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5日星期六

80後置業問題 不應轉嫁政府

尤記得第三代香港人,亦即是如我父母一輩,大都是依靠著買樓來賺到第一桶金。我的父母於90年左右第一次買樓,當時的一個700呎市區單位只售70萬,惟借貸息率非常高,動輒達10厘以上,這是因為當時香港的通漲水平遠較現時高,可幸的是香港人的工資增幅亦高,導致最後實質收入(Real Income)均有持續增長。這個單位於97年前後升值至360萬,縱使父母並沒有在樓市高位脫售,回報也能倍數計算。但到了我們這些第四代香港人,或稱「80後」,雖然現時息率奇低,但是樓價卻並不便宜,身邊很多學兄學姊均指出他們工作穩定,不是沒有供款的能力,而是沒有足夠的首期;他們如果要急著買樓的話,大部分人均要依靠父母、長輩的「仗義相助」,才能籌集足夠的首期,成為業主。

這幾個月來,我們不時能在報章雜誌上看到部分「80後」哄訴樓價太高,政府應該復建居屋,增加土地供應等等。在此,我並不希望把討論的側重點放在樓價是否太高上,而是希望把側重點放在年青人的心態上。現時,不少年輕人的心態頗為冒進,常常期望自己於畢業後在公司工作能坐上「穿梭機」,扶搖直上,賺取巨大金錢回報,於是在30歲前便已經成為「有車」、「有樓」一族。但是,他們這些願望很容易落空,因為現今社會競爭激烈,如果你想比別人更快升職、更快加薪,你必定要需要付出更大的精神及時間;何況事業也是需要時間去經營,並不能祈求在短時間內便能獲得成功。

腳踏實地 努力儲首期

事實上,年輕人也不應太急進,奢望自己能夠在畢業後數年內便能籌集足夠的首期,成為業主,這些想法並不切合實際,上一代大都也是經過勤勞的工作,省儉的儲畜,才能夠成為業主,試問我們又怎能夠隨便將問題轉嫁給香港社會呢? 高樓價並不是我們這一代才遇到的問題,而是一直均困擾著不同年代的香港人的問題。樓價問題絕對需要政府去正視,而同時間年青人也應該腳踏實地,用自己的雙手去打拼,闖出自己的天地。

5 則留言:

Philip Choy 說...

買樓一向不易,我父親是一位中級公務員,他在50歲時纔能買一間居屋約31万。我也是到32歲(1992)第一次置業,我買了間在測魚涌康怡620呎單位買價255万,到96年換屋時已值390万。

Philip Choy 說...

我是認同Larry的說法,不用抱怨,不如努力去打拼,做自已可控制的事。大家努力吧!

匿名 說...

點解唔係政府問題?點解一定係而家既年青人唔勤力?用90年代既全港入息中位數同平均樓價既中位數計,而家既倍數遠高於90年代,做一樣既工,買一樣既樓,而家既年青人要比當年既年青人儲多三五七年錢先買到樓,政府當然有責任解決。

匿名 說...

我只是時下的一個80後,我覺得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公平,如果自己的外在條件比別人差就要怪別人,倒不如用多d時間努力達到你既目標。

Rex :D 說...

你講你老豆的年代係有居屋,有政府調節的年代。80後心態係第二個問題。我只係想問你地產商一年得一萬多個單位供應,政府冇居屋調節。係唔係政府問題?!
我中二玩SIMCITY都知道政府係要PLAN住屋須要。
唔好LABEL80後!唔識唔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