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8日星期二

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

年輕的你,想要在人生中擁有多少財富呢?“理財一定要先有目標”中國商業銀行南京分行的投資顧問陳吟說。

有了目標後,才有理財動力。你的理財目標是什麼?一棟房子、一輛車子,還是100萬呢?100萬不算多,萬丈高樓平地起,過來人常說人生中第一個100萬比200萬還要難存。第一個100萬,將是通往未來的財富基石。

年輕時代正處事業發展時期,許多人薪水不少卻總是存不下來,問題都出在無法節制慾望,且未養成儲蓄的習慣。

陳吟認為:“存錢第一,再談投資”。要如何才能存到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呢? 美國市場上正暢銷一本名為《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的新書,該書作者查理斯·卡爾森通過對美國170名百萬富翁進行系統地訪問、調查,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了要想成為擁有七位數身價的
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沒錢投資怎麼辦?卡爾森建議投資者強迫自己立即將收入的10-25%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怎麼辦?那就立即減少看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價太高怎麼辦?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

第二步,制訂目標。這個目標既可以是為小孩準備好大學學費、買新房子或是50歲以前攢足退休費。總之,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定個目標,全力去完成。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上。美國人認為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才是建立財富的開始。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年均報酬率是11%、政府公債則略高於5%。

第四步,不要眼高手低。百萬富翁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多少,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的財富超越美國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因為他們平常只想到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

第六步,買了股票要長期持有。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買股票至少要持有五年以上。股票頻繁買進賣出,不僅冒險,還得付交易費、券商傭金等。這樣交易越多反而不會使你致富,只會令交易商致富。

第七步,把稅務局當作投資夥伴。厭惡稅務局的思想並不可取,只有把它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並隨時注意新的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規定進行正當的投資理財,使稅務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的做法。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險。百萬富翁大多都能量入而出,買現成的西裝,開普通福特車,在平價商場購物,他們通常都不愛頻繁換工作,不生一大堆孩子,不搬家,生活沒有太多意外———穩定性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年輕的你,現在就設定一個理財目標,有了自己心之所向的目標後,當面對開源節流時所需的堅持,將會變得容易許多。

2007年8月26日星期日

港股新高 可望看到

內地周中突然加息,不過港股並沒有受到影響,原因是有了內地資金自由行的好消息;加上美國次按問題好像情況好轉,這些都對股市有重大幫助。

不過,中行(3988)就比較慘,原本借著內地資金自由行的好消息炒上$4.23,最後受到業績公佈的影響,週五最低跌到$3.76,波幅都算驚人。

內地資金自由行是沒有QUOTA,所以都值得人們對它有期望,我相信只要各國央行都幫手注資的話,次按問題應該可以受到控制,我對後市還是看好的。

2007年8月24日星期五

孫子兵法投資之道 (From Mr. Forever)

《計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投資領域,稍有差錯,損失就難以彌補,因而也是一個“死生之地”,要認真研究它的“存亡之道”。 投資者要懂得從事這項活動的風險,賺大錢的機遇與傾家蕩產的風險同存,因而總是小心翼翼,謹慎操作,選擇優質股票。買錯股票比選錯時機在大牛市中用高價買入優質股票更危險。《

火攻篇》“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非利不動,非得不用。"

投資一定要經過周密考慮,認准有利才付諸行動;如果發現形勢不妙,無利可圖,就應當立即停止。無利可得,決不行動;沒有勝算,決不投資。 當心宜的股票溢價太高, 就要耐心等待時機, 總有一日會調整的, 再大手入買。

《謀攻篇》“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地形篇》又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

投資一家公司如果除了能夠透澈的瞭解所投資的公司外,連競爭對手的公司都能摸的一清二楚,那麼投資一百次也不會陷入重大危機與損失;如果只對自己所投資的公司有深入的瞭解,但對於所投資公司的競爭對手毫無所悉,那麼投資只能有一半的成功機會。如果不清楚所投資公司的競爭對手外,連自己投資的公司都完全不瞭解,那麼恐怕對於每次的投資都將面臨重大的損失。

《計篇》“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多算勝,少算不勝。"

投資活動時,也必須“未戰而廟算”,把各方面的情況都計算清楚,再作出妥善的決策,方能保證成功,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購買股票前,要先對各股票發行公司的經營實績和盈利情況、各種股票的行情漲落和發展趨勢、銀行利率的高低和國家政策的走向、股市的冷熱和股民的動態作一番細緻的“廟算”。倘若盈利的條件充分,就選擇股票果斷投資;倘若時機還不成熟,盈利的把握不大或無盈利的可能,就按兵不動。投資股票“未戰而廟算”應當沉著冷靜,儘量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切忌不加思索,盲目行動。

《勢篇》“能擇人而任勢”善於投資作戰的人,一是“能擇人”;二是能“任勢”. “擇人”首先要選擇將帥。《計篇》中論述,將帥應當具有“智、信、仁、勇、嚴”五種優秀品質。《謀攻篇》“夫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管理層對公司影響很大, 優質的將帥可以將公司起死回生, 步向強者愈強,大者恒大。 股票自然愈升愈有。 如果加上投資做到順勢而行,更加可以獲取極高的回報, 兩者結合已經是投資的最高境界了。

《形篇》“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投資首先不是追求高回報, 而是防止損失。在資本細小時,更加要小心經營,慢慢將本金擴大。投資經營良好,強大實力的藍籌公司,比買剛在起步而資源有限的公司要安全。 高風險高回報在股市之中并不正確。另外毛澤東的游擊兵法著名的"敵進我退,敵退我追"也適用於股市之中, 當股市狂升時, 可以適當減磅, 在股市大跌時可以出擊入貨.

謝國忠:全球流動性泡沫2008年爆裂

上海證券報謝國忠預言,下一次金融危機最有可能會在華爾街爆發,特別是金融衍生品泡沫可能破滅。

海通證券:謝國忠認為,與房地產業、新興市場和息差交易相比,巨幅增長的債券衍生品才是今天流動性泡沫問題的核心,這一市場的總和已經相當於世界GDP的7倍。借貸成本因此被人為降低,借貸需求也由此膨脹,成為今天流動性問題的關鍵。如果這一泡沫破滅,融資成本將大幅上升,從而觸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我們認為,如果美國經濟在2008年因資金價格上漲而陷入衰退,這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大宗商品市場的牛市會為此終結,石油的牛市將隨著美國的衰退而結束,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和不動產在2008年也將面臨深幅調整。

謝國忠文:下一次金融危機《財經》雜誌
正在破滅中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泡沫,暗示著目前的全球流動性泡沫很可能會在2008年終結,並以華爾街衍生品市場的崩潰為開端。

亞洲金融危機十周年之際,全世界媒體都把目光投向亞洲,在此找尋下一次危機的線索。他們將無功而返,因為下一次金融危機最有可能會在華爾街爆發,特別是金融衍生品泡沫可能破滅。

與房地產業、新興市場和息差交易相比,巨幅增長的債券衍生品(debt derivative products)才是今天流動性泡沫問題的核心。這一市場的總和已經相當於世界GDP的7倍。借貸成本因此被人為降低,借貸需求也由此膨脹,成為今天流動性問題的關鍵。

如果這一泡沫破滅,融資成本將大幅上升,從而觸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如果全球通貨膨脹加速,將迫使各國央行以更快的速度升息。當銀根緊縮達到某個臨界點時,流動性不足就會成為泡沫破裂的導火索。

正在破滅中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泡沫,暗示著目前的全球流動性泡沫很可能會在2008年終結,並以華爾街衍生品市場的崩潰為開端。衍生品繁榮濫觴流動性一詞已成為這個時代的流行語。對它的一個通俗理解是,有無數金錢正排著大隊湧入金融市場。

在華爾街,衡量流動性的指標就是短期內金融機構所能使用的貨幣。金融機構手中有多少錢可用來投資呢?這要看兩方面因素:第一,最終投資者的投入(主要是家庭儲蓄);第二,信用條件(借貸資金的難易程度)。第一個因素表現為上升的儲蓄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就用「儲蓄過剩」來解釋過去數年中債券市場的低收益率。

但是,儲蓄過剩一說並不被廣泛認可,特別是在學術界。IMF的資料似乎表明,過去五年中全球儲蓄率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當然,全球的儲蓄率很難判斷。我的感覺是,在造成流行性氾濫方面,資金成本的下降比儲蓄上升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

跨國公司手中握有大把的現金,但它們把生產轉移到了中國這樣的低成本國家,產業外移減少了對資本的需求,造成它們的投資比過去少。部分而言,這比儲蓄過剩更能解釋全球流動性氾濫的現象。信用條件的變化可能比儲蓄率的波動更重要。

除了低收益率國債,本輪經濟週期中的信用價差(credit spread)也低得異乎尋常。國債是最安全的資產,因為政府有稅收作為履行債務的保證。由其他主體發行的債券,則根據不能履行債務的風險大小被評為若干等級。

某一特定級別的債券和國債之間的利率差額被稱作信用價差。對於非政府發行的債券的最高級為AAA,最低為BBB。任何低於BBB級的債券都可以被稱做垃圾債。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垃圾債是不安全的。上世紀90年代,被穆迪評為AAA級的公司債收益率通常較美國國債高145個基點,最高為2002年10月時的327個基點。

2007年1月,這一差距已縮小到僅65個基點。信用價差的縮小在低評級債券上表現得更為明顯。這種風險溢價的縮小在相當程度上抵消了美聯儲升息帶來的緊縮效應。這也是PE(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可以在連續加息之後依然大發其財的原因所在。

過去一個月中,這種風險溢價水準迅速回升,因為投資者開始擔憂,由杠杆收購所驅動的公司債市場可能會面臨和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一樣的風險。本輪週期中,低得異乎尋常的信用價差主要是金融創新的結果。衍生品的發展使信用風險能夠在更大的範圍內被分散,這也慫恿了投資者去冒更大的風險。這本應是件好事,但絕大多數時候,風險分散都更接近於一種感覺而不是現實。很多衍生品的低流動性也導致它們被金融機構錯誤地定價,這些機構等於在故意誤導投資者,其背後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騙局。風險溢價(risk premium)是金融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投資者必須為包含了比國債更多風險的資產要求更高的回報。例如,如果BBB級債券成為壞賬的概率為每年1%,投資者就會要求BBB級債的收益率比國債高出超過1%。不過,如果一個投資者投資100家公司的債券,而這些公司不履行債務的可能性又是不相關的,根據大數定理,他每年將因壞賬遭受1%的損失。因此,他應該只對BBB級債要求高於國債1%的收益,這裡並不存在風險溢價。多元化的資產配置可能是經濟學中惟一的「免費午餐」。衍生品市場的繁榮,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金融市場資產多元化需求的驅動。持有公司債的投資者可以在不買賣其債券的情況下,利用衍生品對沖債券無法兌付的風險。關於不良債券的期權市場迅速膨脹,而整個債券衍生品市場理論上已達到400萬億美元的規模,相當於全球GDP的七倍,或全球所有債券價值的三倍。這相當於每張債券平均被重新買賣了三次。無論風險是在表面上還是在實際上被對沖了,這些衍生品都刺激了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需求,並在總體上降低了市場的風險溢價。

衍生品繁榮泡沫有幾個因素表明,今天衍生品市場的繁榮是一個泡沫:

1. 多數多元化配置都是不真實的。儘管公司間可能看似相互獨立,但來自不同行業的公司間的盈利依然可能是相關的。這和經濟週期有關。當經濟變得不景氣時,所有行業都會受到負面影響。對債券投資者而言,完全的風險多元化配置是不可能的。因此,風險溢價應當永遠存在。

