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牛市何時重新來臨?

2008年的股市大幅下滑,投資者從愉快的「牛市」之中走進了悲慘的「熊市」。歷史上的「熊市」有長有短,最短的相信也持續大約18個月,假若從2007年10月股市開始下滑計算,到現在為止股市已經經歷了15個月的下跌了,不過「熊市」好像還沒有走到盡頭。大家心中只是抱有一個希望,希望經濟可以儘快走出困境,重新步入增長,股市也重踏升軌。

我認為這一波「熊市」將不會很快就過去,現在投資者還是處於「熊市」二期之中,妄論股市要大幅上升,2008年的低位10,600點能否在往後的時間裡一直守穩也是大問題。今年股市必定有反彈,但只是「熊市」之中的反彈,2009年並不代表股市並冇賺錢機會,關鍵是在於投資者能否準確把握股市的高低波幅,我個人運用的投資方法就是股市越接近250天線就越不買,相反落到1萬點附近就越要買。

全球經濟在2008年確實比預期更差,美國在過去兩個月也裁員超過50萬,失業率升至7.2%,而GDP在08年四季度可能出現-1.5%至-2%的增長。另一方面,受出口大幅下滑的影響,中國經濟自2008年也開始下滑。來自歐美和日本的訂單持續下滑,工業用電量在08年四季度同比下降約10%。房地產銷售量停滯,許多工廠倒閉,令數百萬農民工失業。

我深信這次的金融危機並不會很快就過去,唯有美國樓市及經濟穩定下來,我相信一些樓價及失業率數據將可以協助投資者研究何時走出經濟困境,從而預測牛市何時重新來臨。對於中國方面,關鍵在於經濟能否進一步轉型,一般經濟轉型週期維持3-5年,中國最快2010-2011轉型成功,2009年開始投資者應該開始留意內地A股,或者內地A股是第一個市場走出「熊市」。

2009年1月19日星期一

60蚊的匯豐:超值之選?

匯豐控股最近相繼被大摩及高盛兩間大行唱淡,不少人均認為兩行的分析太過誇張,偏離事實。匯豐一向是香港投資者心目中的股王,試問有甚麼可能會下跌到$50附近?

在過往的周末裡,不少朋友都致電來商量匯豐的問題。他們大部分均表示現價買入匯豐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始終是一間良好的公司,往績超卓,相信可以渡過這次金融困境。另外,股價從$130幾蚊下滑到現在的海嘯價$60幾蚊,簡直就是超值之選,股息還超過10釐,現在不買的話,真是怕「蘇州過後冇艇搭」。

認識我的朋友都不難發現,在過去的時間裡,我一直從來沒有推介過匯豐。我並不選擇買入匯豐的原因是公司還是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雖然公司在過往的管理確實是超卓,但是投資股票是看未來,並不是看歷史資料,美國的情況以致全球的經濟還在困境之中,試問匯豐能否在短時間內走出困境呢? 在次按事件中,沒錯,匯豐是第一間銀行宣布要作出撥備,不過早撥備又不代表會第一個解決所有問題。

匯豐的股價無疑是回落了不少,但是市場上回落超過五成的公司多的是,世界各地數一數二的投資銀行及銀行均大幅下滑,匯豐股價便宜好像說不過去。加上作為精明的投資者,我們不能永遠以過往的高位作為指標,就好像LV做PROMOTION,一個10萬的名牌手袋做半價,我們就說5萬的手袋真是超值,因為個袋減左5萬。在熊市之下,我們應該用熊眼去看問題,而不能還是掛著牛眼,不然我們會輸得很慘。在不同的環境下,我們要用不同的估值,從而大約計算出股票的合理價格,而不是單單跟高位作比較。

匯豐存在種種的不確定性,譬如會否供股或者減少派息,個人而言,我相信匯豐絕對有集資的壓力,遲遲還沒有傳出供股的消息在於還未有跟主要的大股東商量好;而派息的問題,我相信今年匯豐第四季的派息應該會持續,不過下年將會大幅減低。

有些外資大行已經推出一些投資合約「賭」匯豐會下跌至$40-$50元附近,$60元的匯豐好可能不是下跌的終點站,而是中途站。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經濟股市 循環生生不息

自從接觸到經濟學而來,循環理論讓我感到有莫大的興趣。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會有分「底」、「上」、「頂」及「落」,此理念跟中國傳統「物極必反」大抵相同。

作為成功的投資者,必定需要先於別人看到循環週期的變異,以便讓自己可以領先群眾,作出相應的投資活動,賺取財富。不少投資朋友也明言,自己固然知道經濟股市均呈現循環週期,不過當身在股市之中,很容易就慢慢陶醉於大環境之中,很難從中抽身出來,從而冷靜地發現股市已經接近「頂」或者「底」。而自己永遠對著循環交替也是後知後覺,最終失去了財富或者良好投資機會。

