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星期四

索羅斯的傳奇

談到George Soros,許多人立即連想到他所操作的量子基金,量子基金在1992年重創英格蘭銀行,一夜之間大賺十億美元,並迫使英國退出歐洲匯率機制,George Soros也自此一戰成名,威名遠播,並開啟市場力量凌駕政治力介入的新紀元。接著1993年George Soros放空德國馬克,1997年狙擊泰銖,引發亞洲金融風暴並引發全球性的金融危機,讓東南亞民眾飽受經濟破產後的煎熬,George Soros也因1998年與香港及中國政府在港元及港股的交戰失利,以及掀起俄羅斯外債危機後自食惡果連番鍛羽而歸,損失數十億美元,元氣大傷。不過,在金融投機家的負面形象背後,George Soros卻也是國際著名的慈善家,光是對俄羅斯的捐款累積就高達75000萬美元,甚至超過美國,這種亦正亦邪的形象,讓人對這位帶有神祕色彩的人物多了一分好奇心,想一窺其一生的歷程。

(一)少年George Soros
具有優秀猶太人血統的George Soros,於1930年出生於一個匈牙利籍猶太中上階層家庭,父親提瓦達是名律師,家境富裕,不過快樂的日子沒有多久,1944年,納粹佔領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並全面屠殺猶太人,George Soros家人面臨生命危險,提瓦達替全家購買偽造身份證,並替納粹工作迫害同胞,目的是換取家人安全,但是,提瓦那也暗中幫助許多猶太同胞,一切作為也只能怨嘆造化弄人。童年時代的George Soros就這樣一直活在逃亡,躲藏,與死亡的恐懼陰影底下。George Soros後來表示,1944年最風聲鶴唳的那段時間,戰爭留給他的整個印象,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年頭,他覺得自己就像是電影裡的英雄印第安納瓊斯,無視於眼前的危險,也對別人感受到的恐懼無動於衷,這段死中求生、無比殘酷的歷程,對George Soros一生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George Soros曾經表示他從父親那裡學到了生存的藝術,影響到後來的投資觀念與哲學。1947年,17歲的George Soros離開蘇聯控制的匈牙利來到倫敦,這段時間他窮困潦倒,是生命中的低潮期,不過卻幸運的遇到一位思想啟發的重要人物-卡爾巴柏(Karl Popper)教授,巴柏教授提出一個相對共產主義與其他社會主義不同的觀點,稱「開放社會」(Open Society),巴柏認為理想中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沒有任何人可以壟斷真理,每個人都擁有不同觀點、不同興趣的權利,大家都應有相互容忍與評論的自由,但是也要相互尊重與和平共存的機制」。這種強調尊重人權、包容異見,鼓勵爭執與辯論的多元社會價值觀,使得George Soros相信應該致力打開封閉的社會,使社會更具有活力,批判性的思考方式應該大受鼓勵。正因如此,一般公認George Soros是個固執己見,並理想掛帥的堅毅執行者,只要自己做得是對的,替天行道的救世主情懷就會出現,這與他少年時期經歷息息相關。
George Soros的投資理論,甚至他整個人生思想,都充滿巴柏學說的影子。雖然George Soros在經濟學院主修的是經濟學,但是他一直對經濟學的傳統理論無法認同。經濟學基本假設人是理性的,George Soros卻認為人是不理性的。經濟學家談的只是理想狀況,以為這世界是理性而和諧的,但事實上這世界卻比經濟學家所想的要混亂的多。
(二)青年的George Soros
困頓、平凡,就和多數的年輕人一樣,進入青年的George Soros經常面臨謀職碰壁,工作不如意、投資失利等窘境。但是令人讚賞的是,他始終屢仆屢起,不放棄任何一個力爭上游的機會,讓自己埋首金融市場,戰戰兢兢的過著日子。這段困厄的歲月,讓George Soros學習到前所未有的金融知識,卻也是成就George Soros不平凡下半輩子的重要因素,從倫敦經濟學院畢業之後,他自認可以成為一位哲學家。但哲學卻不能賴以維生,因此他轉向金融界,在幾家英國證券公司實習幾年之後,1956年他來到了紐約,開始了他一生的投資生涯。到60年代末期,他對三角套匯這個冷門領域專研已深。
