而不同。因此,全國都採同一價格銷售,實在十分奇怪。若想在不減少顧客人數的前提下把利潤最大化,最佳定價應該是要依地域而異才對。」原田說。

在日本的所有外食連鎖店中,無論到哪一品牌的哪一家分店去,只要菜單相同,產品價格就理所當然相同,原田偏偏要顛覆常識,採取創新的策略。

原田針對地域不同,而對同一產品訂定不同價格。他在東京、大阪、京都等重要都市,共1255家分店大幅提高售價,卻在宮城、福島、山形、鳥取、島根等,被認為是「鄉下」的地區,其中的130家店降低售價。

譬如原本在全日本都賣580圓的大麥克套餐,在漲價的區域,變成640圓,大漲了60圓,漲幅逾一成,但在降價區域,則變成560圓,便宜了20圓,跌價約3.6%。

原田表示,「除了分析不同地區消費者物價與縣民所得、運輸成本、人事成本等項目的成長率外,我們也花了一年的時間,分析過去五年內的幾十億張收據,徹底調查消費者的購買動向。」

顛覆成本思維,朝顧客下手

簡單說,麥當勞漲價與否的關鍵,不在於成本,而是把各地區顧客的「價格敏感度」(對價格的接受度)數據化後,再採取「需求導向訂價」。原田針對各地區顧客所能接受、付得起的價格進行調查,再經由日本麥當勞總部的主導,據此決定各地的售價。

原田強調,如果真的把成本完全轉嫁到價格上,就不只漲60圓。「在東京都心,若直接把成本的上漲幅度反映到產品的價格上,顧客將會離我們而去。」

都會區麥當勞給打工族的時薪,比郊區還高出約200圓。在店租方面,根據2007年1月1日的公告地價,東京都的商業地帶上漲了14%,郊區則平均跌了2.8%。

「如果只以麥當勞自己的需要來訂定價格,就會失敗。勢必要先針對顧客的情感與利潤間的平衡徹底做好研究、做出判斷,才能讓地域別訂價順利推行。」原田說。

這套制度在2007年6月導入,7月時,所有日本麥當勞分店的總營收仍成長了8.8%,顧客人數更成長9.5%。日本麥當勞以這樣的結果為基礎,加快計畫的實際運作,並分成三個階段漲價,結果,在全國共3840間分店中,有九成變成漲價店面。

對於地區差別訂價,一位麥當勞店長就表示,「沒什麼好驚訝的。過去麥當勞的利潤,在結構上,原本就是由顧客消費單價較高的地方店,支援顧客消費單價較低的都會店。依地區別訂定不同價格,有它的道理在。」

每年約有14億人次光顧日本麥當勞,將從此進入依據「時價」波動的新時代,倘若此一地區的差別訂價策略成功,勢必掀起其他連鎖外食業的跟進風潮。

2008年3月30日星期日

留意成交 決定港股未來走勢

復活節過後,港股也復活過來,連續上升4日,恆指一星期計算上升2,177點。雖然,放假後美股及內地A股都反覆回落,港股表現依然沒有受到影響,繼續上升。不過,港股走勢確實奇怪,以往一直都受美股及內地A股影響,但是今次恆指卻向相反方向走。

美國聯儲局一直努力救濟股市,雖然現在好像穩定了少少,但是有人話次按還未見底,週遭的行業還有機會陸續出現問題。不過,現階段我個人覺得都是小心D好,美國次按問題應該不會這麼快就無事,投資者還是要注意風險管理。

A股上星期繼續下跌,因為國壽話會減持証劵的投資,A股立即暴跌,反映市場人士對有關消息的憂累。於是,國壽急急腳走出來澄清有關消息,A股立即轉勢。由此可見,現在A股的投資者對於消息非常敏感,不再像過往一樣盲目買入。上星期五報紙寫有QDII基金要清盤,所以早段港股受到消息拖累下跌,但是之後市場傳出內地政府將於4月減印花稅,港股立即反弹,還要大升6百多點收市。

中移動推出3G試用,所以3G牌應該好快有消息。大家不妨留意下一眾相關股份,可能又有得炒下。早前跌得嚴重的股份都有大反弹,譬如資源股、內房股等。

港股今次回升好像勢頭不錯,不過成交還未完全配合。有人話之前幾日升勢是因為基金年結的因素,或者期指效應。港股第一站的阻力應該在50天線23,466,如果破到,下一站就看250天線24,063。

2008年3月27日星期四

複式增長的威力

在一八九六年諾貝爾獎成立時,資產規模有980萬美元,初期是以傳統的銀行定存的方式處理獎金,57年後,也就是在一九五三年時面臨重大的困境,資產只剩下330萬美元(總資產減少65%)還在下降中。

如果你是諾貝爾獎金委員會主席,你要如何克服這困境?繼續存在銀行,讓330萬領完,從此諾貝爾獎消失於人間?或者是將獎金減半,少花一些,可以多頒幾年呢?

為了因應這項危機,諾貝爾獎金委員會改變了組織章程,嘗試以股票型基金來做理財規劃,經過47年後,也就是到了2000年時,你猜變成了多少?

竟然變成了8億美元,這完全是因為諾貝爾獎金委員會睿智的抉擇,選擇以海外基金穩定獲利的方式,時間乘上複利的效果使獎金的資產總值增長了242倍。

你知道這47年每年平均報酬率多少嗎?14.5%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保守?

這兩天恆指的走勢不錯,主要受惠內地金融保險股的良好業績帶動,但是升勢會否持續...

我不敢太快看好後市,雖然早前的跌市確實不太合理,根本不是任何基本分析或者技術走勢可以支持,但是是否現在就可以話見底回升,我想還言之尚早。

我會選擇成為一個較為保守的投資者,今日適量把短線買入的股票沽出,先行獲利。

下月美國的公司陸續公布業績,會否拖累股市再度大跌,未知之數...

我還是維持原來的預測,港股在5月-6月間才會有較大的回升。

林毅夫: 四大理由看好奧運後中國經濟維持高增長

昨天本港奧運概念股熱炒,現任世界銀行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在《人民日報》撰文表示,有四大理由支持奧運之後中國經濟持續維持高增長,並又好又地地發展,包括產業升級仍需很多投資、居民收入增長促進消費、吸引外商投資持續增長、奧運推動對外貿易發展。

林毅夫稱,中國去年經濟規模是3萬億美元,與雅典奧運會比較,中國的經濟規模是希臘的16倍,跟悉尼奧運會比較,中國的經濟規模是澳洲的8倍。與奧運相關這些投資相對中國來講不多。另外,中國經濟受奧運會的影響小得多,一個重要因素是在奧運會後,上海還要辦2010年的世博會,2012年廣州還要辦亞運會,仍需要很多固定資產投資,因此可以確信,奧運之後中國不會出現經濟蕭條。

林毅夫相信,在未來5年甚至20年,中國產業投資的增長速度應可保持在15%-20%。其次,他相信在未來5-10年,內地消費增長的速度還會維持約10%甚至更高水平之上。

最新業績公佈(中壽、工行及中行)

今天中壽、工行及中行分別都公佈了業績。

對於業績的結果,我相信大家心裡有數,不用我去多講或者分析。

我曾經聽過一個經濟學家開過一個玩笑:「有人開玩笑說,當全國經濟研究局的經濟學家宣布經濟進入衰退期時,就該進場買股票了。這些經濟學家對於情勢的變化並不是反應最快的人---他們追求數據的正確可靠,而不是發佈數據的速度。」

有時候,投資者不能太過依賴經濟學家或者投資專家的預測,投資是最講求預測,而不是後知後覺,因此我們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而不是等待經濟學家或者投資專家發佈意見後才行動。

美國的經濟現在需要落藥去救,以保持行車;中國的經濟則需要放慢,減慢速度,避免發生意外。投資看大勢,我們需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投資理念,不能太容易被人影響,未來還是中國的黃金發展時代。

有興趣觀看業績的朋友可以到以下網址:
http://www.hkexnews.hk/index_c.htm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如何判斷是否過度高估

過度高估是賣出優質股票的條件之一,只有在過度高估的情況下賣出股票才能保證未來有機會在低於賣出價的合理價格重新買入。界定過度高估(不是普通程度的高估)是超級難題,沒有標準答案,也許巴菲特也難以給出準確的答復,這也是投資的藝術性的表現形式之一。

要判斷是否過度高估,首先要計算出企業的內在價值,這已經是令人頭痛的事情。巴菲特曾說利用DCF估值法只能對極少數的企業進行大致的估值,而且這種估值是動態的(計算時通常只選十年到十五年作增長率預測,後面的都按永續成長率,所以不同時期算出的內在價值也許不同)和模糊的。DCF估值法計算內在價值理論上是最科學的,但在實踐中應用十分困難。

實際操作中合理價格的確定可以是根據某些參數如PE、PEG和基本面資訊以及市場經驗進行綜合判斷。超出合理價格多少才算是過度高估?這跟個人的風險偏好和股票本身的基本面相關,可以把它模糊地簡化定義為:遠遠超出自己認為的合理價格數倍才可能是過度高估。具體計算時可以根據不同行業和複合增長率按PE進行大概的估算。例如,常態合理PE為25倍,40倍時不算是過度高估,可以定義達到80-100倍以上為過度高估。另一種方法是,按股價透支業績的程度進行估算。例如定義股價需要三年或五年後的利潤才能支持PE在合理範圍內,則是過度高估。這些方法都是很主觀、很個性化的,也是模糊和不準確的。

因此當你沒有較大把握對優質企業做出結論時,就應該選擇不判斷,一直持有。最壞的結果也只是把因市場的非理性額外獎賞交還給市場而已,但能穩穩當當地賺取企業成長所帶來的利潤。

過度高估是如此地難以把握,茅臺、蘇寧自2005年以來每次翻倍都引來市場包括許多主流機構的批判,但直到現在仍然不斷創出新高(並非說茅臺能一直這樣漲上去,現在已經接近或達到過度高估的區域,是否賣出仍然是個性化的選擇)。所以除非把握性很高,否則儘量能免則免,一生僅做幾次這種決定就可以了。

來自:laoba1

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國內保險公司首次大規模對紐約股票市場的投資

據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消息,中國人壽積極參與了電子支付服務行業全球著名品牌VISA公司的股票發行,認購金額近3億美元。據悉,這是繼中國平安投資富通股票之後,國內保險公司第二筆較大規模的海外投資,同時也是國內保險公司首次大規模對紐約股票市場的投資。   

據介紹,紐約時間3月19日,VISA公司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VISA此次以每股44美元發行4.06億股,籌資178.64億美元,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IPO。VISA公司上市首日股價表現強勁,在美國主要指數道指、納指和標普均大幅收低3%的情況下,全天逆勢大漲近30%。

紐約時間3月20日,VISA公司股價再次飆升,收盤價為64.35美元,上市兩天後累計升幅為46.3%,這與次貸危機下其他金融股的表現形成強烈反差。   

有關專家表示,中國人壽首次出擊國際資本市場,在投資對像、投資時機的選擇以及投資價值的把握上,都顯示出與眾不同的投資理念和過人一等的專業水平。在投資對像方面,VISA公司是電子支付服務行業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市場佔有率超過50%,居市場領導地位;在投資時機方面,近期歐美資本市場紛紛出現恐慌性下跌,中國人壽卻敢於抓住機遇,逆勢出手;在投資價值方面,VISA上市後的表現,顯示這是一次成功的投資。目前,中國人壽該筆投資浮盈比例已高達50%。   

專家同時表示,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眾多國內機構投資者紛紛投資海外市場。但隨後的事實證明,多數投資都缺乏充分研究和價值判斷,導致浮虧巨大。與此相比,作為國內最大機構投資者的中國人壽,在靜候了近一年時間後,出手VISA,顯示出公司管理層不急功近利的良好的投資心態。   

據瞭解,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中國人壽沒有急於進行海外投資,而是採取了積極研究、謹慎投資的原則,一方面密切關注次貸危機發展,另一方面,積極儲備各類投資項目,充分研究和認真評估投資風險,耐心等待最佳的投資機會。

後記:

我曾經看過中壽CEO的一個訪問,記者問他中壽會不會藉機收購美國企業(受次按拖累影響)。他說中壽不會牟然走出去,因為外國的企業管治水平比中國企業高,中壽在收購外國企業後,很有機會會面臨各種管理的問題,風險及不確定性很高。因此,中壽將會集中投資在國內,譬如將來會上市的農業銀行及開發銀行。

這次中壽的VISA投資,確實是非常的不簡單,風險低,利益高,當真不錯。相比平保收購富通而言,我認為這筆投資更划算。富通的投資需要長時間才能見到效益,而收購也往往不如想像中容易,失敗永遠多于成功的,一切也要時間去證實。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好事,不過錢還是需要小心用。

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肖鋼:中行今年國內做壽險

平日極度忙碌的中國銀行(3988-HK)董事長肖鋼,這兩天很悠閒。他要列席全國人大會議,會議進入投票選各級領導人階段,他毋須投票,也無會可聽,便在人民大會堂與其他列席的金融機構領導及央企老總聊天,也兩度接受記者的詳細採訪。

肖鋼透露,四、五家商業銀行會獲批組建壽險公司,中行會是其中之一,他期望今年內地壽險業務有突破。現時中銀香港已在香港有財險及壽險業務,中行在內地已有財險業務。

他沒有否認「港股直通車」會變成「資金自由行」,其他商業銀行都可以參與,中行將失去獨家經營地位。但他說中銀國際有競爭優勢,因為交易平台已搭建好,又是香港的A組經紀,歡迎同業加入戰圈。

記者:現時各家商業銀行都在走向綜合經營,有商業銀行要求開展直接投資業務,中行又如何?今年會有甚麼突破點?

肖鋼:我們已經獲試點批准直接投資了,我們屬下有一個中國銀行投資有限公司,這對我們來說不是甚麼新鮮事。

我們今年希望可以突破的是在國內從事壽險業務,幾種方式我們都在考慮,可以收購,也可以找人合作合資,現在商業銀行可以試點設立保險公司,我們希望發展這一塊業務。

記者:工商銀行也表示希望今年內辦壽險,是否五大國有商業銀行都會辦壽險?

肖鋼:是的,現在大概有四至五家商業銀行可以試點成立壽險公司,而不是所有商業銀行都可以做。

我們在香港已有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業務,在內地我們有財險業務,現時我們希望在內地做壽險。

歡迎同業齊推「資金自由行」

記者:中行的「港股直通車」計劃進度如何?

肖鋼:沒有新的消息,還在研究當中。

記者:有一個說法是會將「港股直通車」變成「資金自由行」,讓其他商業銀行都可以參與,而不是中行獨家經營,因為其他商業銀行也希望參與,對於去年8月的宣布有意見。

肖鋼:我們很歡迎大家一起來做這個業務,這對銀行來說是代理業務,如果大家都做起來,我們是歡迎的。我們現在繼續在做準備工作,政策層面的問題,由主管部門研究。

記者:會在六月份開通嗎?

肖鋼:這個要看主管部門。

記者:有一個說法是即使幾家商業銀行同時獲准經營「資金自由行」,中行還是有優勢的,因為你們交易系統平台已搭建好了,可以處理100萬筆以上交易,在香港的證券交易又有良好基礎。

肖鋼:我完全同意你的說法,所以我剛才很坦然地說,歡迎各家銀行一齊來做這項業務,我們有這方面的優勢,競爭力較強,我們的交易平台已經搭建好了,我們的中銀國際在香港是A組經紀(交易量市場份額最大的組別),我們有信心,希望大家一起參與競爭。

記者:有人說中銀國際在內地的網點不夠。

肖鋼:這不用擔心,我們會用中行的分行網點,我們有1.1萬個網點。

記者:是否仍會在40多個城市的分行接受開戶?甚麼時候能開?

肖鋼:這些仍是政策層面的問題,甚麼時候開?如何開?不是我們研究的問題,也不能預測時間表。

記者:去年8月23日你曾經明確說下周便可以開戶了,結果不了了之,為何會那麼突然急刹車?

肖鋼:這還是政策問題,這對商業銀行來說是代理業務,對資本市場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開放舉措,監管者對此非常慎重,這是可以理解的。

記者:美國次按危機惡化,中行有興趣在歐美趁低吸納嗎?例如貝爾斯登便在找尋白武士。

肖鋼:我們今後會擴大海外業務的發展,但不會盲目;有些機構不行了,我們不會去救市|。我們今後的發展重點包括亞太新興市場、中東市場,同時鞏固歐美市場。

記者:中行即將公布業績,次按問題對你們影響大嗎?

肖鋼:我們截至07年底做出的次按撥備十分審慎,是按今年2月的最新情況提撥的,已反映了目前的市場狀況,同時次按資產只佔我們證券投資額約2%,影響有限。

記者:中行的A股及H股股價近期持續走低,你有甚麼看法?

肖鋼:整個銀行股近期市場行情都不是很好,中行是其中之一,具體投資者怎麼看待個股表現,那就要去問投資者,讓投資者來做評判了。

今年拓外匯銀團貸款

記者:中行今年新增貸款規模如何?今年會重點發展甚麼業務?

肖鋼:由於內地實行從緊貨幣政策,08年新增貸款額應與07年持平,宏調出台,有利於我們主動進行結構的調整,加大收益率高的產品發展。另外,我們今年會大力拓展外匯貸款業務,其中海外銀團貸款是今年發展的重點,將在美國、歐洲和香港設立3個銀團貸款中心。現在中行的外匯貸款市場佔有率約為30%。

我們今後要逐步增加小企業貸款業務,雖然風險相對大企業較高,但有發展潛力。我們要把小企業作為獨立的客戶群體,研究制定不同於大企業的信貸政策和審批考核流程。去年我們已在兩個省進行試點經營,今年會再增加5至7個試點,全部集中於發達地區。

後記:

過往數十年,本地銀行一直不斷的發展,不斷加入不同的產品,提升盁利的增長。過往我們走進銀行開戶口,它們會送錢箱作為禮品,今時今日我們去開戶口,它們會向我們推介基金、保險等服務。中國的銀行未來路向應該都會如此,不單單只是以收存款、放貸款的單一業務,它們將會搶進保險公司的業務,因此中壽、平保未來的競爭一定會更加激烈,因為銀行可以利用它現有的網點加進增值服務,所以長線投資銀行股未必一定跑輸保險股。

估頂容易 估底難

上星期港股有四個交易日,大市依然是反覆尋底,恆指跌破了早前的底位,一共跌了1,129點,國指則跌了1,055點,到底幾時見底真是冇人可以知道。

港股真是名副其實的夾心餅,受著美股及內地A股影響。美國一如預期減息,加上減息之前還減了貼現率。不過減息還減息,通脹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美國次按問題真是無底深淵,問題還不知道何時才能解決。

現在在高通脹的情況下,資產泡沫更見嚴重,雖然不少人對於金、油等商品都話是需求帶動價錢上升,而不是炒作;但是如果我看番實際情況,金價可以一日跌15%,油價也可以一日跌幾元,肯定是炒家所為。

內地進一步增加存款準備金,有人理解為好消息,因為之前一直擔心內地宏調出招,現在真正出了招,人們反而更加安心。內地政府話積極研究減印花稅,不過A股就不見得有什麼支持。而對基金的稅務優惠,應該可以支持下股市。平保之前的集資有新消息,平保會買富通資產管理的一半股權,總值262億。中國企業走出去其實應該是好事,畢竟長遠發展的路向都是這樣,不過走出去的風險都不細。平保的做法可以讓公司不用集中人民幣業務,分散業務在歐元區始終比美元區好。不過市場對消息的反應就麻麻,收購的效益都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清楚。

內地銀行股陸續公佈業績,業績當真不錯,不過跟預期都差不多,投資者都擔心未來一年銀行的經營環境,我相信今年的股票手續費收入會大幅下跌,不過兩稅合併將會帶來支持。

美國之後應該會繼續減息救經濟,香港就應該不會再跟,美元不斷貶值,港人都應該好好想想錢的出路,我一直不太贊成人們現時去買樓以保值,雖然現在供樓平過交租,不過買樓不同買菜那麼簡單,千萬不要太過相信地產商話樓價未來會升幾多。相反,我較為支持手持人民幣,風險跟回報也合理。

估頂容易,估底難,何時見底,沒有人知道,不過現在的股票估值真是合理得多了,有時候升會升過龍,跌也會跌過龍,關鍵都是在於投資者信心問題。

附加資料:
恒生指數的加權平均市價/盈利率
http://main.hsi.com.hk/hsicom/c_table/c_MnPEHSI.html

美聯儲大幅降息的作用與風險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18日决定將聯邦基金利率即商業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再次下調0.75個百分點,即由原來的3.0%降至2.25%。自去年夏季次貸危機爆發後,美聯儲已連續6次降息,降息幅度達3個百分點。新華網刊登劉洪的述評文章稱,經濟分析人士認爲,美聯儲連續降息對刺激經濟增長將起到積極作用,但同時也面臨著風險。

  美聯儲在舉行貨幣政策决策會議後發表的一項聲明中說,最近的一系列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更加疲軟,其中表現爲消費開支增長緩慢、勞工市場需求不振。此外,金融市場繼續面臨壓力。聲明認爲,美聯儲此次降息及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將有助于促進經濟恢複適度增長幷减少經濟面臨的風險。

  《紐約時報》當天載文指出,美聯儲大幅降息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避免市場陷入恐慌。因爲目前的市場狀况使外界普遍對美聯儲寄予厚望,美聯儲如果不降息或降息幅度太小,將可能使局勢變得難以收拾。