2. 衍生品定價可能被扭曲。布萊克-斯科爾斯(Black-Scholes)公式是用來為期權定價的。過去五年中,期權市場的擴張變得無以復加,新品種層出不窮。通常,新出現的交易品種的可流動性並不高。這就違反了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有效的前提假設,即市場必須是可自由流通的、連貫的、隨機的。多數公司債和資產證券化(ABS)的規模都很小。這時候期權的定價可能僅取決於個人的臆測。投資銀行不遺餘力地向投資者推介衍生品,有時它們甚至為此設立基金,用別人的錢去買這些產品。投資銀行是這場衍生品泡沫中的「看得見的手」。更重要的一點是,金融欺騙可能也是推動此輪衍生品泡沫的部分因素。很多此類金融衍生品的買家都是小型對沖基金。因為這些產品流動性差,其價格在相當程度上是自我定價的。擁有這些產品的對沖基金可以人為操縱價格,並到投資人那裡去邀功,它們還為自己的「良好業績」給自己開出獎金支票。當然,這種價格泡沫也向其他領域擴張。很多對沖基金大量持有小公司的股票,隨意操縱它們的股價,就像中國股市裡的莊家一樣。PE也會抬高處於它們投資組合中的公司的價格。由於它們所持有的公司通常沒有上市,做高這些公司的價格甚至更容易。不過,它們面臨的問題是,在把投資套現之前,它們不能給自己發獎金。金融欺騙催生了對債券衍生品的需求。這也可能成為推動衍生品泡沫的原因。隨後,衍生品推動信貸需求,並導致全球信貸泡沫。這也播下了金融危機的種子。當持有債券衍生品的基金出現流動性問題時,它們從「業績良好」轉眼就變成「資不抵債」。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泡沫破裂可能殃及其他領域,甚至推倒整個信貸市場。目前,多數市場專家都在試圖穩定市場,宣傳次級抵押貸款僅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我認為事實恰恰相反。次級抵押貸款只是泡沫的冰山一角。這一泡沫起源于金融機構向投資者兜售那些天書般難懂的金融衍生產品,又不斷推高它們的價格。幾年前我就參加過一個會議,出席的人分別來自對沖基金和它們的投資者。其中一些基金專注於債券衍生品交易,聽眾對基金經理們所作的介紹一片茫然。他們離開時,就認為找到了一種容易賺錢的高技術手段。正是這種無知養虎成患。泡沫破裂鏈條衍生品的繁榮對保持資金的低成本至關重要,這又驅動了信貸需求。但流動性水準應當由央行決定。當利率低時,市場需求更多的貨幣,反之亦然。衍生品的繁榮在央行沒有行動的情況下,推低了利率水準,其效應與央行降息是一樣的。信用價差之低意味著利率至少被壓低了200個基點。資金價格不斷降低,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架空了央行的貨幣政策。不知不覺間,各國央行讓一個巨大的信貸泡沫控制了全球經濟。華爾街著名投行貝爾斯登最近將旗下的兩隻對沖基金清盤。這兩檔基金的投資對象,正是次級抵押貸款市場中的高評級債券衍生品。高風險的次級抵押貸款可以被集中成一個資產池,並用於發行資產支持證券。這個資產池獲得的收益可以按比例分配給資產支持證券(即資產證券化後的證券)的持有人,其中一些擁有優先受償權。如果部分貸款成為壞賬的話,這部分優先順序的投資者不會遭到損失。但這種人為的對不同風險級別的區分其實是無用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風險主要在宏觀層面。如果宏觀條件惡化,大量次級抵押貸款就會一起變成壞賬。此時,即使投資者擁有像貝爾斯登這兩家基金那樣的最優先順序的資產支持證券,也會像其他投資者一樣蝕本。這就是為什麼這兩檔基金會變得一文不值。次級抵押貸款泡沫破裂之後,下一個遭殃的是美國公司債市場。最近,這個市場中的消息並不樂觀。很多銀行已經承諾,要為一些已經宣佈的交易發行債券。這變成一種自拉自唱的交易,即如果市場不買的話,銀行自己會買下這些債券。不幸的是,市場正在對這些債券失去興趣,而很多銀行手中還大量持有這些債券,如果真在市場中交易的話,它們大概要損失30%的價值。這些債券價值的總和可能超過2000億美元。這就是華爾街投行的股票只有九倍2007年預期市盈率的原因。這種低估值反映了市場對金融危機的預期。美國經濟每次遭遇衰退前,風險溢價都會上升。這次應該也不會例外。次級抵押貸款的危機已經蔓延到由PE推動的杠杆收購債券上。未來一年中,這種利差擴大的效應相當於美聯儲將利率提高200個基點。聯儲能大幅減息以緩衝融資成本的上漲麼?很不幸,答案是否定的。美國正面臨著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通脹年率已經超過6%。美元的疲軟也會加劇通脹壓力,聯儲的政策空間並不大。而且這是債市從不正常向正常回歸的過程,聯儲也不應該阻止。但是,這種回歸的一個副產品可能是經濟的衰退。如果美國經濟在2008年因資金價格上漲而陷入衰退,將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例如,大宗商品市場的牛市會為此終結。儘管中國占了大宗商品需求增量中的大部分,美國需求在總量中的份額依然更大。大宗商品特別是石油的牛市,將隨著美國的衰退而結束。經濟衰退將大幅降低美國的貿易赤字。而龐大的不斷增長的美國貿易赤字支持了新興市場國家的流動性泡沫,這些國家的貿易盈餘又支撐了它們的貨幣增長和資產價格。美國經濟的衰退等於釜底抽薪。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和不動產在2008年也將面臨深幅調整。

無論如何,2008恐怕不是輕鬆的一年。

北水南調

內地政府早一、兩天又再送禮給香港股民,內地城市天津的市民可以開始直接投資香港股票,正正也是這個消息,為香港股市帶來了連續幾天數百點的升勢。

我對港股未來還是持有絕對的信心。最近數天的升勢,我可以留意到散戶還是不太敢追入,原因是害怕掉下大戶的圈套,不過,我自己卻覺得如果美國不再有什麼關於次按的消息放出的話,港股應該還是不太需要擔心,我自己計劃短炒長城汽車(2333)及北京北辰(588),應該會在明天買入。

做好股票的收藏家(From Mr. Forever)

投資要大氣

記者:“現在學價值投資的人很多。您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李劍:“投資要大氣一些,選股要嚴格一些,賺錢要耐心一些。我認為,投資要大氣這五個字很重要,否則學價值投資就學不到精華。學價值投資當然比學技術分析和聽小道消息好得多。投資要大氣包括這麼幾點,首先是在思想意識上要有遠大目標。

第二點是眼界要高,這是第一點的順延。我們要挑選的應該是極優秀的公司,不只是在行業中最佳,而且要在國內市場中最佳。第三點是不要在操作上講究小的技巧,什麼高拋低吸,什麼止損,什麼底部頂部。更不要去計較小的利益,比如一點差價呀,波段呀。第四點就是心理穩定,不去理會大盤的波動漲跌,也不要去預測短期的走勢。”

記者:“您的意思是技術分析的不確定性很大嗎?”