他發現,只要把錢在世界不同市場上轉來轉去,利用貨幣升貶來穫利,就有大筆錢可賺。40~50歲的George Soros,可說是禍不單行:妻子求去,合夥伙伴羅傑斯(Jim Rogers)在爭執後拆夥,1979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指控他的股票操縱案,更慘的是,1981年投資英鎊與長期政府債券蒙受重大損失,基金虧損了22.9%。這些正常人終其一生難以遇到的挫折,全在George Soros身上發生了。
George Soros的慈善事業帝國則與他「投機王」的形象大相逕庭,使得George Soros更添傳奇色彩,George Soros早在1996年就正式開始他籌備已久的慈善事業。他首先設置了「George Soros慈善信託基金」,捐助衛理教會與國際舊難委員會等組織。接下來,將慈善大業主要集中在中歐與東歐一帶,他在各地普遍設置機構,花了數十億美元支持對抗前蘇聯的國家,推廣民主運動。蘇聯解體後,更在中亞、中南美洲與非洲南部建立新的慈善機構據點,甚至擴及到俄羅斯與美國本身,目標放在教育推廣,目前全球總援助據點近四十家,員工人數上千人,累積援助金額世所罕見,遠超過許多大國所作所為。因此,George Soros本人也曾表示:「慈善機構的工作,遠比我賺進的大把鈔票,更能帶來更真實滿足感」。George Soros這種兼具「慈善家」與「投機客」的身份,一般認為,還是與其年少時在亂世中求生存的經驗有關。George Soros能夠成為George Soros,少年的顛沛流離與青年時期的坎坷岐嶇,應是功不可沒。
(三)中年的George Soros
少年的顛沛流離、青年的坎坷起伏際遇,成就了George Soros中年以後不平凡的際遇。不過,40~60歲間,George Soros始終是低調神秘,直到他決定轉化成為全球知名公眾人物,一言一行影響全球政經局勢為止。1969年George Soros創立量子基金(就是他40歲的那年),當初這個基金以25萬美元起家,到1992年它成長為120億。這檔以從事高風險財務槓桿操作的基金,20年內持續維持平均年報酬達30%的紀錄,讓基金投資人非常滿意。因此,George Soros的原始投資人,幾乎都成為大富翁了,直到目前為止,量子基金的獲利率一直是全球前五百大基金的第一名。量子基金在1969年投資的一千元,現在已經累積成幾百萬美元。經營上的成功和投資的技巧使他成為世界上最成功最著名的投資專家。George Soros在1992年英國央行退出歐洲匯率機制之役,或是嚴格來說,自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前,George Soros始終是過著神秘低調,隱姓埋名的日子。但在東西德大和解開始,George Soros也開始對自己重新定位,把日常基金管理工作交給卓肯米勒,自己則一頭栽進自己設置的慈善事業機構相關事務裡。George Soros會有這種轉變,主要是希望自己的言論能夠被全世界的人以認真的態度傾聽,進而產生高度影響力,這一切的前提是具有高知名度。George Soros從躲避媒體者,一瞬間成為玩弄媒體、引導輿論的高手。
不過將時間拉回到在四十歲到六十歲間,George Soros決定成為公眾人物的這20年間,George Soros以旺盛的體力,在金融事物與慈善活動間努力工作。一位部屬對George Soros的評論是:「George Soros最大的天賦就在化繁為簡的能力。」這需要兩項人格特質,一是耐煩,二是歸納能力。George Soros確實是這兩方面的好手。但更特別的是,George Soros還具有一項悠閒的特質,他每天一定要花三分之一的時間思考,藉以消化咀嚼這個極度複雜的金融市場訊息,而不是隨著市場消息及情緒擺盪,以自己獨特的見解領導市場的趨勢方向。George Soros的行事模式,基本上是採取「一邊進行一邊修正」的策略。這種策略與他靈活特質非常搭配,因此能夠因地制宜,權宜通變,透過「試誤」的過程,達到其最終目的。因此他在1980~1982年事業出現重大挫折,且一片混亂之際,能夠屢敗屢戰,奮鬥不懈,終於獲得最後的成功。
(四)老年的George Soros