  世界銀行高級經濟學家王燕說,雖然美聯儲大幅降息確實能起到暫時穩定市場情緒的作用,但靠降息來應對次貸危機幷非“對症下藥”。基于當前存在的流動性不足問題,她認爲美聯儲當前最緊要的還是繼續大規模注資,而不是大幅降息。

  然而,不管是降息還是注資,美聯儲的寬松貨幣政策都蘊含著較大風險。此次次貸危機的發生,正逢國際油價高企、美國通脹抬頭。經濟下行風險和通脹上行風險這“雙重夾擊”正使美國經濟形勢變得更爲嚴峻。

  美國勞工部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能源價格走高推動,美國批發物價在1月份上漲1%的基礎上,2月份繼續上漲0.3%。在截至今年2月份的12個月里,美國批發物價上漲了6.4%,是過去26年來的最大漲幅。分析人士擔心,通脹壓力加大正使美聯儲的降息政策面臨考驗,如果處理不當,美國經濟有陷入“滯脹”的可能。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約翰•利普斯基上周曾表示,美聯儲寬松的貨幣政策是否過于激進,人們需要對此持謹慎態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教授羅格夫預計,美國經濟擺脫目前的困境之後可能將面臨嚴峻的通脹問題。

  美聯儲在降息後發表的聲明中也表示,通脹風險依然存在,美聯儲將繼續對通脹發展狀况進行“仔細”監測。值得注意的是,正是考慮到通脹的壓力,美聯儲有2位成員在對降息决定進行表决時投了反對票。

  桑茲兄弟基金公司經濟學家丹尼爾•利比認爲,美聯儲現在希望先穩定住經濟,然後再去考慮通脹問題,這或許是不得已的選擇。

  文章表示,美國作爲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其經濟走向和經濟政策都對世界經濟有著重大影響。從積極角度說,美聯儲連續降息將有利于刺激消費和企業投資從而有利于經濟增長,美國經濟恢複增長也對世界經濟有益。但從消極方面講,美國短期利率過低也有可能加大通脹壓力,從而對長期經濟增長帶來風險。

謝國忠:最後的泡沫

 中國政府宣佈其1月的通貨膨脹率上升到7.1%,為11年來的新高,美國則宣佈其2007年的通貨膨脹率為4.3%,為16年高點。同時,美聯儲對2008年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調低了0.5個百分點,為1.3%到2%。美國經濟很可能已經衰退。歐盟委員會將2008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率預期降低 0.4個百分點,至1.8%,並上調通貨膨脹預期0.5百分點至2.6%。美國似乎正在陷入滯脹——高通脹和低經濟增長甚至停滯的並存。歐元區也為時不遠了。

  與之相對,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新興市場經濟體仍在大舉投資。但是,他們的經濟增長率在今年仍可能回落至6.9%。而根據IMF的資料,新興經濟體在2007年和2006年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7.8%和7.7%。自2003年以來,新興經濟體的通脹率平均為3.5%,但我認為今年很可能將超過 4.5%,儘管他們的本幣正在升值。他們尚未陷入滯脹,但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

  這種情形和1970年代很相似:經濟不振,通脹加速,美元貶值和油價飛漲。大多著名經濟學家都排斥這種比照。其論點在於:首先,石油如今只是經濟總體的一個較小部分;其次,如今的中央銀行已經學會了不應容忍通脹。我也希望事實的確如此,但卻不能苟同。央行們通常把經濟增長視為比控制通脹更為重要的政策優先順序。他們希望能夠在經濟得到恢復之後,再來處理通脹的問題。他們可能會陷在這個泥濘道路上:經濟可能需要時間來恢復,這使得他們在長時間內被迫容忍高通脹。結果可能和1970年代一樣,只有一場嚴酷的經濟衰退才能扼制住通脹。儘管央行如今都比30年前有經驗得多,他們仍然可能重走老路。

  事實上,正是央行們為今日的滯脹奠定了基礎。他們擔心5年之前通縮的局面重演,於是不斷向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這在資產市場上導致了大規模的通脹,並刺激了需求。一段時期以來,世界經濟看起來非常完美:高增長和低通脹。但是資產泡沫開始一個接一個的破滅。首先是美國的房地產泡沫,緊接著是信貸市場,然後是全世界的股票市場,現在債券市場也出了問題。大宗商品市場將是最後破滅的一個泡沫。在其他領域的泡沫破滅中出逃的資金將湧入這一市場,引發更多的通脹。看起來,所有由中央銀行們釋放出來的過剩流動性,都將通過大宗商品市場轉變成通脹。

  如今所有的苦痛都來自於央行們所釋放出的過多資金。但是,他們還指望通過釋放更多的流動性來舒緩傷痛。這聽起來似乎不太妙。當代經濟學的缺陷就在於它對經濟問題的下意識反應:放鬆貨幣供給。通常,通脹會隨著經濟的不振而降溫。但眼下的經濟週期則不同:在經濟繁榮時期,貨幣主要起著助燃資產價格膨脹的作用,其大規模的通脹效應被推遲了。在經濟下滑時注入過多資金,只會使通脹更加嚴重。

  美聯儲開始認識到通脹有失控的危險,並開始嘗試通過對話溝通來引導對通脹的預期。它正在散佈這樣的資訊:美國將在經濟企穩之後迅速加息——即承諾不會讓人們的財富縮水。人們得需要很大勇氣來聽信美聯儲的言論,繼續持有不斷貶值的美元。這個承諾可能會靠不住,美國經濟正面臨著過度消費的問題。對需求的刺激延緩了縮減消費和增加儲蓄的步伐。當美國經濟回暖時,美聯儲的任何緊縮政策都會將經濟推回衰退之中。如果那些持有美元的人意識到這一點並開始拋售美元,那麼美國的通脹將陷入螺旋式失控。

  中國正處於控制通脹的一個緊要關頭。相較,美國所處的情勢能讓它更能容忍通脹。外國投資者持有著逾14萬億美元的美國金融資產,幾乎等於它的 GDP。通過通貨膨脹使帳面資產貶值,對於美國經濟來說是利大於弊的。而且,美國的低收入人群負債嚴重,通貨膨脹將減輕大部分美國人的債務壓力。中國是一個淨債權國,擁有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低收入人群在中國多為淨儲蓄者。通貨膨脹將降低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力,並使其儲蓄貶值。這樣,通脹在美國可能在政治上是受歡迎的,但在中國卻絕對是社會不穩定因素。

  中國和美國在今年同時面臨通脹,但可能會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中國會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來控制通脹,而美國將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需求。在這樣的宏觀大環境下,人民幣肯定會是一個升值資產。為了防止人民幣過度升值,中國不得不嚴格控制資本流入。

  香港也面臨著重大挑戰。它的經濟有賴於資本市場的活躍,全球的漫漫熊市將熄滅香港的增長引擎,而中國大陸對於資本的緊縮控制只會讓情況更加糟糕。同時,輸入型的通脹正在侵蝕香港中產階級的購買力,香港將在今年面臨巨大的經濟衰退風險。

  大宗商品領域是最後的泡沫,越來越多種類的金融資本將進入這個市場。在接下來兩年,大宗商品的可能會形成其歷史上最大的泡沫。當央行們意識到,要扼制通脹,就必須得以接受衰退為代價時,大宗商品的泡沫將破裂。這可能會發生在2009年年末,或者2010年年初。眼下,你仍然可以享受商品市場的炙熱,購買黃金、白金、白銀或其他任何有形資產,只是不要持有它們太久。

2008年3月21日星期五

股市投資和心智修煉

費雪說:在股票市場,強大的神經系統比聰明的頭腦更重要。巴菲特說:長年進行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極高的智商、罕見的商業洞見,或內部消息。真正必要的是做決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識框架,以及避免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他們都強調了心智的重要性,心智健全是成功投資的前提,為什麼?

一、 股價構成的本質

股價到底由什麼因素構成?馬克思早就告訴我們:商品的價格由其價值決定,並受供求關係影響。我個人認為,股價由兩部分構成:即客觀因素決定的內在價值和和主觀因素決定的投機價值。內在價值由公司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決定。投機價值由貨幣政策造成的流動性和投資人心理、情緒的波動兩方面決定。所有的投資家都是對內在價值和情緒波動有深刻認知的高人。

對公司內在價值的分析和把握最準確的是巴菲特和芒格(芒格更像個理智的科學家)。他們是極端理性的投資家,不去主動引導和利用投資者情緒的劇烈波動(巴菲特稱其為市場先生---躁狂抑鬱症患者),但會把握由此產生的安全邊際。

流動性是造成牛熊市的重要因素,流動性氾濫形成牛市,流動性不足形成熊市。牛熊市會產生極大的群體效應。對投資群體心理和情緒分析最拿手並充分加以運用的是索羅斯,充分運用人類的非理性和情緒化對市場由自我推進、加強最後走向衰敗的過程,在市場投機也能取得巨大成功。所以,不難理解羅傑斯和索羅斯兩人聯手期間創造的索羅斯基金量子般的增長,一個精于供求變化形成的大趨勢,一個善於運用投資人的情緒。

綜上所述,股價=內在價值+流動性造成的供求變化+市場情緒和機構對市場情緒的操縱。如果從這個角度分析,有效市場理論也是正確的,因為股價不僅僅是價值的反映。

二、 市場的主體

證券市場是由人組成的。人是理性和情緒的混合物。高盛公司的德曼說:金融學比物理學更難建立模型。在物理中,你是同上帝下棋,上帝並不經常改變規則,而在金融界,你是與上帝創造的人類下棋,而這些人基於他們轉瞬即逝的看法在評估股票的價值。人的心理和情緒是變幻無常的。當情緒的作用大於理智時,索羅斯的“徹底可錯性”思想無疑是正確的:“所有人類心靈的建構,不論建構局限在我們思維深處或表現為各種學科、各種意識形態或各種體制,都是有缺陷的。” 而處於轉型期的中國,市場的主體更加不成熟,一是機構投資者比例不高(即使機構投資人也不是完全理性),二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心態普遍浮躁,情緒極易波動,因此更容易出現大幅波動的市場機會。

三、 理智和情緒

德曼所指的上帝創造的人,而我說上帝創造的人本身是病態的(除了為救世來到人間的菩薩)。為什麼?一是累世的業力本身。二是心隨境轉,佛法說是六根不淨,造成貪嗔癡慢妒,經常處於恐懼和貪婪中,理智被七情六欲所左右,智商就急劇下降了。三是若沒有修身養性,長期積累,情緒會造成身體之病態,內經有詳說七情對身體的傷害:如恐懼造成腎氣不平,憤怒造成肝氣不和,憂患造成肺氣不平,反過來,身體內臟之病又加劇情緒的波動。發展到極限處就是利令智昏、財迷心竅、喪心病狂。理智就徹底喪失。

因此,要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家,按照巴菲特的指引,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努力:一是形成必要的做決策所需的合理的知識框架,提高我們對事物的深刻認知能力,練就深邃的眼光,超前發掘和深度把握公司的內在價值。二是掌握避免情緒化侵蝕智識的能力,練就平和的心態,這方面,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有極其豐富的營養。

by想像力

2008年3月20日星期四

一加一

二次大戰期間,在奧斯維辛集中營,一位猶太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惟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加1等於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過2。」納粹在奧斯維辛毒死超過50萬人,父子倆卻活了下來。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仙。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仙,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看看。」

20年後,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錶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曾把一磅銅器賣到3500美元,這時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 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區廣泛招標。 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後,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愚蠢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處理。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廢木材料等加工成底座;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後,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的灰塵都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在商業化社會裡,是沒有等式可言的。當你消極抱怨生意難做時,也許有人正因點鈔票而累得氣喘如牛。這裡面的差別可能就在於:你認為1加1應該等如2,而他認為1加1永遠大過2。

每一種行業中,都有人賺大錢,有人賺小錢,有人賠了錢。其實大家的腦子都差不多,只不過有人用得多,有的人整天都讓大腦休息。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人生道理

機會是留給懂得把握的人!