李劍:“是的。你看波浪理論最為典型,大浪裏面有小浪,小浪下面有細浪,走向永遠有無數種可能。”

股不驚人誓不休

記者:“聽說您有一句很酷的話,叫作‘股不驚人誓不休!’請問什麼樣的股票才是驚人的股呢?”

李劍:“我想大概有這樣兩層意思,一是它的漲幅能達到一百倍以上。第二層意思是它須要‘萬千寵愛在一身’,就是要擁有多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

記者:“一百倍!聽起來是有些驚人!具體應該怎麼來選擇這樣的優秀上市公司呢?是不是要多看財務報表?”

李劍:“我首先要說讀財務報表只是價值投資的一個小的方面,這方面我自己就走了一段彎路,把眼睛弄的更差了不說,還差點鑽進牛角尖裏去。注意研讀財務報表只是表明關心基本面,這與專看K線圖和聽小道消息者確實不一樣,但這還不算是價值投資,更不等於是學巴菲特。我認為,調查和思考企業的重大問題,比如持續競爭優勢問題,盈利模式問題,未來利潤增長點問題,管理層問題等等,才是價值投資首先要關心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財務報表上沒有,或者說不直接反映。”

記者:“那要從哪些方面去分析?”

李劍:“首先考慮公司有沒有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這個‘獨一無二’極其重要,你會一下子就把優勢公司和一般公司篩選出來。我有個習慣,如果我用半個小時都找不出一個‘獨一無二’出來,我就要放棄它了,儘管它可能看起來股價較低。如果是股友問我某只股票怎麼樣,我一般也是先反問:它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優勢嗎?”

記者:“您說的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是不是就是指核心競爭力呢?”

李劍:“包括核心競爭力,但不光是核心競爭力。嚴格說,核心競爭力是管理科學的概念,管理學是科學,投資則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在投資學上,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含義要豐富得多。”

記者:“哦,您是說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有很多種,是嗎?”

李劍:“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五種吧。雖然它們互相之間有一點重合或者互為因果,但為了思路清晰,還是分類敍述為好。第一種應該是壟斷優勢。按照經濟學上的‘壟斷’的含義,是指單一的出賣人或少數幾個出賣人控制著某一個行業的生產或銷售。我喜歡用自己的話說,就是獨家生意。當然,這種壟斷必須是價格不受管制的壟斷。”

記者:“那麼第二種優勢呢?”

李劍:“第二種應該是資源優勢。資源就是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諸要素。很多公司都擁有各自的資源。資源的關鍵在於稀缺,按照稀缺的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我最喜歡的是具有獨佔性質的資源優勢的公司。第三種就是能力技術優勢了,也就是大家講的最多的核心競爭力。這個比較好理解。能力指的是公司團隊在決策、研發、生產、管理、行銷等方面的能力。第四種應該是政策優勢。政策優勢主要是指政府為加強相關產業的戰略位置,制訂相關有利於發展的行業政策與相關法規,使相關產業形成某種具有限制意義的優勢。”

記者:“那麼第五種呢?”

李劍:“還有一種是行業優勢。行業分析是我們投資者作出投資抉擇的很重要的一步,有時甚至是投資成功的先決條件。因為有些行業牛股成群,你投資的贏面高;有些行業卻牛股稀少,你投資獲勝的概論低。”

記者:“擁有了您說的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是不是就可以買入這家公司呢?”

李劍:“不,這還遠遠不夠。我的意思是,有了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就有了關注的前提了。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這種優勢能不能形成極強的贏利能力?我們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有沒有良好的收益,所有的優勢最終也還得落實在收益上。”

記者:“您認為極為優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至少應該是多少呢?”

李劍:“我前面說過‘股不驚人誓不休’。好股票應該具有數十倍以上的成長潛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不能低於20%,能超過30%就更好。”

記者:“有了某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又有極強的贏利能力,是不是夠條件了呢?”

李劍:“還不夠,還要看它的優勢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長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持續競爭優勢。這一點難度更高,更有技術含量。”

記者:“您一直沒有談到價格,價格不太重要嗎?”

李劍:“價格當然重要,好公司加上好價格才是好股票。”

耐心是一種美德

記者:“接下來該是談收藏的問題了。您好像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吧?您的一些股票五年多沒動一下,您怎麼能守得住?”

李劍:“投資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樣,你不長期持有就很難穩賺不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

記者:“怎樣把握不要賣呢?”李劍:“既然是精心挑選的好公司的股票,那你就要像收藏家一樣把它收藏起來。沒有賣出的那一天。因為長期而言,股市永遠向上,特別是優勢企業的股票。”

記者:“難道漲得很高了也不賣嗎?”