在股市中,以上情況不難看到,大部分投資者均坦言遇到以上問題。當中問題所在就是「貪心」及「不夠客觀」(可能有朋友不同意,歡迎留言討論),當投資者在股市高位時眷戀著美好的時光,期望把股市的每一分、每一毫自己就很容易掉入危險的環境之中;另一方面,當在股市低迷時,很多投資者再次犯上貪心的毛病,期待著股市進一步大幅下挫,以成功在股市低點買貨。某程度上,我覺得投資者缺少了一份「貪心」不成,但是過於「大貪」就會出現問題,很容易讓自己身處危機之中,又或者錯失了良機。

假如自問不是過於「大貪」,那問題就可能出於「不夠客觀」。某程度上,單單靠自己個人經驗去判斷經濟運行的形勢並不容易,我會建議投資者不妨借助一些領先經濟的指標,譬如如果大家想清楚預測香港經濟的話,不妨看看恆生指數或者採購經理指數。我深信數據或許會比個人的預測還要準確,各位如果有興趣深入了解的話,我會推介大家看兩本書,分別是「勢事循環 市場週期與投資智慧」及 「The Secrets of Economic Indicator」。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中國擴內需之路還遠矣

在全球金融海嘯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美國政府不斷推出救市措施,以希望挽救頻危的經濟形勢。在世界的另一邊箱,中國政府也推出了四萬億的救市措施,希望通過興基建、擴內需去抵禦嚴峻的經濟情況。

中國希望透過興基建去拉動經濟增長,為明年保「八」作出貢獻;而另一方面,擴內需可以抵抗出口大幅下降,挽救珠三角的出口企業。不過,我對中國擴內需的成效還是有所保留,我並不是懷疑中國政府的決心,而是中國的一些條件還未成熟。

首先,中國的財富分配並不平均。中國的財富集中在小部分人的身上,雖然近年來中國的貧窮人口進一步減低,不過財富分配還是不太平均,我們不難看到社會上有錢的人極其有錢,貧窮的人極其貧窮。在這種情況下,內需並不容易開拓,中國政府必須好好正視這個問題,改善大部分人的收入,才有機會擴大內需。

其次,社會的配套措施不足。譬如醫療成本過高,內地公民並不如香港市民一樣,可以到公立醫院享受到便宜的醫療服務,內地公民一般的儲蓄比例較高,某程度上可以歸咎在內地昂貴的醫療成本身上,假若你因遭遇意外而受傷,而被送到醫院,儘管醫院未必需要你先付錢後就醫,不過治療完畢後還是要埋單計數,往往這筆醫療費用都可能用上一生積蓄,因此內地居民一般也需要儲較大筆錢以備不時之需,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又如何放心地大量消費呢?

從過往的歷史可見,很多國家都是由出口而起家的,隨著經濟進一步發展,慢慢自身也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經濟體系,有足夠的內需去支撐國家持續發展。展望未來,我希望中國當真能夠好好發展內需,改變現時對外需依賴極大的情況。

人民幣能保持只升不跌的神話?

12月1日,中國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美元匯率下跌0.73%至6.8848,創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當日,央行表示將保持匯率穩定,不過,人民幣匯率還是連續三日跌停,創出匯改以來的新紀錄。

「世界工廠」的角色,為中國帶來巨大的對外貿易盈餘,累積了龐大外匯儲備,卻也招來貿赤嚴重的美國頻頻向人民幣施壓。中國在2005年7月實施匯率改革,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幅上下限。兩年多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幅接近兩成,今年上半年升勢尤急。今年五月北京突然出招,大幅調高兌換差價,為兌換人民幣熱潮降溫;中銀又發表報告,指人民幣單邊升值,不符合目前中國的經濟情況,當時已為人民幣可升可跌埋下伏筆。

  在國際金融危機惡化,出口持續放緩的形勢下,人民幣只升不跌的神話應該要終止。自8月以來,雖然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維持平穩,但是美元兌其他主要貨幣卻大幅走強,譬如以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價格的美元指數為例,該指數升幅超過15%。如此一來,人民幣兌其他主要貨幣就變相「升值」了,假如人民幣不貶值的話,出口將會進一步大幅下滑。因為現在中國對美國出口僅占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非美元區的出口將會受到人民幣「升值」嚴重拖累。

當貶值變得無可避免時,貶值的幅度又成為另一個問題。匯率貶值多少各有說法,但共識都是貶值5%以上(詳情可以參考一年期的人民幣遠期匯率)。不過,對於單單5%的貶值幅度,我懷疑究竟是否能夠拯救國內的出口行業。或許,最少10%才能有些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