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

我的第三本著作 - 致富開端

從2009年以來,我一直堅持了三年,每年也撰寫一本投資書籍。從前的一名大學生,今天變成了一名分析員,一路走來,縱使生活了改變了許多,唯一沒有改變的是,我還是熱愛投資、熱愛寫作。



如果有人問我甚麼是成功?我會回答:「我在高中的時候就找到了一生的興趣:投資和寫作。於我而言,找到了終生的興趣便是成功。」

為甚麼你會登入這個網址?為甚麼你買我的著作?無論如何,我也衷心感謝各位。我感謝各位會願意登入這個網址,閱讀我的書籍。我的文字分析或許還不夠老練,但是我堅持用真誠的方式去分享我在投資路途上所學到的、所錯過的事。


今年書展,經濟日報出版社將會為我推出第三本著作 - 致富開端。這是一本綜合類書籍,包含了我對股票、樓市、理財、進修,以至是人生的看法。我現誠意地推薦各位閱讀:



我Larry 洪龍荃將會在7月21日現身書展,請各位多多支持:

14:00-14:45 新書發布會
19:00-20:00 於銷售攤位與各位讀者交流

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

2011年的第一次聚會

一直透過Blog、Facebook或微博與各位讀者交流,我希望可以親身籌備一次cafe聚會,好讓各位朋友可以聚首一堂,互相交流和分享投資心得。日期初步定於6月18日(周六)。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send email給我: hunglungchuen@gmail.com。請留下你的姓名、聯絡電話及電郵。Thanks!

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內需股堅挺 部署吸納

記得小時候,在一次常識考試中,老師考到了九鐵的路線圖,同學們要將各個車站順序排出來﹝MC Matching﹞,由於我事前沒有想過車站次序竟然會成為考試題目,根本沒有背誦過,自然不懂得回答,於是只能夠硬著頭皮交「白卷」。

那次考試的結果當然是成績不合格,而媽媽對我成績的要求一直很高,當我拿試卷給她查看時戰戰兢兢,心想她一定會好好教訓我。「傻仔!人地老師考matching!你就算唔記得車站次序,都應該隨便撞下,可能有機會答啱,好過一分都無啊!」媽媽激動地說。

相信各位讀者都會有以上經驗,就是考試不懂得答案時都會選擇亂答,這樣也總比不答為好。不知道是否因為考試制度荼毒太深,令到不少投資者在投資時也會有以上心態,即是求其買一隻股票,總好過一股都不買。特別是當我們處於一個貨幣持續貶值的世界,Cash?當然No Way!我們就好像被培養為要時時刻刻都持有股票,賣完一隻,當然要反手買另一隻,炒出炒入,才可以賺取「絕對回報」。但是,試問投資機會是否真的這麼多?大家又有沒有想過有時候不買比買更好、多買會多錯呢?

尤其是現在這些波動性高的市況,一直在23,000點至25,000點之間上下移動,升完一輪,好快又跌過,我更加認為投資者絕對不適宜在高位隨便行動,如果心中真的沒有確實目標,絕對不應該輕易出手。而不少投資者往往是單憑貼士買入,當市況突然逆轉,他們自然會覺得非常擔心,心裡十五十六,完全不知道應否止蝕。當他們選擇等多一等,但股價卻繼續江河日下,再到他們決心止蝕離場,大市卻突然見底,股價極速反彈,升至原來買入的高位,甚至再創新高,心裡自然不是味兒。



 恒指從去年開始,一直是維持在區域性波動,並沒有明顯突破的跡象。我預期今年的恒指高低位幅度在22,000點至27,000點之間,而25,000點是一個明顯的阻力,因此我將波幅範圍暫訂在22,000點至24,000之間,只要在23,000點以下,我會選擇分批買入;只要在24,000點以上,我會選擇分批賣出。第一次的買入機會出現於3月日本地震之時,現在到了5月,股市再次反覆回落,如果投資者手上有充足現金的話,我認為現在不應該是懼怕的時候,反而應該是貪婪的時候。而如果你手上持有在高位買入的股票,請重新檢視它們的基本因素,倘若你真的認為它們的盈利增長良好,股值合理的話,現階段你或許應該選擇持有,而不是選擇沽出,只因為你已經錯過了最佳在24,000點以上沽出的時機,現在在23,000點以下沽出,絕不明智,不妨考慮以慢打快,以靜制動。


最後,在這次調整之中,內需股的表現一直堅挺,我的增持部位自然也在百貨股、超市股、高端消費品等領域。




2011年5月8日星期日

Yahoo Style Trend ---- 她等不了



新增的專欄地盤:Yahoo! Style Trend Guide,明哥是封面人物,文章是「她等不了」http://hk.lifestyle.yahoo.com/magazine/index.html


「你不理財,才不理你」,理財策劃是一生一世的事。縱使理財如此重要,但是很多2字頭的年輕人都不以為然,以為自己年紀青春,本錢多多,根本不需要多花精神時間去管理金錢,每月均樂意當一個「月光族」,直至結婚、進修、置業等事情一一殺到埋身,才感到錢到用時方恨少,哀哉哀哉!


http://hk.promotions.yahoo.com/style/emag/issue15/p19.html

2011年5月4日星期三

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

傳統投資智慧告訴我們,如果我們不能找到更好的投資機會,我們應該選擇等待,等待下一個機會來臨才再度出擊。不過,回到現實世界,不少投資者均會選擇時時「參戰出擊」,持有現金,絕對No Way!不斷把資金反覆投入,尋求下一個黃金投資機會,目標每次最少賺20%回報,密食當三番,才算是投資王道。部分極端投資者更會云現金會隨著時間貶值,持有資產先可以保值,甚至增值,單單持有現金,等於眼白白看著金錢流逝,所以手上只能有樓、有股票,絕對不能有Cash!

在大單邊升市,這種「有前冇後」的打法絕對可以幫投資者賺取更多回報,因為這時候甚麼股票都升,理論上於任何時間點買入都會賺,反而不買就錯失機會。但是,如果市況換成上落市的話,投資者一旦在高位獲利後,不選擇耐心持有現金,等待下跌時才再次買入,而是反覆買入賣出,一直持有股票,投資表現自然會容易跑輸大市。

為甚麼不斷買入賣出,時刻入市會容易跑輸大市?第一;在投資世界裡,有價值的公司從來也是少數,很可能只有5%,就算一開始你買中了好的公司,隨著你不斷換出換入後,你買回來的可能已經是其他Marginal Case的公司,而絕對談不上價值投資。第二;投資機會不會常常出現,而且我們不能要求自己每次決定也會正確,更遑論要求自己每隔幾天就要找到另一個投資機會。

我常常強調,選擇賣出股票只有兩個原因,第一是你已經找到了另外一個黃金投資機會,第二是你不會再願意在現價買入。而倘若結論是後者的話,請你賣出股票後,安心持有現金,千萬不要強逼自己要在短時間內把錢再次投出去。

Doing Nothing is Doing Something!持有現金也是一種投資態度,尤其是當市況還是處於現時不上不落的情況。

2011年4月18日星期一

找出關鍵因素

首先感謝投資理財周刊的邀請,於4月份開始可以跟各位讀者在這兒交流投資心得,我希望每期專欄能夠分享投資路上學習到的知識,助讀者們一步步致富。

在投資市場中,究竟怎樣才算是一個優秀的投資者?又或者我們應該問,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是否真的擁有特別的知識或技巧,從而比市場更能準確衡量公司的價值呢?

以上兩個問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當我入行後,隨著見的人和事多了,對以上兩個問題有了初步的答案。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應該擁有以下特點:能夠找出「關鍵」因素。

對於我們持有或感興趣的公司,作為一個妥善的投資者,我們都要為公司思考到一系列因素(或稱催化劑),並分別詳細列明發生的機會率及影響,這樣一旦某些因素真的出現,我們便能快人一步作出投資決定。

當然,如果我們的投資組合只持有一至兩隻股票,而每家公司分別有十數個影響因素,在時間上或心力上,我們可能還能應付。不過,一旦我們需要監控的公司越來越多,試問我們需要多少時間去監察眾多因素呢?

因此,一個優秀的投資者會為每家公司找出「關鍵」因素,這樣可以令我們比市場其他人更加準確衡量公司的價值,因為我們所關注的是「關鍵」因素,他們是真的對股價有重大影響的因素;另外,我們可以避免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監控其他噪音,一些對股價表現影響輕微的因素。

對於何為關鍵因素,每個人的準則都不同,相信沒有人能夠下一個確切的定義。我認為最簡單的做法是,我們把有機會影響到盈利5%或以上的才定義為關鍵因素。

我們可以先為每家公司思考十數個影響因素,然後再縮窄範圍,看看於這些因素中,有哪一個會影響盈利5%或以上。對於5%以下的,我們便不用理會太多。而對於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我們則需要花多一點時間去查證,看看他們究竟對盈利的影響有多大。

最後,我們便能為每家公司定下3至5個「關鍵」因素,然後把精神及時間都花在他們身上,相信效益總比胡亂監察一堆噪音為好。

2011年4月17日星期日

戰勝自己的心理敵人

小時後,曾經有一段時期很喜歡和記電訊的廣告,尤其是由黎明做主角的。當中的廣告故事及經典對白,至今還讓人津津樂道。而其中有一個廣告就講述黎明要從水壩上跳Bungy Jump,而跳之前還說了一句「要贏人先要贏自己」。

為何會突然說起廣告來?這是因為我希望分享一本最近閱讀過的書籍《金融心理學》,書本的內容指出了一些思考的症狀,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理解及改善的話,投資回報自不然大大提高。投資除了講求技巧之外,心理素質佔了其餘的關鍵部分;我們要想在股票市場上戰勝對手,在贏人之前,先要戰勝自己的心,懂得怎樣駕馭情緒,懂得怎樣不去被自己的情緒牽著走,才能提高得勝必率。

《金融心理學》的作者是以技術分析為主線,但是還附以不同的心理學解釋人們在股票市場的行徑,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對技術分析與金融心理學之間的深入了解。當中,書中最令我感興趣的是解釋思考的症狀的相關部分,我們在買賣股票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這些情況:

      1. 過分自信行為:過分高估自己可以做出正確決策的能力,導致我們對其他可能性的了解不足。      2. 適應性態度:我們發展出和身邊人士一樣的態度。      3. 社會比較: 我們參考他人的行為,用來理解某些問題的資訊來源。      4. 選擇性接觸:我們試著只讓自己去接觸那些可以支持自己行為興態度的資訊。      5. 選擇性認知:我們錯誤地解讀資訊,使它們看起來可以支持我們的行為態度。

另外,我們會做一些讓我們覺得自己是個人物的事,這種現像稱為「自我實現態度」,常發生於大牛市中,一些人會因賺了點錢就會四處宣揚自己的能力,他們忽視他們賺錢可能只因為身處牛市中,當熊市來臨這班人就自然會消失,皆因大多數己被巨浪吞噬。

還有一種稱為「自我防衛態度」,很多人在買了股票後,就會很有自信認為股票會大升,但如果股票開始下跌,他們就會慢慢失去可在短期獲利的信心,亦由短期獲利心態變為「長期投資」。他們會開始利用「選擇性接觸」來忽略負面新聞,只會注意那些支持自己心法的報導。他們亦會利用「選擇性認知」,碰到了和自己行為相抵觸的言論,就會無意識地扭曲這些言論,使這些言論可支持自己的想法。他們也會合理化錯誤,人們常常會為了要彌補交易上的失誤,而在他們錯誤賣出的價位上買進(或是在錯誤買進的價位上賣出),目的只是為了讓過去的錯誤不像一個錯誤。

對於以上心理問題,相信我們作為投資者,或多或少也會遇上,關鍵就是看我們怎樣去對抗這些心理問題,從而提升投資回報。記得一位世界著名的網球手曾經說過:「每位世界級的網球手均擁有高超技術,技術差距往往不會太多,我們的競爭點只在於哪個人犯錯較少,犯錯較少自然是贏家。」投資亦然,只要我們把犯錯的機率減低,投資回報自然能夠上升,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