李劍:“有些東西說說容易,比如高拋低吸,實際操作時很難判斷什麼是高,什麼是低。這些是自己能力圈之外的東西。”

記者:“也會有公司因為基本面變壞而從此一蹶不振吧?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您堅持不賣的觀點是不是就遇到了強有力的反駁呢?”

李劍:“公司一蹶不振的情況也不能完全排除。但我們還是可以堅持不賣。這似乎不太符合巴菲特的思想。但我仍然認為這是對的,而且這是經過認真思考和實踐過的。我很喜歡彼得林奇的看法,假如你有一個10只股票的長期投資組合,中間有一隻股票出了問題,由於選的都是極為優秀的公司,那麼我們持有的其他9個股票還是在給你賺大錢。進一步說,一個優秀公司的基本面出了問題,你可能事後才知道,而這時股價已經下跌了不少,這時賣出很難說是正確的行動。”

記者:“當我們發現了更好的公司股票,可不可以賣呢?”

李劍:“這種情況不叫賣了,叫換股,因為總的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沒有變,還是在收藏好公司的股票。只要不是太頻繁,這是可以考慮的。”

記者:“您已經談了嚴格挑和不要賣,對隨時買沒有講到,而且,這裏還有個問題,隨時買,又有價格問題了。萬一買到高價的股票怎麼辦?”

李劍:“前面說過,價格問題是個複雜的問題,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問題,能力圈之外的問題。不要動太多的腦筋去想買入時機的問題。不同的人參加工作有先後,入市時間有早晚,一旦決定投資,難免會買到高點低點,但有了嚴格買和不要賣,即使是不那麼幸運,最終還是會大獲全勝。”

記者:“‘嚴格挑、隨時買、不要賣’是您成功的秘訣嗎?”

李劍:“我還談不上什麼成功,不過是在嚴格挑方面下的工夫多一點,收藏起來耐心一點而已。”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大升後收細升勢

今天開市恆指大升過千點,達到22500點左右,我相信這次的反弹應該差不多了,所以沽出組合內的銀行股,我認為現在港股波幅比較大,不是一個好的入貨時機,有時候可以等下先買,忍下手,總有機會比大家買,Cash is King~

對於未來數個交易日,我相信應該都是大戶玩波幅為主,所以賺錢的不妨減下磅,睇下大戶想點先,觀望為主。

2007年8月19日星期日

次按危機 小心股市波動

股市上星期的下跌,確實是有點不合情理,不過都是由次按危機所引起,基金經理都紛紛被要求贖回,這個是信心所影響的問題,基金都會怕股市繼續下調,如果現在還有些錢可以拿回來的話,都拿回來先。大家還要留意一點,基金很多時候會不論賺蝕,都會沽出股票,因為基金是和同行比較,就算是蝕,蝕得小D就算勁D。

美國上週五減貼現窗RATE半厘,幫助就不算大,不過美股及歐洲股市都應聲急弹;港股雖然在週一會有一個反弹,可能是大約600點左右,不過大家還是要小心,因為環球股市還要繼續看看美國聯儲局又沒有進一步的配套工作,港股才會有新的啟示。

港股算是守得到250天線,但是支持力還要被考驗,大家不要過分悲觀,波動市在所難免。

2007年8月18日星期六

股災重溫

九七年對香港人來說,的確是印象極其深刻。在政治上,香港脫離了英國百多年的殖民統治,於九七年七月一日順利回歸中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起碼五十年不變。大家看到,在回歸後,上述的方針政策基本得到實現。對香港股票投資者而言,九七年一役,也是永世難忘的。九六年底,恆生指數收市報13,451,比九五年底上升3,378點,升幅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五三。因此,九六年是股市妤景的一年。九七年開局雖有反覆,但在一月十五日起,仍能創出歷史新高,報13,766。於一月二十日升到13,868的又一次新高後,出現調整,到四月一日跌至11,951,亦即這個歷時兩個半月的調整,在回落一千九百多點後到底,開始另一個上升浪,這個上升浪在五月九日又創歷史新高13,930,以後就出現屢創新高的場面,接連升破14,000點,15,000點,到六月廿七日,即香港回歸中國前最後一個交易天、恆生指數又寫下一個歷史新高,以15,196點報收。亦即在九七年的上半年內,恆指由13,451升至15,169,共升1,745點,升幅為百分之十二點九七。

香港回歸後的第一個交易天,即七月三日,恒生指數以下跌141點收市報15,055。回歸後首日不升反跌,的確令一些人失望。不過,看妤的情緒仍濃,大多數的投資者仍認為回歸後應該還有更大的上升浪,所以對短期市況的上落反覆,並不擔心。果然,到七月十一日,恆生指數勁升386點,以15,225點的新高報收,又展開了屢創歷史新高的新一頁。