George Soros成為家喻戶曉,舉世知名的國際大炒手,應該是90年代、George Soros正式邁入60歲後的事。但是,George Soros不但不服老,反而一反過去數十年的低調姿態,開啟一連串狙擊英鎊、里拉、馬克、泰銖、港幣的大戰役,更掀起了亞洲金融風暴的開端。George Soros從執掌量子基金以來,一直從事高風險的槓桿操作,替客戶帶來豐厚報酬,低調保守以維護客戶權益,George Soros很珍惜這種「鴨子划水」的日子。但在1989年德國柏林圍牆倒塌後,George Soros對自己開始重新定位,轉型成媒體聚光燈下的公眾人物,除了希望藉由高知名度的影響力,幫助慈善事業的推展,在金融市場操作上,更可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決勝於千里之外的目的。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1992年英鎊里拉之役》。
1992年的夏天,歐洲金融局勢混亂,歐洲各國推出「歐洲匯率機制」,為歐元的誕生預作準備,但是東西德的統一,卻打亂了交易秩序。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George Soros預言歐洲經濟必然生變,George Soros就開始緊盯英鎊。1992年德國央行總裁史萊辛格一席演說:「如果投資人認為歐元是一籃子匯率固定貨幣的話,那就錯的離譜了」,George Soros認為這是影射虛弱的義大利里拉的意思。他讀出這些蛛絲馬跡,立刻挑上里拉放空,大賺三億美元,George Soros牛刀小試獲得成果,隨即鎖定英鎊繼續攻擊,借了大筆英鎊,改換成馬克,又大賺十億美元。
當年9月16日,George Soros大舉拋售英鎊,英國政府以提高基放利率2%的方式因應,隨即又再調高5%,以防止英鎊進一步貶值。不過雪球效應造成英國政府終究護盤失利,George Soros名利雙收,賺進十億美元,並且以『擊垮英格蘭銀行的人』聞名全球。而華爾街稱他是『有史以來賺十億美元最快的人』。英國與義大利也宣布退出視為歐洲整合象徵的「歐洲匯率機制」。有人說他投機英磅時,拿走了英國納稅人的錢,但他絲豪不受道德問題的困擾;「當市場運作正常時,所有投資人都無法察覺任何改變,即使世上沒有我這個人,英磅的危機還是會照樣發生的」。George Soros表現能夠如此優異,與他在1960年代就擅長操作三角套匯有關。當時這個市場不願接受且相當冷門的科目,George Soros研究得相當透徹,也奠立未來在國際金融市場操作中大顯身手的實力。George Soros在成功狙擊英鎊、里拉之後,開始將目光焦點轉移到東南亞地區。
1997年5月14日,以George Soros為首的美國投機客群聚到泰國曼谷,並一路打壓泰銖。到了八月底,泰銖的貶值幅度高達五成。泰國一役獲利後,又將資金轉戰到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其他東南亞各國,金融風暴隨即擴散到東北亞,最後風暴更擴及全球,George Soros的惡名也達到高點。George Soros在亞洲掀起的金融風暴,引起各國的強烈反彈。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迪就在東南亞國協年會上,當著美國國務卿歐布萊特的面前,指責美國縱容George Soros之流的「流氓投機客」。馬哈迪並指責這是一個西方國家藉著新金融商品打擊新興國家的強取豪奪的重大陰謀,藉由摧毀他國經濟來獲取暴利,不過George Soros始終堅決否認馬哈迪的指責。晚年的George Soros也因1998年的港股及俄羅斯外債危機一役受傷慘重,自此逐漸淡出金融市場。
(五)結語
不管「投機客」一詞在道德觀點上的評斷,金融市場必須仰賴投機客的存在,才能使得市場運作更有效率。不過,更令外界好奇的是:George Soros如何能夠能夠見縫插針,找到如此多的攻擊良機?
根據George Soros自己的說法是:其實不難,善於觀察周邊的事務變化即可。George Soros認為,金融市場天生就不穩定,國際金融市場更是如此,但是亂局是市場常態,不過亂局是要謹慎因應,而不是永遠的敬而遠之,因為市場哪裡亂,哪裡就可以賺到錢,情況如果變得越糟,就會向上彈得越高,市場越混亂,就越可能出現大的行情。不過,就算神也會犯錯,更何況人畢竟不是神,George Soros在長達數十年的投資歷史中,也曾經看錯方向,或看錯進場時點,導致虧損累累。但是一次次的失敗,卻是下次成功的基礎。
George Soros在進入七旬大關後,依舊保有強烈的神秘、智慧、機靈色彩,而在金融市場鱷魚亦或醫生的角色扮演,留待歷史重新定位。

沒有留言: