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復建居屋 遠水不能救近火

最近,由於樓價急升導致民怨沸騰,政府陸續通過不同渠道「放風」,謂有意於發報施政報告時提出興建數千個居屋單位。現在眾多年輕市民抱怨樓價過高,無論他們怎樣辛勤工作也好,怎樣努力去儲首期,也好像追趕不到急據上升的樓價。這一邊廂,當部分市民還期望樓價會下跌; 另一邊廂,不少投資銀行或者專家們均出樓價易升難跌,一) 因為未來2年新住宅落成量不多,大約要到2013年才會出現較多供應; 二) 美國經濟復甦步伐緩慢,1-2年都可能無力加息,香港利息將會持續低企; 三) 內地富戶持續來港購買住宅,直接加大住宅的需求。於是,要求復建居屋協助中產,年輕夫婦置業的訴求日益增強,筆者有感房屋問題已再次成為民意向政府施壓的議題,政府的考慮慢慢已變成了應當怎樣去應付民意訴求,多於復建居屋能否對樓市有實際幫助或影響,因此筆者傾向相信政府將會在施政報告提出復建居屋或類似方向,這對樓市而言絕對是一個政治風險,現業主或者準業主絕對要留意未來的政策方向。

事實上,筆者認為復健居屋未能在短時間舒緩市民的需求(興建推出需時),或許只能在心理上影響樓價的升勢。其實,政府應考慮活化居屋市場方案,房委會早在2004年就開始研究利用分期補地價的方式,希望活化居屋市場,增加居屋單位的供應,但是當時樓市仍然一片沉寂,市民回響不大,政府不作也罷,導致上述建議不了了之。活化居屋市場的好處,是可以在短期內令樓宇供應顯著增加,以協助更多市民上車置業。

香港目前房地產市場有大約有240萬個單位,核心家庭數目則大約230萬戶計,如果正常平均分配的話,理論上每個人應該也能夠得到居所,但是如果從實際角度去看,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從核心家庭走出來另覓新居,又或者是希望改善生活環境等等,這些人均很難在一手市場置業,因為現在香港樓市大量供應的均是豪宅,實際上可以供普通人購買的並不多,才會造成現時樓市的困局。因此,活化居屋市場方案,確實值得政府多加考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