成功是留給懂得付出的人!

財富是留給懂得追求的人...

招商銀行 2007年業績公佈

2007年末,本公司資產總額為人民幣13,105.52億元,比年初增長40.30%;
客戶存款總額為人民幣9,435.34億元,增長21.94%;
客戶貸款總額為人民幣6,731.67億元,增長19.00%;
不良貸款率為1.54%,比年初下降0.58個百分點;
撥備覆蓋率為180.39%,比年初上升44.78個百分點;
淨利潤為人民幣152.43億元,增幅124.36%。 每股1.04人民幣。

2007年,本公司的業務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平均總資產收益率(ROAA)達1.36%,
較上年提高0.55個百分點;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AE)達24.76%,
較上年提高8.02個百分點。

二是零售銀行業務佔比明顯提升。
零售貸款總額佔客戶貸款總額的比例為26.00%,比年初提高7.97個百分點。

金葵花客戶數達29萬戶,新增15萬戶,增幅107%。三是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
比大幅提高。全年實現淨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人民幣64.39億元,增幅156.13%,
佔營業淨收入的比重達15.67%,比上年提高5.56個百分點。四是資產質量持續
優良。2007年末,本公司不良貸款餘額103.94億元,比上年下降16.12億元;不
良貸款率1.54%,比上年下降0.58個百分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318/LTN20080318563_C.pdf

招商銀行的業績為內地銀行股掀起序幕,我依然堅持看好銀行的版塊...

感謝FOREVER兄提供的資料!

謝國忠:全球經濟元氣大傷 短期內恢複沒希望

貝爾斯登或拖垮摩根大通

兵敗如山倒。幾乎就在一瞬間,美國華爾街五大投行之一的貝爾斯登面臨終結的危險。

這在凱雷資本宣告資不抵債之後,成為又一記砸向市場的重錘。

3月17日,摩根大通正式公佈了其將收購貝爾斯登的公告,事實上,對於大部分業內人士來說,這個結局並不意外。

"本質上就是破產。"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17日對本報記者表示。

按照摩根大通公佈的收購方案,該行將以換股方式並購貝爾斯登,以每0.05473股摩根大通普通股交換1股貝爾斯登股計算,按照摩根大通3月15日收盤價,該交易合每股貝爾斯登股票2美元左右,可以說是相當低廉。

對比貝爾斯登美國東部時間3月14日暴跌47.37%之後的收盤價30美元,摩根大通的並購價格僅為不到該股價的7%!相比此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該收購成本更僅為股價的3.5%!

用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的話說,貝爾斯登幾乎是"送"給了摩根大通。

但問題是,為什麼會是摩根大通?接盤貝爾斯登之後,摩根大通真會如公告所言,將"最終提升每年的盈利"嗎?

同樣值得追問的是,貝爾斯登會是最後一家以破產收場的大型金融機構嗎?美國次按危機將繼續走向何方?

3月17日,深諳華爾街運作體系的獨立經濟學家謝國忠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擠兌始於"建築貸款"

<21世紀>:華爾街五大投行之一貝爾斯登,最近由於流動性問題而陷入困境,今天又如市場預期,將最終被摩根大通並購,你對此怎麼看?

謝國忠:其實根本不是什麼並購,貝爾斯登其實就是破產了,現在的安排不過是象徵性的安排而已,已經意味著貝爾斯登破產了。

<21世紀>:貝爾斯登危機的爆發,主要是在上周很多客戶從該行抽走了大量的資金,是否可以說貝爾斯登是一次偶然的擠兌風波的受害者?

謝國忠:貝爾斯登的問題爆發出來是擠兌的結果,但問題的關鍵是,人家為什麼要擠兌你?貝爾斯登的客戶並不是一般的存款客戶,跟他們做交易的都是對沖基金和投行們,他們一旦要擠兌的話,是可以很快讓貝爾斯登倒閉的。

<21世紀>:假設如果沒有出現這樣的擠兌的話,貝爾斯登是否還會像其他同行一樣繼續捱下去?

謝國忠:擠兌之所以出現,就是反映了對沖基金和其他投行對貝爾斯登資本實力的一種看法,貝爾斯登有5000億美元的資產,杠杆率大概是30倍,倒閉可以說是它必然的命運。

貝爾斯登的模式是經紀服務加基金,但基金那邊占比更大,這次是完全被套住了,主要就是被按揭貸款和建築貸款套牢。

<21世紀>:問題是,貝爾斯登的破產為什麼會在目前這種市場情況下爆發?是否存在某種刺激因素?

謝國忠:根本問題就是建築貸款的問題東窗事發,這部分的規模是巨大的,主要是面向房地產建築商發放的貸款,比如加州的某個建築商,現在美國的樓市幾乎陷入停頓了,建築商怎麼會還錢給投行呢?事實上,現在很多建築商都已經停工了,建築貸款的問題就爆發出來了。

這部分貸款也並非普通意義上的向建築商發放貸款,跟按揭證券化一樣,建築貸款也是打包證券化的,所以影響巨大。

我的一些海外基金的朋友早就在關注這個事情了,大概一個多星期之前,大家都已經覺得貝爾斯登可能要破產了。

<21世紀>:是否可以說,建築貸款陷入困境是美國次按問題最新的發展方向?貝爾斯登涉入的程度大概有多深?

謝國忠:現在美國樓市已經停了,根本就不造了。貝爾斯登整個銀行靠的幾乎都是這個業務。

<21世紀>:那麼,貝爾斯登被並購可以說是一種宿命?

謝國忠:其實也不能說是並購了,基本上就是送給摩根大通,現在誰也不知道貝爾斯登這5000億美元的資產當中,究竟有些什麼,究竟值多少錢,甚至連最終可能損失多少都沒人知道。

摩根大通"趟渾水"

<21世紀>:既然如此的話,摩根大通為什麼願意趟這灘渾水?

謝國忠:首先,這次是美聯儲屬意摩根大通接手,一般央行讓金融機構去做,它們不得不做,其次,摩根大通在按揭業務上,之前是比較薄弱的,接盤貝爾斯登之後,可以作一個補充,因為這個市場最終還是會回來的。

<21世紀>:現在能否預計摩根大通接盤貝爾斯登最終將會付出多大的代價?儘管根據最新的公告,摩根大通換股合併貝爾斯登的成本很低,我們是否可以理解為,摩根大通撿了一個大便宜?

謝國忠:現在還沒法知道,因為貝爾斯登那5000億美元的資產裏面究竟有什麼還根本不知道,如果這些資產最終虧損嚴重的話,摩根大通很可能也會被拖累破產,因為摩根大通的資本金大概也就是1000億美元左右,接手貝爾斯登之後,如果其資產虧損20%-30%的話,摩根大通也就破產了。

所以說,對摩根大通來說,這也是一個相當大的風險。

但現在央行讓你做,你沒法不做,這在美國也是一樣的。

<21世紀>:那為什麼會挑中摩根大通而不是其他投行呢?

謝國忠:因為摩根大通在這次次按危機當中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與其他投行相比,還具有一定的資本實力。

全美買單貝爾斯登?

<21世紀>:因為貝爾斯登沒有商業銀行業務,無法直接通過貼現視窗向美聯儲求救,因此,在最終確定被摩根大通收購之前,美聯儲就已經同意通過摩根大通向貝爾斯登提供為期28天的貸款援助,你認為這種救援是否有效?

謝國忠:其實,美聯儲實際上本身是沒有任何資本的,所以現在美聯儲讓摩根大通把貝爾斯登收過來,但摩根大通的力量也是很弱的,所以如果到時候虧了很多錢的話,美聯儲會支持的。

<21世紀>:問題是,根據安排,美聯儲允許摩根大通不需要為其擔保的貝爾斯登貸款承擔損失,如果虧損真的出現的話,美聯儲能採取什麼措施來援助呢?

謝國忠:美聯儲沒有資本,但它是央行,所以就只能通過印鈔票來解決這個問題。

<21世紀>:美聯儲的這種行為具有合法性麼?通過印鈔票來救援貝爾斯登,實際上是損害了所有美國人的利益,相當於讓全美國的老百姓替貝爾斯登買單?這樣的做法是否公平?

謝國忠:的確如此。

一般情況下,金融機構出問題是要通過財政部出面向議會提出,讓一個國有公司來收購即將倒閉的金融機構,這個國有公司的錢是來自美國納稅人的,但財政部現在不願意做這個事情,所以美聯儲被迫接盤,最終通過印鈔票來解決這個問題。

但實際上,美聯儲印鈔票來買單,最終也是全美國人民共同承擔貝爾斯登的虧損,問題是,很多老百姓都不太懂這個事情,不太明白美聯儲的解決方法最終還是將虧損成本轉嫁到普通美國老百姓頭上,如果你到議會去要錢的話,那老百姓都知道這是納稅人的錢,這樣的安排也有很多政治上的考慮。

此非最後一家

<21世紀>:你認為貝爾斯登是否是最後一家倒閉的大型金融機構?評級機構標準普爾之前剛發了一個報告認為,次按危機可能在今年6月份見底,你怎麼看?

謝國忠:肯定還會有的,貝爾斯登絕對不是最後一家。

次按問題見底還早著呢,現在美國很多經濟學家都已經把次按危機定義為二戰之後最大的金融危機了。

<21世紀>:那麼從現在來看,你認為次按還將造成多大的損失?究竟將何時見底?

謝國忠:現在初步的估計是整個金融體系的損失大概是1600億美元,但問題是次按危機已經不僅僅是按揭貸款的危機,現在杠杆融資和建築貸款危機開始出現,據我所知,有一家還沒有破產的投行持有的建築貸款就有500億美元。之後還有信用卡貸款,美國人的信用卡消費最近十幾年漲了至少10倍,這裏面也會有一大堆壞賬產生。

實際上,現在很多金融機構的貸款已經收不回來了,只不過是要看未來這些問題怎麼爆出來而已。

<21世紀>:如此一來,全球市場的元氣幾乎沒有希望在短期內恢復?