根據統計,回歸後由七月十一日起,大市曾十一次創出歷史新高,直至八月七日,高報16,673,而中段指數更達到16,820,成為九七年最後一個歷史新高紀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十一次創出歷史新高,的確令投資者無比興奮,那個時候,很少人預期大市會大幅回落,甚至發生股災。大部分的預測都是:大市由於在回歸後由15,196升至16,673,共升1,477點,升幅為百分之九點七,很可能會有短期的調整,但人們仍相信:調整過後大市依然會繼績上升的旅程。 殊不知,在牛市演變到頂峰時,伴隨而來的卻是巨熊悄悄而來。事後太家知道,大牛市在九七年八月七日恆生指數升至16,673點時,已告結束,而大熊市卻在翌日,即九七年八月八日開始降臨大地。八月八日的恆生指數隻是輕微下降25點,以16,647點收市,仍然沒有任何令人警惕的「前奏曲」。其實,這也是巨熊的特性:說來就來,來時全無蹤影,使你無法作出防備。

八月十一日,恆指下跌187點,以及八月十五日的大跌400點,可以說敲響了警號。八月十五日,恆生指數以16,096點報收,比八月七日的頂峰指數16,673,下跌了577點,跌幅為百分之三點四,仍然輕微,仍然未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由八月十九日開始,投資者的「惡夢」終於發生了。八月十九日,恆指大跌619點,16,000關失守,隻報15,477點。八月二十日,恆指雖然反彈378點,以15,855點收市,但仍無法收復萬六點大關,這一反彈隻為「先進者」進一步拋售提供機會,當日的成交額高達361億元,是一個歷史性的新紀錄。

八月廿一日,恆生指數又告下跌,抹去201點,以15,654點收市,而成交額又一次創新高,達到400億元。這是大沽家又一次的太拋售。不過,那個時候,接貨的人,還以為「執到寶」,仍相信日後還有大升的機會。八月廿二日,恆指再跌224點,以15,429點收市,令這一周共跌去667點之多。由八月廿五日開始的另一周,可以說是巨熊「現身」作法的日子。這個星期的五個交易日內,有四日下跌,收市指數報14,135,全周跌去1,294點,而八月廿九日的成交額更高達460億元,是另一個新高成交歷史性紀錄,而當日,恆生指數卻大跌740點,說明是外資大戶在全力拋售。大跌市而成交創歷史新高,實實在在不是好兆頭。雖然,九月初的第一周恆指曾反彈428點,但第二周、第三周又告反覆微跌,指數處14,000水平上上落落。那時,大市何去何從,頗引起爭論。在其後的兩周,大市出現反彈,由14,000點升上15,000點以上收市,亦即反彈了一千點之多。

事後孔明,九月底的最後兩個星期反彈,實際上是投資者的「最後出貨的機會」。十月份,是巨熊肆虐的日子。由十月六日至十月九日的一周,恆生指數大跌855點。由十月十三日至十月十七日的一周,恆生指數又失去672點。由十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四日的一周,恆生指數有如「高山滾石」,竟重挫2,457點而其中,十月廿三日的一天,指數急瀉1,211點,跌幅達百分之十點四。由十月廿七日至十月卅一日的一周,恆生指數仍然繼續滑坡,共跌了521點。這一周,寫下了三個歷史性的紀錄。

第一個是單日跌幅最大的紀錄,創於十月廿八日,恆生指數由上日的10498,跌1438點,跌幅為百分之十三點七。第二個是單日跌幅以中段計最大的紀錄,這個紀錄也是十月廿八日創出,恆生指數最低報8,775,比上日大跌1,723點,跌幅為百分之十六點四。

第三個是單日的最大升幅紀錄,創於十月廿九日恆生指數勁升1,705點,以10,765點收市,升幅高達百分之十八點八。在這一周內,中段最低的8,775,若同高點16,820比較,就跌了8,045點,總跌幅達到百分之四十七點八。

十月份,是九七年股市跌幅最重的一個月。這個月由九月底的15,009跌至十月底的10,623,共跌4,426點,跌幅為百分之二十九點四。在這個月內恆指連破14,000點、13,000點、12,000點、11,000點,以及在短暫時間內曾連10,000點關口也衝破。跌勢之急驟,令人無喘息的機會。如果不是痛下決心清貨離場,可能就接二連三錯失「撤退」的機會。不少投資者不相信大市會如「江河日下」的「插水式」下挫,所以一直對拋售猶疑不決,下不了決心。最後,自然成為「大閘蟹」。今次股災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在股災出現之前,港股已上漲幅度不少,尤其是紅籌股,升幅尤其大,有的市盈率高達幾千倍,周息率不足一厘,縱然運用注資和收購低市盈率資產的方法去沖淡目前的高市盈率狀況,作用也不彰顯。紅籌股受到散戶盲目的追捧,甚至在一個時期內,有人高喊「捨藍籌買紅籌」的口號。這一切,都是「狂熱症」的發作,已預伏了紅籌股要大幅回落的後著。至於藍籌股,雖然整體上升幅度不是很大,但從積累升幅看,也不算少。特別是作為藍籌股支柱之一的大型地產股,很多早在九六年底時,股價已到頂,而部分則在九七年初的上升浪中,也達到股價的高峰。往後,儘管恆生指數不斷報升,但大部分地產股卻再也不能創出新高價。地產股的走勢,一方面反映了投資者對樓市「過熱」的憂慮,另方面也顯示:走在經濟前頭六個月的股市,已向投資者預示樓市日後會有大調整,這才令地產股欲升無力。不要忘記,那時樓價還在上升,但地產股卻率先到頂而行人止步,股市這隻「無形之手」的確是「老手」、「高手」。

終於,導火線出現了,那就是東南亞貨幣危機,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無一倖免。有的國家的貨幣貶值達七成,最少的也超過一成,可見這次危機非同小可。貨幣危機馬上影響到東南亞各國的股市,與此同時,樓價下跌,而且找不到買家,股市影響房地產,房地產的衰敗又影響做樓宇按揭的銀行和財務公司;結果,泰國有數十家財務公司被政府下令歇業。到了最後,連泰國政府也倒台,要由反對派組織新的聯合政府。

東南亞金融風暴由貨幣危機開始,因而香港的金融風暴也由港元受衝擊而掀起序幕。眾所周知,國際上有一批投機資金,專門在世界各地流竄,哪裏可以搵食,就溜到哪裏去。這些資金數額甚巨,有說可以糾集九千億美元之多,其覓食之法有如蝗蟲,每每鋪天蓋地而來,一擊即中。國際大炒家挾在東南亞大獲全勝之威,開始開闢新戰場,其中一個是寶島台灣,另一個是香港。大炒家認為,東南亞各國的貨幣不論有否與美元掛鉤,最終都敵不過衝擊而改為浮動,浮動中自然向下調整,匯價也跌個不亦樂乎。為此,大炒家要攻擊的就是港元聯繫匯率,要其與美元的聯繫脫鉤。一時之間,風雲突變,香港特區政府金融管理局不得不嚴陣以待,而與之抗衡的唯一武器就是扯高銀行同業拆息,使他們炒匯的成本增加。為此,曾有在一日內將銀行同業拆息扯高到三百厘的歷史性高紀錄。

三百厘的拆息,意味看借港元炒匯者,將要支付八厘的 日息,即借一億元,日付利息八百萬元,每月付利息就是二千四百萬元。無可否認,這是驚人的高息,炒匯者即時的反應是節節退卻。於是,金管局和財政司司長都同稱勝利。然而,香港是真的勝利了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在這一役,香港不可能是勝利者,隻可能是受害者。當然,大家也不希望她是一個失敗者。至於台灣,則在新台幣浮動之下,宣告大幅貶值。台幣的失守,進一步令投機者增強了攻擊港元聯繫匯率的信心,認為香港是亞洲區唯一貨幣不浮動的堡壘,這個堡壘最終是守不住的。

香港特區政府並不認同這一看法。「誓死捍衛聯繫匯率」,已成為政府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也視之為「生死存亡」的大戰役。因為,政府知道,如果港元與美元脫鉤,香港所受到的衝擊,肯定更大、更慘。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是很多人認為,政府在處理手法上,卻流於「簡單化」,沒有對症下藥,以緻一味用高利率的武器來應付。其實,打這場仗,還可以有多元化的方式處理。

比如,國際大炒家「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就值得與之針鋒相對抗衡。國際大炒家在狙擊港元聯繫匯率之前,早已在期指市場上作好大量拋空的部署,因而在打響狙擊港元聯匯的戰役後,就利用拆息高企的現狀打壓股市,令股市大幅下挫,這麼一來乃明攻聯匯,暗賺期指。就算在聯匯上久攻不下,要蝕點利息與匯水,但這些損失相對於在期指市場上拋空的斬獲,僅是「蚊髀與牛髀」而已。

2007年8月17日星期五

恐慌性拋售

買賣股票都年多了,今日都是第一次見到股市下跌1200點的景象,真是非常可怕。不過,我覺得今次港股出現的情形是恐慌性拋售,我覺得只要大中華概念不變,中長線投資港股及內地A股是良好的選擇,因此,今天大舉買入業績理想的工商銀行(1398),以基本因素支持去持股,仍然十分安心! 時間可以證明今天的行動是對的!

2007年8月2日星期四

向下調整

大市昨天有過百億的沽空,股民最好還是小心,這次調整的幅度可能都會不少...看來,大戶應該有心推落個股市,不過這次亦都是一個良好的機會讓大家調整組合內的股票,買入強勢股,增長股,以期待下一輪的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