謝國忠:基本上沒有希望,這個問題至少要等到美國樓市見底之後才有可能。

現在美國樓市的存貨還處在高位,等到這些存貨全部拋到市場上之後才可能見底,這是可以看到的,如果有大量的存貨在市場上拋售的話。到時候,美國的樓價還要跌更多。現在美國拉斯維加斯一些房子已經跌到之前的一半了,今年可能還要繼續跌10%。

舉例來說,現在美國的樓價是從之前的100漲到了170,其中整體通貨膨脹是由100漲到了130,所以現在要從170跌到130,跌幅大概是20%-30%。現在美國樓市的整體調整幅度大概是跌7%-8%,等到全國平均樓價跌20%-30%的時候,加上通脹原因調整的20%,可能就調整完成了。(21世紀經濟報導)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

最好的進場時間

記得聽過投資策略專家DAVID ELIAS說過:「有人想等到『最好的進場時間』,結果卻毫無進場的機會,我的朋友GEORGE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他從1982年開始打電話給我,但是道指只有1,000點,他想找機會進場,接下來幾年,他一直等...直到現在,股市還沒有所謂最好的進場時間。」

股市於今天再度大跌。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投資想法,如果股票已經跌到你認為的合理值,那你就放膽買吧,沒有人可以成功預測股市的低部,不要永遠想著要成功摸底;雖然我預期股市不會很快就會回升,但是如果你是長線投資者,只要你買入的公司盈利會繼續上升,在股市大跌時就是買入的好時機。

2008年3月16日星期日

跌市中 謹記保存實力

大市早段連續兩日單日轉向,給人一個轉強的感覺,再加上星期三承接美股的升勢,好像市況不錯;不過之後一日急跌,全部升幅化為烏有。一星期計,恆指跌左264點,國指跌左715點,國企的走勢依然差過恆指。

今個星期的低位在22,035點,較一月份的低位21,710高325點。現在港股還是維持上落市局面,250天線依然遙遙無期,不過低位22,000點好像有點支持,不過21,710的低位應該要考驗一下,如果守得到,大市就可以營造雙底;不過跌穿的話,恆指就萬九左右見。個人而言,我相信終極一跌還未出現,所以我建議投資者可以等待多一會,我偏向估計20,000點以下才見底。

另外,新股神話不再,以前新股上市,抽得到的人很容易就賺幾千。今次,萬眾矚目的中鐵建表現一般,影子股的表現都麻麻。股市不斷下跌,公用股都變了避風塘,因為他們都有4%左右的利息。但是,我一直不鼓勵人們現在買公用股,因為外資不會看得上眼,現在美元不斷下跌,港元都在沒有選擇下下跌,就算公用股有4%左右的利息,在匯價下跌下,實際上利息是少過4%。再加上其他股票的利息都不低,譬如匯豐都有5.7%,恆生有4.6%,所以我認為這些股更加值得買入。

講起美元不斷下跌,身邊有很多之後要EXCHANGE的同學都話慘,早知道一早換定D歐元。金價同油價一起創新高,雖然如此,金股同油股的表現都一般。

外資行又爆出問題,叔叔話巧合地在聯儲局議息前爆發問題,陰謀論可以話外資行特地要伯南克減多D息,因為之前聯儲局話會減0.5厘,外資行心想不夠,就爆D問題出來,逼聯儲局減多一點。

跌市中,謹記保存實力,寧願買貴貨,都不要在不對的時候買貨。

2008年3月14日星期五

「小炒王」

早前幫東方日報做了一個網上節目「小炒王」(節目嘉賓),各位朋友有興趣的話可以上去觀看一下:

日期是2008年3月12日

網址:http://tv.on.cc/broadcast/broadcast.html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跌市感興

昨日的經驗,今日的反省,明日的財富。

這次的股災,財富有沒有損失,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自己有沒有經過歷練、反省、學習及成長,

投資者要好好掌握到屬於自己的投資有效法門,

這才是最重要的。

爸爸說過:「股市永遠存在,投資輸了不緊要,

不過自己要好好總結經驗,錯過的事就不能再犯。

你在投資路上越早經歷失敗,那將會是一件好事,

往後你的成就將會更大!」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要致富,須懂“錢生錢“

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能成為百萬富翁,然而卻非每個人也可以做到。《致富關鍵報告》一書,教你掌握正確的投資觀念,讓大家為致富作好準備。

若要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必先要改善你與金錢的關係,而千萬不可以討厭金錢,否則你便無法運用你的財經智商致富。常言道:“金錢是萬惡之源”,但作者認為崇尚金錢並沒有甚麼不可。金錢是中性的,它只是交換物品的手段,同時它亦是力量,只要人們運用財富去從事對社會有貢獻的事,社會便會變得更美好。

崇尚金錢並非壞事,但卻千萬不可以過份沉溺於其中。作者認為我們不要吝嗇,但亦不要貪財。因為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一種提高人們生活素質的工具,而不是人生的唯一目的;一旦迷失在金錢中,人們只會變成為求賺錢而不擇手段的金錢奴隸。

“生錢”第一步是先存錢在全球每一個角落。然而,若要致富,我們便要有實際行動,單單改變對金錢的看法是不夠的。要致富,則必需要懂得“以錢生錢”。“以錢生錢”的第一步是先存錢,有了第一桶金,方可透過投資賺取更多的金錢。不少人即使有可觀的收入,然而他們卻無法富起來。這是因為他們只要有些餘錢,便會把它全花在享樂上,到最後仍然是一毛錢也不剩。
對這些人來說,存錢似乎甚艱難。作者提供的一個方法,就是先訂立一個目標及時間表,或許可以幫到他們。例如要在6個月內存夠3萬,把存款金額平均攤分,即每個月必須存5000,並把這5000當作是帳單般(如信用卡、水費、電費等一定要繳交的帳單)放入專門擺放帳單的抽屜裡,確保這筆款項可以和其他帳單一起付清
投資是致富唯一方法。

單靠存錢並不能致富,要讓有限的金錢得到無限的增值,正確的投資是唯一的方法。簡單來說,就是將錢投入預期能帶來增值(或報酬)的物品或行為上,以錢生錢。

不少人混淆了投資與消費,其實兩者的分別甚明顯;投資的目的不是為了帶來物質享受,而是追求價值,做到“錢→投資物品→更多的錢→再投資物品→更多更多的錢”;而消費則單純為個人帶來感官的享受,但只會造成惡性的投資循環,“錢→投資物品→減少的錢”。

投資致富5大法

1認清風險‧量力而為
投資前,讀者要先明白所面臨的風險因素;風險愈大,投資回報就愈高。但不論每個人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是高或低,都應該遵守“量力而為”的基本原則,千萬不可超越自己的能力範圍。

2分散風險‧理投資
投資應遵循風險分散原則,別把所有金錢孤注一擲地投放到單一項目上,縱使某致富項目預期有很高的回報,也不可存有賭博心態。

3. 當機立斷‧定止賺止蝕位
投資最忌追求不切實際的最高報酬;原本可獲利的投資,往往會因一味追求最高利潤而虧本收場。任何投資皆存有風險,故投資時應當機立斷,定下止賺及止蝕位,以免造成無法承受的虧損。

4. 商品投資眾多‧宜選熟悉產品
投資商品眾多,投資者應先考慮產品的特性及風險程度,並根據個人愛好及專長作選擇,切忌貿貿然下投資決定。

5. 賭博輸贏主要在於運氣,但投資非賭博,需要高度的專業知識。投資者應綜合不同專家的意見,去蕪存菁後,方作出最佳的投資決策。

作者指出婚姻對人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美滿的婚姻將會使生命變得更充實、更富足,但失敗的婚姻(離婚),將會打擊對人生造成沉重的打擊,無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個人的資產上。
婚姻時間與財富之間存在著非常強烈的正比關係,長久的婚姻會累積較多的財富,但中途離婚的人,其財富可能較少。這是因為在一個完整的家庭中,丈夫與妻子各有分工,雙方為維持家庭的經濟而努力,並較少在家庭消費上胡亂花錢。但對於離了婚的家庭,除了資產已被分開外,家庭的開銷亦會增加。因此,作者建議最好找到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心靈伴侶才考慮結婚。

但現今社會中,還存在著不少以“財富取向的女人和男人”,他們結婚的理由是因為其配備“富有”。

再度注資

美國聯儲局與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及瑞士銀行,再次聯手救市,合共向市場注資二千億美元,以進一步紓緩信貸緊縮的情況。聯儲局發表聲明解釋,金融市場流動資金壓力,近期再度上升,需要增加向市場注資,他們與其他國家央行,會向金融機構貸出二十八日期的資金。 聯儲局牽頭注資的消息公布後,紐約股市場外期指升逾二百點,重上萬二點水平,歐洲股市升幅擴大,倫敦、巴黎及法蘭克福股市,升約百分之二。

我相信今天港股都會有頗為明顯的升幅,不過之後股市的走向是怎樣,我相信要多幾天去解讀。但是,從這個消息中可以看到美國次按問題確實很嚴重,美國找來(逼使)其他央行來一起注資,以挽救股市及經濟。由於注資二千億美元是一個天文數字,我相信對美國金融市場來說,可以說是救命錢,應該可以暫時保命。

我今日會留意各個股份的升幅,可能會少量買入#165。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糖衣炸彈

美國的次按問題影響嚴重,全球股市從今年初也回落了不少,我一直都覺得美國人的包裝技巧非常厲害,能夠把問題貸款轉化為優質的債卷,再引來全球的銀行或者基金買入,繼而中伏。

美國的次按問題可以說是咎由自取,一些投資銀行看到了資產垃圾的潛在投資價值,於是就分幾個STEPS把資產垃圾進行加工,不斷把資產垃圾打散再重組,再附加一些複雜的掛勾條款,不斷把評級提高,再引其他投資者買入這些糖衣炸彈(CDO)。而一眾評級機構如MOODY等,又因為收到CDO發行商的巨大的款項,而胡亂把評級提高至AAA,這個行動更進一步拖累其他的保守性基金(20-30%的高回報),導致今次全球性的次按問題。雖然,資產垃圾的發行商需要為問題負上責任,但是其他受到損失的投資者也應該好好檢討,自己是不是太過無知或者單純呢?如果回報有最少20-30%,風險會低嗎?次級資產會值AAA評級嗎?

叔叔曾經說過:「投資者對數據一定要保持敏感,數據之中可能還有數據,一不留神,就會連碰到糖衣炸彈也不知道,因此面對不同的投資產品或者公司業績時,也一定要小心分析!請記得: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跌市中投資六大禁忌

一、不要盲目殺跌。在股市暴跌中不計成本的盲目斬倉,是不明智的。止蝕應該選擇目前淺套而且後市反彈上升空間不大的個別股進行,對於目前下跌過急的個別股,不妨等待其出現反彈行情再擇機會賣出。

二、不要急於挽回損失。在暴跌市中投資者往往被套嚴重,帳面損失巨大,有的投資者急於挽回損失,随意的增加操作頻率或投入更多資金。這種做法不仅是徒勞無功的,還會造成虧損程度的加重。在大勢較弱的情况下,投資者應該少操作或盡量不操作股票,静心等待大勢轉暖,趨勢明朗後再介入比轉安全可靠。

三、不要過於急噪。在暴跌市中,有些新股民中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甚至是破罐破摔的賭氣式操作。但是,不要忘記人無論怎麼生氣,過一段時間都可以平息下来。如果,資金出現巨額虧損,則很難弥補回来的。所以,投資者無論在甚麼情况下,都不能拿自己資金帳戶出氣。

四、不要過於恐慌。恐慌情緒是投資者在暴跌市中最常出現的情緒。在股市中,有升就有跌,有慢就有快,其實這是很自然的規律,只要股市始終存在,它就不會永遠跌下去,最終畢竟會有上升的時候。投資者應該趁股市低迷的時候,認真學習研究,和積极選股,及早做好迎接牛市的準備,以免行情轉好時又犯追升殺跌的老毛病。

五、不要過於後悔,後悔心理常常會使投資者陷入一種連續操作失誤的惡性循環中,所以投資者要盡快摆脱懊悔心理的枷鎖,才能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爭取在以後操作中不犯錯或少犯錯。

六、不要急於搶反彈。特别是在跌勢未盡的行情裡,搶反彈如同是"火中取栗",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火上身。在當前的市塲環境,不存在踏空的可能性,投資者千萬不要因為貪圖反彈的蠅頭小利,而冒被深套的風險

2008年3月9日星期日

Interesting Games

if you were FED Chairman...

http://www.frbsf.org/education/activities/chairman/index.html

市場波動 不要心急搏反弹

股市呈現弱勢,反弹之後又再大跌,總結五日成績,恆指跌了超過1,800點,國指則跌超過1,300點,形勢確實不太樂觀。

平保的股東大會,集資議案以超過9成的票數通過,雖然有不少小股東反對,但是都影響不了結果。現在議案通過後,要看看平保何時去中證監申請及錢的用途,不少人都話可能平保是受匯豐控制而集資,目的是去救匯豐的次按業務,我覺得可能性很低,因為中國政府不會讓外資亂來,中國政府都以維持企業的發展及中國經濟穩定為目標。

港股直通車的消息一手將港股炒起,現在港股直通車還未通,內地高官就話他們不喜歡叫【香港】直通車,我相信到真實通車的時候,氣氛可能都會無上年那麼好。

國泰去年的業績非常好,超過市場預期的上限,不過股價還是繼續下跌,因為市場都擔心他們今年的業務發展,油價確實會為他們帶來巨大壓力,因為油價已經由90元左右升到105元左右。新地的中期業績就一般,可能增長細了少少,所以股價都有壓力。

美國次按問題好像是一個無底洞,現在出現了金融機構被人追數而去清盤,就算之後繼續減息,對問題可能都沒什麼幫助。恆指跌破2月底位,現在要看一月底位21,710的支持如何,恆指處於250天線以下,對走勢都有壓力,我覺得投資者還是不要心急搏反弹,看清楚形勢再作打算。

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巴菲特:學投資很簡單 願意讀書就行

巴菲特是這樣概括他的日常工作:“我的工作是閱讀”。 可見巴菲特對閱讀是多麼重視。

巴菲特大量閱讀與上市公司業務與財務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在此基礎上才非常審慎地作出投資判斷。巴菲特以他研究GEICO保險公司為例解釋閱讀對于投資的重要性:“我閱讀了許多資料。我在圖書館待到最晚時間才離開。……我從BESTS(一家保險評級服務機構)開始閱讀了許多保險公司的資料,還閱讀了一些相關的書籍和公司年度報告。我一有機會就與保險業專家以及保險公司經理們進行溝通”。

當然巴菲特閱讀最多的是企業的財務報告。“我閱讀我所關注的公司年報,同時我也閱讀它的競爭對手的年報,這些是我最主要的閱讀材料”。

但巴菲特並不僅僅閱讀上市公司年報這些公開披露信息,他從年報中發現感興趣的公司後,會閱讀非常多的相關書籍和資料,並且進行調查研究,尋找年報後面隱藏的真相:“我看待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大部分是不公開的)的態度,與我看待冰山一樣(大部分隱藏在水面以下)。”

巴菲特這樣解釋他如何把閱讀和調研結合在一起的:“你可以選擇一些盡管你對其財務狀況並非十分了解但你對其產品非常熟悉的公司。然後找到這家公司的大量年報,以及最近5到10年間所有關于這家公司的文章,深入鑽研,讓你自己沉浸于其中。當你讀完這些材料之後,問問自己:我還有什麼地方不知道卻必須知道的東西?很多年前,我經常四處奔走,對這家公司的競爭對手、雇員等相關方面進行訪談。……我一直不停地打聽詢問有關情況。這是一個調查的過程,就像一個新聞記者採訪那樣。最後你想寫出一個故事。一些公司故事容易寫出來,但一些公司的故事很難寫出來,我們在投資中尋找的是那些故事容易寫出來的公司。”

在1999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查理‧芒格說:“我認為我和巴菲特從一些非常優秀的財經書籍和雜志中學習到的東西比其他渠道要多得多。我認為,沒有大量的廣泛閱讀,你根本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投資者”。

可見,巴菲特的投資成功秘訣是大量閱讀加調查研究。大量閱讀是掌握大量相關信息,調查研究是實事求是,而大量閱讀是基礎和前提。

你想學習巴菲特,首先問問自己,你經常讀書嗎?

下面向您介紹一下巴菲特推薦閱讀的十大書籍。

有許多讀者來信問應該閱讀什麼投資著作?我經常以巴菲特本人的話來回答:

“要想成功地進行投資,你不需要懂得什麼Beta值、有效市場、現代投資組合理論、期權定價或是新興市場。事實上大家最好對這些東西一無所知。當然我的這種看法與大多數商學院的主流觀點有著根本的不同,這些商學院的金融課程主要就是那些東西。我們認為,學習投資的學生們只需要接受兩門課程的良好教育就足夠了,一門是如何評估企業的價值,另一門是如何思考市場價格。”

“由于價值非常簡單,所以沒有教授願意教授它。如果你已經取得博士學位,而且用很多年學習運用數學模型進行複雜的計算,然後你再來學習價值投資,這就好像一個基督徒去神學院學習,卻發現只要懂得十誡就足夠了。”

巴菲特對商學院的教育體系提出了尖銳批評:“商學院非常重視複雜的模式,卻忽視了簡單的模式,但是,簡單的模式卻往往更有效”。巴菲特甚至認為成功的投資並不需要高等數學知識,“如果高等數學是必需的,我就得回去送報紙了,我從來沒發現在投資中高等數學有什麼作用”。“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火箭專家。投資並非一個智商為160的人就能擊敗智商為130的人的游戲”。

  正如巴菲特所說,學習投資很簡單,只要願意讀書就行了。

  當然巴菲特閱讀的不僅僅是格雷厄姆一個人的著作“如果我只學習格雷厄姆一個人的思想,就不會像今天這麼富有。”

  那麼巴菲特推薦投資者閱讀的書籍有哪些呢?

  給大家列一份巴菲特推薦閱讀的書籍作為新年禮物吧。

  1、《証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的經典名著,專業投資者必讀之書,巴菲特認為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閱讀此書十遍以上。

  2、《聰明的投資者》(格雷厄姆著)。格雷厄姆專門為業余投資者所著,巴菲特稱之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投資著作”。

  3、《怎樣選擇成長股》(費舍爾著)。巴菲特稱自己的投資策略是“85%的格雷厄姆和15%的費舍爾”。他說:“運用費舍爾的技巧,可以了解這一行……有助于做出一個聰明的投資決定”。

  4、《巴菲特致股東的信:股份公司教程》。本書搜集整理了20多年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中的精華段落,巴菲特認為此書是整理其投資哲學的一流工作。

  5、《傑克‧韋爾奇自傳》(傑克‧韋爾奇著)世界第一CEO自傳。本書英文版2001年9月11日出版,立即在Amazon銷售排行榜上名列第5。這本書稿酬高達700萬美元,被全球翹首以待的經理人奉為“CEO的聖經”。韋爾奇是管理界中的“老虎”伍茲,在本書中首次透露管理秘訣:在短短20年間如何將通用電氣從世界第十位提升到第二位,市場資本增長30多倍,達到4500億美元,以及他的成長歲月、成功經歷和經營理念。這本自傳是他退休前的最後一個大動作。巴菲特是這樣推薦這本書的:“傑克是管理界的老虎伍茲,所有CEO都想效仿他。他們雖然趕不上他,但是如果仔細聆聽他所說的話,就能更接近他一些。”

  6、《贏》(傑克‧韋爾奇著)。巴菲特的話“有了《贏》,再也不需要其他管理著作了”,這種說法雖然顯得誇張,但是也証明了本書的分量。《贏》這類書籍,包括下面要介紹的《女總裁告訴你》,《影響力》都是以觀點結合實例的方法敘述,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掌握其中的技巧,那麼你只需要抄寫下書中所有粗體標題,因為那些都是作者對各種事例的總結,所以厚厚的一本書,也不過是圍繞這些內容展開。但如果你認為這便是本書精華,那麼你就錯了,書中那些真實的實例以及作者的人生經驗才是這類圖書的賣點。技巧誰都可以掌握,但是經歷卻人人不同,如果你願意花時間閱讀書中的每一個例子,相信你會得到更多寶貴的東西。

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十 種 財 務 比 率

1. 速 動 比 率 (Quick Ratio)
( 流 動 資 產 — 存 貸 ) ÷ 流 動 負 債
投 資 者 可 從 這 個 比 率 衡 量 公 司 是 否 有 償 還 短 期 債 項 的 能 力 。 一 家 公 司 的 速 動 比 率 要 達 至 一 , 才 稱 得 上 合 乎 標 準 , 如 果 比 率 低 於 一 , 表 示 公 司 缺 乏 償 還 短 期 債 務 的 能 力 , 資 金 容 易 短 缺 , 有 機 會 遇 上 財 務 困 難 。

2. 存 貸 周 轉 率 (Inventory Turnover)
銷 貸 成 本 ÷ 平 均 存 貸 量
存 貨 周 轉 率 用 作 衡 量 一 家 公 司 的 存 貨 流 轉 速 度 有 多 快 , 存 貨 流 轉 速 度 愈 快 , 代 表 公 司 資 金 回 籠 愈 容 易 , 資 金 周 轉 亦 不 成 問 題 , 所 以 存 貨 周 轉 率 愈 高 愈 好 。

3. 成 本 對 收 入 比 率 (Cost-to-income Ratio)
營 運 成 本 ÷ 營 運 收 入
投 資 者 平 時 較 少 接 觸 到 這 個 比 率 , 但 卻 具 參 考 價 值 , 尤 其 用 作 評 估 銀 行 的 表 現 。 因 為 這 個 比 率 可 反 映 出 公 司 能 否 有 效 運 用 公 司 資 源 , 並 且 顯 示 出 公 司 的 管 理 和 控 制 成 本 能 力 , 例 如 公 司 要 支 出 多 少 , 才 能 賺 取 一 元 的 收 入 。

4. 資 產 回 報 率 (Return on Asset, ROA)
純 利 ÷ 總 資 產
透 過 資 產 回 報 率 , 投 資 者 可 得 知 公 司 有 否 善 用 資 源 和 充 分 利 用 資 金 , 為 公 司 帶 來 最 高 利 潤 。 資 產 回 報 率 愈 高 , 代 表 公 司 愈 能 善 用 公 司 資 源 。

5. 股 東 資 金 回 報 率 (Return on Equity, ROE)
純 利 ÷ 股 東 資 金
股 東 資 金 回 報 率 反 映 公 司 是 否 有 效 運 用 股 東 資 金 , 為 公 司 帶 來 最 大 的 效 益 。 股 東 資 金 回 報 率 也 是 愈 高 愈 好 , 回 報 率 愈 高 , 即 是 代 表 創 造 能 力 愈 強 。

6. 貝 里 比 率 (Berry Ratio)
邊 際 毛 利 ÷ 營 運 開 支
這 比 率 能 夠 量 度 公 司 的 利 潤 , 看 清 公 司 的 收 支 是 否 平 衡 。 如 果 比 率 大 於 一 , 這 表 示 在 扣 除 日 常 開 支 後 , 公 司 仍 會 有 利 潤 的 出 現 ; 若 比 率 小 於 一 , 這 表 示 公 司 的 開 支 太 大 , 入 不 敷 支 。

7. 淨 邊 際 利 潤 率 (Berry Ratio)
純 利 ÷ 總 營 業 額 x 100%
從 淨 邊 際 利 潤 可 看 到 一 家 公 司 賺 取 利 潤 的 能 力 。 淨 邊 際 利 潤 愈 高 , 表 示 公 司 賺 取 利 潤 的 能 力 愈 強 。 不 過 , 投 資 者 參 考 數 據 時 , 不 要 只 是 單 憑 數 字 大 小 而 定 , 應 該 與 公 司 去 年 的 舊 數 據 作 比 較 。

8. 派 息 比 率 (Dividend Payout Ratio)
每 股 派 息 ÷ 每 股 盈 利 x 100%
雖 然 派 息 比 率 亦 是 公 司 盈 利 狀 況 的 指 標 , 但 比 率 不 宜 過 高 , 亦 不 宜 過 低 , 因 為 當 公 司 派 股 息 時 , 可 用 作 發 展 的 資 金 亦 少 了 , 因 此 一 般 的 公 司 為 保 留 資 金 , 都 會 採 取 低 息 政 策 。

9. 債 務 比 率 (Debt-to-equity Ratio)
總 負 債 ÷ 股 東 資 金
要 認 定 公 司 的 財 務 狀 況 , 只 計 算 它 的 資 金 周 轉 和 賺 錢 能 力 是 不 足 夠 的 , 還 要 計 算 它 的 債 務 情 況 , 以 免 錯 誤 投 資 在 一 家 長 期 欠 債 的 公 司 。 債 務 比 率 愈 低 , 代 表 公 司 的 債 項 愈 少 。 投 資 者 要 留 意 , 負 債 多 的 公 司 , 風 險 亦 相 對 增 加 , 隨 時 會 有 結 業 的 危 機 。

10. 資 產 負 債 比 率 (Gearing-to-asset Ratio)
總 負 債 ÷ 總 資 產
負 債 比 率 用 作 計 算 整 家 公 司 的 債 項 。 一 家 公 司 的 負 債 愈 多 , 不 但 加 重 公 司 負 擔 ( 如 利 息 支 出 ) , 風 險 也 較 高 ; 因 此 負 債 比 率 過 高 , 這 表 示 公 司 有 借 貸 過 度 的 情 況 出 現 , 公 司 亦 較 容 易 面 對 財 務 困 難 。

2008年3月6日星期四

羅傑斯本周大買台股

台灣322總統大選後,兩岸政策可望更加開放,三通機會大增,台股長多行情看俏,商品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昨天在新加坡演說時,透露已悄悄布局台股。他說:「本周已買進更多台灣股票,因為買台股就是投資中國最佳管道。」


提前卡位
儘管羅傑斯未透露買進標的,但就羅傑斯表示將持續增加中國股市投資比重推估,包括水資源、電力與觀光都屬於投資範圍。
羅傑斯曾表示,不論台灣與中國未來關係如何變化,中國是投資核心,不過台灣若能進一步開放與中國三通直航政策,台股爆發潛力相當大。羅傑斯則是相當看空美國金融股,他說:「目前已放空花旗集團(Citigroup)、房貸機構Fannie Mae股票,預估美國銀行會走跌。」


三通開放台股直飆
羅傑斯也不改看空美元立場,他表示將持續增持人民幣、日圓和瑞士法郎,人民幣對美元匯價升值空間很大。
康和期經總經理吳啟銘指出,羅傑斯看好台股具錦上添花效果,由於這波台股反彈力道仍靠熱錢湧入,且任何行情一開始絕對沒有基本面,都是靠資金堆升,因此選後市場環境必須如外界預期般開放,經濟面主升段才會漲得凶。


法人:壓回即可買
他認為,目前盤面強勢族群仍以資產、觀光等內需股及兩岸三通族群為主,預期選前主流地位不變,不過,因為台股在年線8569點以上的反壓不輕,且選前1周市場觀望氣氛會較濃厚,吳啟銘建議,如果選前震盪壓回,將是不錯布局點。
目前市場普遍認為資產、營建、觀光、金融、航空及中國收成股都是主要受惠族群,不過像台肥(1722)、裕隆(2201)、華固(2548)、國賓(2704)、晶華(2707)及遠百(2903)等今年來漲幅都超過5成,選前不宜追高,可採取低接方式卡位選後的兩岸三通行情。
台灣工銀證券總經理許瑞茂則指出,台股此波漲幅還只是反彈行情,並非回升波,預期真正的回升行情,必須等總統大選過後;選後台商資金將陸續回流,對營建、資產股將直接受惠。


外資動能尚未發動
外資昨天再買超45億餘元,今年來買超近632億元。外資交易室主管認為,外資每天平均僅買超數十億元不等,而這次漲勢最凌厲的股票,均是營建、資產等外資機構不熟的股票為主,因此研判是內資對選後行情先布局的卡位動作。
這位外資主管說,目前多數外資認為,等選後再買也來得及,預料總統選舉結果如符合預期,「主力部隊」外資,在選後將正式登場。

深刻的一個故事

記得爸爸年前跟我說過一個故事,讓我有了深刻的體會。

「美國有一個富翁,他的錢多得用幾輩子也用不完,但是他患上了絕症,他害怕自己的成功法則會隨著他的死亡而失傳,所以就在死前籌備一個比賽。比賽的獎金是一百萬美元,題目就是要想出人為甚麼能成為富人。很多參加者都寫出要努力、要有好的人緣等等...最後,得到獎金的是一個13歲的孩子,她的答案是要有成為富人的野心。因為她的姊姊曾經對她說野心是世界上最恐怖的東西,它可以助你得到任何東西,所以她就學會了野心這個詞語。」

野心,確實是能幫助人去達到目標;無論我們做任何事都好,我們都應該要有強烈的信念,這樣才能發揮巨大的潛能,獲得成功。不過,爸爸指出「野心」是指做事的決心,而不是任何害人或者會傷害到人的想法,千萬不能為錢而不擇手段。

這一段話,就像種籽一樣,在我心底裡發芽...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畢菲特指美國已陷衰退

Chinese Version

美國著名投資者畢菲特認為,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雖然數字上仍未符合衰退的定義,即是經濟出現連續兩季負增長,但他已經見到屬下的零售店舖,業務全面顯著放緩。七十七歲的畢菲特又說,目前經濟情況,仍未惡化至73,74年的狀況,但聯儲局面對一個難以平衡的局面,就是要嘗試在刺激經濟的同時,避免觸發通脹。
雖然標普五百指數,由去年十月中到而家,已經回落一成六,但有股神之稱的畢菲特仍然認為,股價未算便宜,他又指定息工具市場,可能會發掘到更多投資機會。

English Version

Buffett says U.S. in recession, stocks not cheap
Billionaire investor sees slowdown in consumer spending
The Associated Press

updated 8:31 a.m. PT, Mon., March. 3, 2008
NEW YORK - Billionaire Warren Buffett said Monday that the U.S. economy is
essentially in a recession even if it hasn’t met the technical definition
of one yet.

Buffett said in an interview with cable network CNBC the reports he gets
from the retail businesses his holding company owns show a significant
slowdown in purchases.

The chairman and CEO of Omaha-based Berkshire Hathaway Inc. said millions of
people have also lost equity in their homes because home prices have
dropped.

“I would say, by any commonsense definition, we are in a recession,”
Buffett said on CNBC.

But Buffett said it’s not clear how far the recession will go because tha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technical definition of a recession most economists use is two
consecutive quarters of negative growth in the nation’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On Thursday, the Commerce Department reported that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creased at a low 0.6 percent pace in the quarter that ended Dec.
31.

In the July-September quarter, the economy grew at a brisk 4.9 percent.

Gross domestic product measures the value of al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s the best barometer of the country’s economic
health.

A survey released last week by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usiness
Economics showed that 45 percent of economists are predicting a recession in
2008.

But Buffett said the U.S. economy will be fine in the long run.

“Over time, my children are going to live better than I do, although they
don’t believe it,” Buffett said.

Buffett’s appearance on television came on the heels of his annual letter
to shareholders, which he released Friday along with Berkshire’s 2007
financial report.

In the letter, Buffett predicted that the insurance industry will see lower
underwriting profit margins in 2008 because premium prices are down, and the
industry’s luck will certainly change.

“It’s a certainty that insurance-industry profit margins, including ours,
will fall significantly in 2008,” he said. “Prices are down, and exposures
inexorably rise. Even if the U.S. has its third consecutive
catastrophe-light year, industry profit margins will probably shrink by 4
percentage points or so.

“If the winds roar or the earth trembles, results could be far worse.”

Buffett said Berkshire’s insurance group, which includes GEICO, reinsurance
giant General Re and several other firms, generated $2.2 billion net income
from insurance underwriting in 2007. That’s down from the previous year
when it posted a $2.5 billion underwriting profit.

When Berkshire’s shareholders aren’t worrying about insurance profits,
they’re likely fretting about who will run Berkshire after Buffett is gone.
The 77-year-old Buffett offered a few new clues in his annual letter and
during the CNBC interview.

To replace Buffett, Berkshire plans to split his job into three parts —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and chairman.

Buffett wrote in his letter that over the past year he identified four
investment managers outside Berkshire who could take over managing the
company’s $75 billion stock portfolio and investing its $44.3 billion cash.

Buffett said on CNBC that none of the four CIO candidates is a woman and
that very few women applied for the job.

Buffett has previously said that Berkshire’s board had three outstanding
internal candidates for chief executive. And Buffett’s son, Howard, who
already serves on Berkshire’s board, will become chairman after Warren
Buffett’s death.

Buffett also said on CNBC:

That he doesn’t agree on everything with his favorite presidential
candidates, Democrats Hillary Clinton and Barack Obama, and he wouldn’t
want either one to succeed him as Berkshire’s chief capital allocater. “I
would certainly appoint either one of them to run a business, but running a
business is a little different than my job.”
On why the U.S. trade deficit is a long-term problem. “Over time, it’s
like eating an extra 100 calories at every meal. You don’t sit down at the
table and get up and everybody says ’My God, you’re fat.’ But if you keep
doing it over time, pretty soon they’ll say, ’My God, he’s gotten fat.”’

On stock bargains now: “Certainly, I find more things to look at now than I
did six months or a year ago. But I would say it’s changed more
dramatically in the fixed-income market than it has in the equity market.”
On the cause of the credit crisis: “The mistake was in lending unwisely.
There were a lot of dumb lending practices.”

Berkshire owns more than 60 subsidiaries including insurance, clothing,
furniture, natural gas, corporate jet and candy companies. Berkshire also
has major investments in such companies as Coca-Cola Co. and Wells Fargo &
Co.

c 2008 The Associated Press. All rights reserved. This material may not be
published, broadcast, rewritten or redistributed.
URL: http://www.msnbc.msn.com/id/23445729/

後記:

美國進入衰退應該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等待的只是經濟數據進一步的確認,股神已經為我們點出這點,但是全球經濟會遇到多少麻煩呢?

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國現在步向世界強國的道路,但是問題還有很多,最近推出的勞動法已經讓很多廠商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宏調等等經濟方案也不是簡單的一件事,今年的投資環境確實是需要投資者小心,不過,任何股市都一定存在波幅,今年行動一定不可以急,要謀定而後動。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暫時忍手

匯豐業績確實不錯,不過,我還是擔心美國業務的影響,我深信美國業務需要一段長時間才能好轉,未來而言,次按還是一個無底潭,我希望匯豐能在次按問題好轉少少時,立刻除掉這個大炸彈。我現在持有少量的匯豐,我選擇以股代息,因為我想長線投資這隻股票,分享未來發展的成果。

恆指的走勢卻是不讓人樂觀,而美股的表現確實也強差人意,已經站在250天線樓下有一段頗長得時間;現在恆指下破旗形,如果單從技術分析,後市應該會回落至19,800點左右,那時候可能才會有一個明顯的反彈。

市況波動,我會暫時忍手,寧願買貴一點,也不願把彈藥虛發,我記得巴菲特曾經說過:「子彈應該是應該留下來打大象,而不是缺乏耐性地亂打林中的小動物,這樣才會成功」。

2008年3月2日星期日

成交主宰港股走勢

上星期財爺派糖,外圍走勢配合,不過隨著美國企業公佈業績及經濟數據,尾市走勢壓力頗大,總結恆指全週升了1000點左右,國指升600點左右,不過成交還未上千億,上升動力還是麻麻。

現在中鐵建招股反應熱烈,MARGIN一早就借爆,本來以為中鐵可能有機會炒上(影子股),所以留意左一段時間,不過發覺它走勢麻麻,所以之後再做打算。

下星期匯豐及恒生公佈業績,成為市場焦點,恆生今年75周年,可能會有特別股息,所以股價走勢不錯,突破了50天及100天線。而匯豐,大家都預期它可能會繼續增加派息,以現價計算,應該有6%,不過都要留意大戶怎樣演易匯豐業績。

下星期還有平保召開股東大會,不知道最後集資機會會不會有變。現在港股還是反覆,維持上落市格局;另一方面,A股好像穩定了一些,可能是兩會召開的關係,都要留意之後的發展,再做打算。最後,留意成交,成交會是未來走勢的啟示。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美聯儲降息之路還能走多遠

疲弱的經濟數據使得美國經濟前景依舊迷霧重重。爲了避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從去年9月以來,美聯儲已經5次降息,降息幅度累計225個基點。而在1月的短短8天之內,美聯儲的降息幅度甚至高達125個基點。是什麽原因促使美聯儲在貨幣政策取向上逐步變化?美聯儲的大舉降息是否已經初現成效?伴隨美國經濟走軟和通脹攀高,美聯儲在降息之路上還能走多遠?日前,新華財經旗下Market News International(國際市場新聞)資深美聯儲觀察家史蒂夫•貝克納(SteveBeckner)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從小心翼翼到激進降息

  自2007年8月開始,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市場出現波動。這場波動起源次貸,然後逐步波及到信用市場,甚至是一些金融領域中的脆弱環節,比如債券保險公司。史蒂夫•貝克納對記者表示,在金融市場逐漸惡化的過程中,美聯儲的反應也是漸進的,從最初的小心翼翼,發展爲日益升級的警告,最後轉變爲激進的降息措施。

  最初,由于信用利差放寬以及銀行間資金拆借市場趨緊,美聯儲曾聯手其他央行一起給市場提供額外的流動性。隨後,美聯儲將貼現率下調50個基點。史蒂夫•貝克納認爲,這些政策一開始只是實驗性的,因爲美聯儲仍然希望能够通過提供多餘流動性的方式,來解决信貸市場的難題,避免美國經濟遭受重創。

  但這些政策幷沒能帶來多大幫助。在9月進行50個基點的首次降息之後,美聯儲在10月再度降息25個基點至4.5%。這更像是中立者采取的行動,史蒂夫•貝克納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評論表示,盡管美聯儲當時以爲已經采取了足够的措施,但事實却幷非如此,這場危機很明顯已經動搖了市場信心,幷且造成經濟出現下滑。

  接下來,在12月美聯儲降息25個基點。但在今年1月,美聯儲却在短短8天之內降息125個基點。至少從下調比例上看,這種降息幅度當屬空前。雖然1982年7月至8月間,美聯儲共降息247個基點,但當時是從更高的水平12.59%往下調,即聯邦基金率下降了19.6%。而在今年1月的8天當中聯邦基金率下降了29.4%。“這是我印象中最爲激進的放松貨幣政策之舉。”史蒂夫•貝克納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評論說,這是因爲美聯儲終于得出結論,認爲其貨幣政策已經落後于經濟周期,必須要采取補救或者彌補性的追加措施。不僅如此,美聯儲還在1月的會後聲明中明確了放松貨幣政策的傾向。

  通脹和匯率之憂暫擱一邊

  史蒂夫•貝克納對記者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爲,截至目前,無論美國利率水平如何,很清楚的一點是,美聯儲已經將對通脹和美元匯率的擔憂都放到了一邊,而把貨幣政策目標優先放在避免經濟衰退的問題上。“美聯儲已經將貨幣政策的决策模式轉爲了‘完全的預放寬模式’,這種轉變很明顯而且非常堅决。3%的聯邦基金利率是2005年5月3日以來的最低點,下調的空間還非常大。”

 據史蒂夫•貝克納介紹,在美聯儲內部有一個普遍秉承的理念,這就是美聯儲是維持價格穩定的“保障”,這也是美聯儲多年來好不容易才贏得的一種“信賴”,這種信賴賦予美聯儲在采取反經濟周期政策行動時的靈活性。

  事實上,美聯儲覺得他們有責任盡力去達成其“雙重任務”的目標,即使這幷非他們的義務,但失敗其實還是會有損于他們的信用或這種“信賴”。具體而言,與此種理念緊密相連的是通貨膨脹加速和經濟增長疲軟的風險,盡管存在于不同的時期,但同樣很重要。目前來看,美聯儲眼中的通脹加速是一個更爲長期的擔憂,美聯儲有時間和空間進行界定和反應;但經濟增長的疲軟則是更爲近期的威脅,正如多名官員所警告的———這將損害“公衆財富”。

  利率是否正在向1%回歸

  在1月的會後聲明中,美聯儲表示:“今天的政策舉措,連同之前所采取的措施,應該可以幫助推動一定時期內的適度經濟增長,幷减輕經濟活動所面臨的風險。”然而,聲明很快補充道:“但是,經濟增長的下行風險依然存在。委員會將繼續評估金融市場和其他動向對經濟前景的影響,幷會在需要時采取及時的措施來應對這些風險。”

  有專家將其解讀爲這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一種回歸。不少分析人士甚至猜測,或許,美聯儲已經開始掉頭向1%前進。畢竟在2003年至2004年間,美聯儲曾在1%的利率水平上“停留”了一年。這種情况還會重演嗎?

  對于這個問題,史蒂夫•貝克納的看法是,决定美聯儲下一步利率走向的因素,包括美國經濟走勢和金融市場狀况,以及經濟數據與美聯儲之前的預期差异。

  “截至目前,我們還沒有看到2008年第一季度有明顯的回暖迹象。”史蒂夫•貝克納表示,1月份的就業數據令人擔憂,而另一個經濟疲軟的信號是,美國工作總時數下降。此外,平均時薪增長率也下降了一半,至0.2%。

  史蒂夫•貝克納認爲,就業下滑可能會引起收入下降和消費增長疲軟。就算1680億美元的財政刺激資金能迅速到位,估計也來不及拉動消費。另外,在疲軟美元的幫助下,出口可能會拉動美國經濟增長。但美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不可能像中國或日本一樣。此外,如果美國經濟衰退影響到全球經濟增長,那麽美國出口也一樣會疲軟。

  “不過,從我研究美國經濟三十多年的經驗來看”,史蒂夫•貝克納表示,“如果說我學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永遠不要低估美國經濟的恢複能力”。史蒂夫•貝克納認爲,美聯儲和它的政策决不是蒼白無力的。降息一定會有其作用,它最終會重新刺激那些對利率敏感的消費,特別是購房。“如果你不相信的話,可以回憶一下上一次美國房地産高漲時期,它恰恰發生在美聯儲大幅降息之後。或早或晚,在某一個時點上,美國經濟最終肯定會複蘇幷重新引領市場發展,金融市場也會恢複穩定。所以在某個時點上,美聯儲會停止放寬貨幣政策幷考慮反向操作。”他如是說。

來源:金融時報 作者:莫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